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務甚多而讀書甚少,不過每細細讀一本都有收獲,那就夠了。
一、安德魯?羅伯茨《拿破侖大帝》,事實上這是2016年讀完的最后一套書,給拿破侖這樣的聞名遐邇的人寫傳記,既容易,又不容易,容易在于資料和研究成果浩如煙海,可予取予求。不容易在于有太多珠玉在前,如路德維希的拿破侖傳記和諸多的戰爭記錄。作者花費了大量時間走了諸多拿破侖戰爭的戰場,寫出了更為“身臨其境”的戰爭,在描述微觀的戰役同時,從宏觀的角度對拿破侖和反法同盟之間的博弈做出得失評判。除此之外,作者還記敘了作為政治家的拿破侖,用史實來評述拿破侖將法國大革命精神帶給歐洲的功績,特別是拿破侖法典等對后世的深遠影響,讓我們看到一個改變歷史的“大帝”形象。作者對作為“人”的拿破侖的記敘也十分有趣,有助于我們認識這位杰出人物的個人魅力所在,這是一本幫助我們理解拿破侖的非常好的傳記作品。
二、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元旦三天,看完了這一部驚心動魄的小說,突厥狼衛與蚍蜉,環環相扣的陰謀接踵襲來,長安籠罩在恐怖的陰影下,只有一個人憑信念支持不懈追索,揭開真相。天寶年間的舞臺為小說設定一個充滿憂患的盛世背景,烘托出了更濃烈的危機氛圍。文中埋梗無數,常有笑點。緊扣的情節真心值得一口氣追完。
三、羅杰?克勞利《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感謝@紅色獵隼兄為我拿到的作者譯者簽名本,葡萄牙從15世紀后期開始,走出了一條世界帝國之路,迪亞士、達伽馬、卡布拉爾、阿爾梅達、阿爾布開克,一批優秀的葡萄牙航海家從塔霍河出發,向印度孜孜探索,逐漸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東西方世界聯系起來,開創了殖民時代的擴張模式,他們的功績和罪惡同樣引人注目。本書勝在對這一過程詳細敘述,而又不偏不倚,公正地概括葡萄牙這個一個世紀的商業殖民帝國的歷史地位,能為我們在更廣闊視角中理解航海時代的歷史提供借鑒。
四、悉納?阿克辛《土耳其的崛起(1789年至今)》,土耳其這個位于歐亞兩洲之間的地緣政治大國,在近幾年來,越來越成為世界的焦點。這種聚焦,得益于中東局勢的巨大變化,敘利亞、伊拉克等鄰國的動亂為土耳其的邊境局勢增添的眾多變數,而土耳其的北面和西面正是俄羅斯和歐洲兩大政治要素,他們對土耳其的局勢抱以更深刻的關切,這個國家的動向直接關系到兩大政治要素的切身利益。因為如此,對土耳其歷史和現實的分析理解就顯得更為重要?!锻炼涞尼绕穑?789年至今)》就試圖通過1789年以來的土耳其政治變遷,來為當下的土耳其問題提供參考。從本書的編排來看,作者悉納?阿克辛(Sina Aksin)顯然希望讀者更理解——凱末爾主義是土耳其的立國之本,作者在前言中也提到:對土耳其歷史認識的籠統和膚淺是由于歷史教育的不足——以1938年凱末爾去世作為結尾,這種原因是土耳其政府的“不樂于開化”導致的,在書中,作者也以相當多的篇章批評了土耳其對凱末爾主義的偏離舉措,指出這是出現問題的根源。
五、 克里斯托弗·希伯特《美第奇家族的興衰》。關于美第奇家族的歷史,早在這個家族統治的后期,就已經有人文主義學者馬基雅維利創作《佛羅倫薩史》,記錄佛羅倫薩從古代羅馬世界后期到美第奇家族偉大的洛倫佐統治時期的漫長歷史,這部著作在西方中被認為是近代西方歷史學的先驅性著作,馬基雅維利以一個城市的歷史作為著眼點,在中世紀編年史學的基礎上實現了撰述手法和史學理論上的突破,是當時最優秀的一部史學著作。在其后的漫長歲月里,很少有對美第奇家族的整個統治歷史做全面介紹的著作,到1909年才有G.F Young的《The Medici》兩卷本著作,本書的作者稱之為第一部全面描寫整個美第奇家族的英文著作,聲稱自己的著作是為G.F Young的著作做一個可靠的補充。國內關于美第奇的研究著作也不多,引進的也是屈指可數,這一本《美第奇家族的興衰》倒是可以為大家提供一個全面看待這一家族歷史的途徑,但對于不甚了解這段歷史的人來說,讀完這一本著作仍然需要一定的“周邊”知識。本書最有趣的特色就是與現實的結合,在闡述美第奇家族歷史的過程中,將佛羅倫薩今天的建筑、古跡、藝術品代入其中,整個美第奇家族統治史中,時不時地會有一位名字如雷貫耳的藝術在書末還附有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薩的主要藝術品的清單,便于人們“按圖索驥”,也讓讀者在理解美第奇家族史的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你沒有去過佛羅倫薩,相信這一本著作能為你提供一個深層的旅行指南,如果你已經去過佛羅倫薩,這本著作能為你提供一個再一次前往這個城市做一次更深度旅行的理由。
六、韓雪濤《數學悖論與三次數學危機》,對于一個數學渣來說,這書是檢驗數學能力的一桿尺,一開始的部分還興致勃勃驗算證明過程,到后來就完全放棄,把數學證明當做一次“黑箱輸出”,轉而享受數學史的閱讀,也得出了“數學能力已經退化回古希臘時代”的結論。
七、艾米·斯圖爾特《醉酒的植物學家》,說到“和酒有緣”的植物,會想到什么?葡萄、大麥、稻米……作者從植物學家的角度出發,告訴我們實際上和酒有緣的植物要多得多,借制作雞尾酒的切入點來科普植物知識,視角獨特,引人入勝,還知道了不少“冷知識”。其中的數百種植物讓我們探索了人類所創造的博大精深的酒世界,就如作者所說:“所有佳釀都源于植物?!?/p>
