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MAT學習過程當中,CR的學習往往是最令大家腦殼疼的科目了。做CR題做到懷疑智商、三觀盡毀、天臺排隊的同學比比皆是。不少自學備考的同學都會在學CR的過程中求助網(wǎng)絡(luò)。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百度知。于是很多同學毫不猶豫的在百度中開始搜索所謂的“邏輯學習方法”,以期尋找拯救你邏輯的靈丹妙藥。
照這個方式搜索,會有大量的邏輯學專業(yè)概念映入你的眼簾:什么“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呀,“直言判斷”“復(fù)言判斷呀”,“二段論”“三段論”呀。。。很多同學被唬住了:原來我有這么多概念不知道!于是趕緊挨個研究。花了十天半個月,專業(yè)概念也不知懂沒懂,反正做題是更混亂了。
這是一個誤人子弟的方向。真要從學術(shù)上講,這些概念都是形式邏輯的專業(yè)概念,而GMAT的CR當中所謂的批判性論證,是非形式邏輯的基礎(chǔ)方法。即使你搞明白了這些概念,對CR的提高并不會有多大幫助。而實際上,在我的學員當中,CR滿分每個月不下十人,但是能搞明白這些概念的人十個中都不到一個。所以,知不知道這些概念,對提高批判性思維并沒有本質(zhì)影響。
那有同學就說了:難道CR就只能憑感覺么?當然不是。想知道如何學好CR,首先你得知道CR是什么,干什么用。所謂批判性論證,名字中有個“批判”二字,給人的感覺就是懟。但實際上批判性論證所謂的批判指的是:對一個思考的過程進行不帶偏見的、理性的反思。這個被針對的思考過程,可能是別人的思考過程,也可能是自己的思考過程。現(xiàn)實中人們的大腦往往會根據(jù)直覺、經(jīng)驗、感性和意愿去下快速判斷,甚至在主觀上有喜好的時候會選擇性的忽視不利的因素。比方說碩哥看見勇哥開了一輛大寶馬,于是判斷他是一個土豪。批判性思維需要我思考的是:僅憑開寶馬能否判斷勇哥是不是土豪?需要去收集怎樣的新情報才能夠幫助我改進這個判斷?而不是出于對碩哥的厭惡,去刻意挑選信息甚至人身攻擊來斷言勇哥不是土豪。比方說我覺得調(diào)查勇哥的房產(chǎn)對改進判斷有幫助。當我發(fā)現(xiàn)勇哥擁有一套大別墅的時候,我能夠客觀的接受它是對碩哥判斷的強化,而不是情感上選擇性忽視這個信息。
總而言之,批判性思維中,批判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批判的對象不是最終的觀點而是形成觀點的過程,批判的方向并不是主觀攻擊而是客觀中立的評價。因此很多真正的學者都提倡把批判性思維重新翻譯為審辯式思維。它要求我們辯證、理性、客觀、全面的去看待問題;教會我們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幫助我們不被表象所迷惑,學會權(quán)衡利弊,思考間接的、潛在的、長遠的影響。CR毀大家三觀的文字游戲或者腦筋急轉(zhuǎn)彎,而是幫助大家樹立正確三觀的真實場景和案例分析。
既然CR的本質(zhì)是案例分析,那么學習CR就得學會融入題目的場景。GMAT并不要求有專業(yè)知識,只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common sense。實際上多數(shù)同學夢寐以求的700分這個難度級別,還用不著比拼智商的高低。大多數(shù)人在現(xiàn)實中都是有基本的邏輯的。舉個簡單例子吧:
小明同學賣蘋果,單價5塊錢一斤。快過年了,小明打算多籌點錢回家過年,于是降價到4塊錢。結(jié)果降價真的賺到了更多的錢。請問這是為什么?
