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大戰略,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干部配備等方面要采取有力舉措,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不斷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的戰略部署。新征程上,要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實現“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關鍵是推動投入重點的轉移以及工作體系、政策體系的轉型和完善,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投入、體制和政策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都要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加強財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政策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促進各項政策協同高效、形成合力。
鄉村振興是全面振興,要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五個振興”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目的是增進農民福祉,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聚焦關鍵環節,明確主攻方向,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為激勵農村基層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履職盡責、苦干實干,各地普遍建立起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并建立正常增長機制,農村基層干部待遇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能力明顯增強。福建以縣為單位探索制定分級管理考評細則,實行村干部差異化績效獎勵機制。新疆巴州、四川廣元市推行“基本報酬+績效考核+集體經濟發展創收獎勵”的薪酬激勵制度,山西陽高縣建立“四分法”村黨組織書記考核體系,激發其干事創業積極性。各地各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引導企業和機關單位結對聯村,切實幫助解決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中的難點堵點問題。例如湖北武漢市開展“國企聯村”行動,推動城市優勢資源向農村集聚。內蒙古包頭市通過機關黨組織+嘎查村黨組織聯建共建方式,采取“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聯辦、黨員承諾踐諾等方式,入戶幫扶解困。江蘇丹陽市搭建貫通農副產品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鄉村振興紅色“E”聯盟,提供惠農貸款、技術指導、銷售帶貨等“一條龍”服務。
2022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各地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歸根結底要靠黨的領導。一年來,各地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