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是4戶合租,所以公共區域的衛生,會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不過幸好還有雙周保潔,每個月兩次。只是沒有保潔的日子里,衛生?褲?褲會需要大家一起來維護,而這個過程自己卻起了嗔恨心……
廚房的衛生,除了保潔基本上是我來打掃,衛生、垃圾,會由我來收拾,因為我做飯會比較多,本身還有點小潔癖。有段時間廚房垃圾基本需要一天一清理,大家訂餐吃完飯,就把餐盒剩飯放在廚房,自然垃圾桶也就滿了。還記得那時候自己心生不滿,起了嗔恨心,當時還向家里的師兄抱怨“怎么這樣,至少自己的餐盒自己扔掉啊”還要跟大家說這事。抱怨完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小題大做,也就不了了之了,自己接著收拾垃圾,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安慰自己“正好可以扔垃圾了,夏天省的屋子里有味道”這樣的觀念轉化雖然有點效果,但總覺得并不徹底。
而后,有次我們去大理一個多星期,當時走的時候我起了念頭“廚房的垃圾怎么辦?”,我承認那時候還有點看熱鬧的感覺,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扔?一個星期回來,一看還是我當時走的時候那個垃圾袋,垃圾桶內已經滿滿的,外面還有個袋子,已經有味道了。我放下行李就趕緊開始收拾垃圾,當下嗔恨心又升起。腦袋中很多批判的念頭。
后來進入書院開始修學,學到“利他=自利”這部分,通過對于法義的理解、現實對照,開始接受這個觀念。那段時間自己以為自己有了心態上的轉變,對于打掃廚房衛生這件事情已經不再糾結,每次收拾的時候腦海中的念頭就是“利他=自利”,也就形成一個習慣了,定期收拾廚房衛生,就如同收拾自己房間衛生一樣,有時候還會感恩有保潔阿姨的幫助,每次都讓廚房煥然一新。
可是隨著這一章節法義的過去,我看好像就漸漸忘記了“利他=自利”這部分了,昨晚的對境讓我再次意識到這個問題。也讓我再次意識到“輪番修”的重要性。
昨晚家里突然沒電了,只有我自己在家,大家都加班還沒回來。在群里面問大家有沒有人收到電費賬單,如何充電之類的問題。后來有管家回復我,也有小伙伴跟我說打電力局電話。我感覺到自己當下的情緒升起——“不愿意去做”,有了嗔恨心。
此刻腦海中的念頭:憑什么這些事情都是我們去做?每次水費、燃氣費什么的,就算單子到了家門口,你們看到也不管,都是我們來交。公共區域衛生也不管,只管使用,不管收拾。不能這樣縱容你們,就不去交電費,得公平,大不了都沒電……“
當下也感覺到自己的肩膀開始痛,很不舒服。知道自己的嗔恨心升起了,首先反噬的就是自己,可是自己卻給自己找了各種理由不去做,看上去似乎合理“找不到電費戶號”,其實內心的聲音卻是“看看我不做,有沒有人會去做?”我在推脫責任,又好像是情緒積累的一種爆發。
我點上蠟燭看法義,用自己的手機開熱點上網學習。心慢慢平靜下來,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自私、狹隘。以前總以為自己愿意去幫助別人,可是那其實不過是在尋求自我的優越感、重要感、主宰欲而已,我做了希望被別人看到,期待被夸獎,而不是內心真正想要去做,也并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去這么做。我把“利他=自利”活成了“自利=利他”,總是期待得到回饋。
意識到這部分,我問自己現在可以做什么?不知道小伙伴那里有沒有蠟燭,想起家里還有手電筒,我就把手電筒放在客廳餐桌上,提醒大家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注意安全。
時間已經是晚上10點半,家里的師兄剛剛到家。他一回來就找到了戶號,把電費沖上,只是太晚了,還需要去對面敲門插卡通電。怕會影響他人休息,所以在群里和大家說了一下。
我真的是找不到戶號嗎?是我內心的不愿意屏蔽了戶號的信息,然后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當內心被“自利=利他”,首先考慮“自己、我執”,這樣的觀念影響的時候,我看到的只有困難,而非解決方案。
第二天早上5點起床,點上蠟燭開始做定課。在昏暗的燭光下,再次體會到自己的串習帶來的后果,也給自己再次敲響了警鐘。“利他=自利”這句話而再次得到了驗證。
想起八步驟的第七步:思維不良心態的過患,依正見進行觀察思考,擺脫不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