八、賴瑞和《杜甫的五城》,這是一位唐史學者的旅行散文集。賴瑞和先生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踏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在“現在”中尋覓歷史。他的經歷,驗證了“讀萬卷書還需行萬里路”的重要。筆下描述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世相百態,也讓人讀來又親切又模糊,讓人有再去沿著賴先生的足跡走一走的沖動。
九、羅新《黑氈上的北魏皇帝》,在旅途中讀完這本小冊子。本書的論證體系始于《北史》中關于魏孝武帝即位禮的一條史料,通過各種“內亞”民族即位禮的考求,試圖還原內亞民族即位禮的整體面貌和內在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從一個新的視角審視諸多歷史事件。作者在前述結論對耶律阿保機“扶余之變”的推斷論證尤其精彩。所提出的“內亞視角”也很有參考意義。
十、理查德·邁爾斯《迦太基必須毀滅》,“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一論斷在迦太基歷史上表現得尤其突出,作為被羅馬人抹殺的政權,在羅馬和希臘化世界的記敘中留下了諸多關于迦太基的各種需要詳加鑒別的記載,作者從考古資料中抽絲剝繭,試圖還原迦太基史,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地中海帝國的盛衰全景。
十一、姜士彬《中古中國的寡頭政治》,作者試圖解決的問題是:從魏晉到隋唐,中國的統治階層——士究竟為何,他們由哪些人組成,如何認定,究竟多大程度上對政治產生影響。為此,作者考察諸多家族譜系,做了有價值的探索。這雖然是一部較早的學術著作,但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十二、阿德里安·戈茲沃西《凱撒:巨人的一生》,寫一本凱撒的傳記,容易又不容易,容易的是,凱撒或許是古羅馬時代記錄最多的人,他自己留下了戰記,他同時代有西塞羅等名人留下諸多記錄。不容易的是,要從這些記錄中抽絲剝繭,還原凱撒生活的時代。作者把凱撒放到共和末期大背景下去寫,說明羅馬在那個時期遭遇的問題,分析凱撒這樣的人物在大時代下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這讓人能更深入信服凱撒何以作為一個巨人而為后人景仰。
十三、譚凱《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考古發掘令大批隋唐墓志成為中古史研究的新材料,而數據統計的方式讓中古史研究有了新途徑。作者通過對大批墓志和其他資料的統計分析,認為唐代把持中央政權的門閥大族,集中于兩京一帶,他們對政治變局有著很強的適應性,無論是科舉入仕還是藩鎮都無法結束他們對政權的掌握,而促成其消亡的,是唐末的黃巢之亂。為中古門閥大族研究提供了全新的佐證材料。
十四、安曉良《八卦心理學》,長假中看完了這一本書,一直以來,人們對心理學的誤解太深,不要說一看就不靠譜的各種網絡心理測試,就是什么星座血型生肖決定性格論也有不少人樂此不疲。這本書從“保安三問”開始說起,一路梳理心理學發展史,既有知識點,又有趣味八卦,文筆冷爛欠,看完能對心理學及其發展史有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也能糾正不少對心理學認識的誤區,可以說是心理學很好的入門讀物了,特別感謝作者@安迪斯晨風簽贈。
十五、曲培醇《十九世紀歐洲藝術史》,十九世紀是歐洲藝術史上狂飆突進的時期,從世紀初的洛可可藝術,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印象派、自然主義、新藝術……整個世紀藝術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藝術風格,新的藝術形式,新的藝術作品層出不窮,而戈雅,透納、德拉科勒瓦、莫奈、雷諾阿、梵高、塞尚、高更……無數藝術史上如雷貫耳的名字在這個時期的舞臺上登場。本書有一定的“教科書”屬性,因此對19世紀的藝術史梳理得特別清晰,且涵蓋了繪畫,雕塑,建筑,室內設計等各方面,更為難得的是,作者并沒有單純談藝術,而且將藝術放到歷史背景中,歐洲的重大事件:拿破侖戰爭、工業革命、巴黎公社、世界博覽會……都曾對藝術產生過重要影響,充分說明了這個時期藝術發展的大環境因素。
十六、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失敗的帝國:從斯大林到戈爾巴喬夫》,作者致力于引入解密檔案,站在非“西方勝利者”的立場來對蘇聯這一政治實體的倒塌做新的評述。他的論述焦點集中在蘇聯長期的對外政策上,即自斯大林時期開始的社會主義帝國模式,這讓蘇聯在維護自己的對外利益的前提下,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并且影響到了蘇聯的國內政策。而赫魯曉夫的“有破無立”的去斯大林化,進一步導致了蘇聯社會中的意識形態迷失,到戈爾巴喬夫時代,天真的外交政策,片面迎合西方不顧自身利益的談判策略徹底讓蘇聯失去了傳統的勢力范圍,而其內部矛盾也空前激化,從而引起了蘇聯的崩潰。雖然作者在許多方面仍然不失“偏見”,卻能成為另一個看待蘇聯解體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