我相信所有人都會馬上想到:這特馬不就是薄利多銷么!沒有人會揪著單價減少本身做文章,也沒有人會鉆牛角尖糾結(jié)多銷了是不是一定賺更多。“薄利多銷”四個字足以解釋這個場景。
CR題無外乎也是考察這樣的基本邏輯,只不過換了一個場景而已:
Wheninterest rates are high, insurance companies reduce the premiums they chargefor many kinds of insurance policies. The reason is that insurance companieswant to take in as much money as possible in premiums so that they can investthe money at high rates of interest. And premium reductions help achieve thisobjective, since __________.
Which ofthe following most logically completes the argument below?
看這個文章:說利率高時保險公司降低保費。他們想吸收盡可能多的錢用來投資。降價達到了這個目的,因為什么?還能因為什么?不就是薄利多銷么。所以正確答案是:
C insurancecompanies can sell many more insurance policies if they charge lower premiumsthan they would if they left premiums unchanged
他們能賣出更多的保單。So easy!只不過是給薄利多銷套上了金融的外衣,看上去華麗一點點而已。就像咱們村的狗蛋,進城投身金融行業(yè),穿上西裝,就變成了高大上的Jason。你不需要知道他的西裝什么牌子,公司做什么高大上的業(yè)務(wù),只需要能認出他就是狗蛋就OK了。
但就是這么簡單的一題,中國考生的整體正確率只有66%。那34%的人是沒有薄利多銷的基本邏輯么?并不是。那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呢?
直接限制當然是語言。Premium(保險費)、policy(保單)、claim(賠付)這三個詞在保險中的含義不認識,這題確實就很喪。再加上選項中比較句、虛擬語氣讀不懂。所以一頭霧水。
但最大的限制,還是在于陌生場景帶來的恐慌。人的潛意識總是對未知的事物產(chǎn)生恐懼。有很多同學單詞其實都認識,但是一看第一句“當利率高時他們降價”。哇,利率高低跟價格是個什么關(guān)系?!我不知道,我該怎么辦?還有的同學內(nèi)心掙扎的是:他們干嘛要投資?怎么投資?這個我不會,我該怎么辦?當你潛意識的畏懼在大腦中占據(jù)主導(dǎo)后,你大腦的邏輯功能要么暫時停運了,從而一片空白;要么被帶跑偏去想利率或者投資的事兒了,從而產(chǎn)生腦補。實際上在冷靜的狀態(tài)下,假如你看到這么一段話:
當吐魯番盆地的哈密瓜剛剛變綠的時候,新疆人阿布都克熱木·艾山艾買爾會降低他賣的“托喀西”馕的價格。他這么做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拿來參加每年的諾如孜節(jié)。降價確實達到了他的目的,請問為什么?
這時候你會去糾結(jié)“托喀西”馕是什么?他為什么叫阿布都克熱木?艾山艾買爾?馕的價格跟哈密瓜是什么關(guān)系?諾如孜節(jié)是干什么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么?不會!就四個字:薄利多銷!多么熟悉的邏輯呀,只不過出現(xiàn)在了你不熟悉的場景中。如果你畏懼排斥這個場景,那么你抓不住這個邏輯;如果你融入接納這個場景,那么它會主動把這個邏輯呈現(xiàn)在你面前。
所以說,語言和場景的不熟悉,給你潛意識帶來的恐慌和抗拒,是限制你CR做題效果的根本原因。對于想提高CR的同學,我的建議是:1.?踏踏實實打好語言基礎(chǔ),該背單詞背單詞,該練長難句練長難句;2.?努力融入CR題目的場景,抓住文章的核心重點,不要被表象所唬住。記住一句話:你不是沒有邏輯,但GMAT老頭最大的伎倆就是把你熟悉的邏輯放在了你不熟悉的場景當中。
? ? ? ?怎么樣?其實邏輯并沒有那么難吧。如果你想要更輕松高效的學會進入CR題目的場景,把原本就有的邏輯在考試中釋放出來,歡迎加入考滿分,東哥All-in-One幫你快速搞定!
童鞋們有什么最想問的問題,也可以在留言區(qū)留言。我會從中挑選一個問題作為下一期答學員問的文章主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