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時候只知道《草房子》的杜小康,這次把《草房子》看了一遍,發現每個人物都很鮮明,故事都很精彩動人。對我來說,最打動人心的是:艾地、細馬和藥寮。
01
《艾地》里有一段描述艾葉的文字,是這樣的:
桑桑被一股濃烈的苦艾味包圍了。他的眼前是一片艾。艾前后左右地包圍了小屋。當風吹過時,艾葉嘩啦嘩啦地翻卷著。艾葉的正面與反面的顏色是兩樣的,正面是一般的綠色,而反面是淡綠色,加上茸茸的細毛,幾乎呈灰白色。因此,艾葉翻卷時,就像不同顏色的碎片混雜在一起,閃閃爍爍。艾雖然長不很高,但桿都長得像毛筆的筆桿一樣,不知是因為人工的原因,還是艾的習性,艾與艾之間,總是適當地保持著距離,既不過于稠密,卻又不過于疏遠。
秦大奶奶說:“艾干凈。艾有藥味。夏天,這兒沒有蚊子,也沒有蒼蠅”。
這艾與秦大奶奶的形象品格似乎有相通的地方。
這艾是秦大奶奶種的,種在油麻小學里的。《艾地》講的正是秦大奶奶和麻油小學之間的故事:
當秦大奶奶的土地剛好被劃入學校范圍內,學校千方百計想把秦大奶奶趕出去時,秦大奶奶誓死不從,堅決守護自己和丈夫打拼建下的家園,雖然丈夫去世了,但感情還在,回憶還在,她維護的不止是自己的家園,還有自己與丈夫深厚的感情。
秦大奶奶與油麻小學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存在的,她有不服輸的性子。別人對她兇她會還回去,別人對她好她也會一樣對對方好。
地方政府耐心地勸導她,“辦學校一時造福于子孫萬代的大業”
秦大奶奶說:“我沒有子孫”
后來,二年級的喬喬落水后,看到秦大奶奶,大聲呼救:“奶奶”
秦大奶奶聽到了真的就奮不顧身地去救她,喬喬上去了,秦大奶奶卻一直不醒。
然后,孩子們一起叫起來:奶奶——!......
排山倒海的聲音竟就把秦大奶奶叫醒了
從此,秦大奶奶多了許多子孫
秦大奶奶把她的“軍隊”——雞呀鴨呀鵝呀統統瓦解,不再跟學校作對,甚至守護學校
孩子們也愛上了了艾地
秦大奶奶與麻油小學的關系,從互相對立,到融為一體。
直到有一天,她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尷尬,堅決地搬出去
為什么秦大奶奶會從怎么趕也趕不走到怎么留也留不下?
我想或許都是因為感情。從喬喬事件之后,她一定是把自己與老伴的感情好好珍藏起來了,享受當下的兒孫繞膝的晚年之福,她從愛自己的家園,到愛學校,為了學校她愿意退出。
還好,最后秦大奶奶還是有回去,因為學校也已經割舍不下她。秦大奶奶有著像艾葉那樣特有的香氣,只有秦大奶奶在的校園才是最和諧的校園。
02
細馬是邱二爺從他哥那帶回來的孩子,邱二爺與邱二媽建了一個很好的家:好房子,好庭院,好家什。但卻沒孩子。這真是個大大的缺憾。
然后細馬就來了。
可是細馬太小,邱大媽就算再喜歡孩子,也不愿養一個太小的孩子,因為他們太老了,她覺得邱大爺不懷好意。所以她一開始對細馬就有偏見和滿滿的不喜歡。
細馬打江南來,他有江南口音,所以他無法融入新學校新集體,這讓本來就不愛學習的他更不愛去學校了。
細馬是孤單的,這樣身在異鄉,不受養母喜歡,無法融入集體的孩子,他一定很想回自己的江南。
細馬還是個孩子,他會調皮也會叛逆。
邱大媽哭著說:他才這么大一點的人,我就一句說不得了。等他長大了,我們還能指望得上他嗎?
細馬真的是有計劃著回江南老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感受到邱二爺對他的喜歡,他也不在心里恨邱二媽,因為邱二媽是個很好的人,雖然對細馬是冷漠的。但細馬還是計劃著走,在一次與邱二媽發生激烈沖突后,邱二爺真的就打算送細馬回去了。
可是,下雨了,七八天的傾盆大雨,大雨沖垮了邱二爺的家,那個有好房子,好庭院,好家什的好家。
邱二爺還是把細馬送走了,可是細馬又回來了。
沒有好房子,好庭院,好家什,但有好兒子的家也是好家。
細馬真是個孝順的孩子,當邱二爺生病,他不畏寒冷去河邊挖柳須;當邱二爺辭世后,邱二媽思念成瘋又走失,細馬踏破鐵鞋把邱二媽尋回,又帶她去看病。然后細馬開始“重振家業”,通過他的努力,又蓋起來好房子,好家。
03
桑桑好像是《草房子》里最受老天眷戀,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孩子,他是校長的兒子,這樣的地位雖然有時候勢頭會被別人蓋過,但也只是有時候。
桑桑是個調皮的男孩,也是個善良勇敢的孩子。他簡直就是社交達人,就算孤僻的人也當他是最好的朋友,就算曾經鬧過別扭的人也覺得他是最好的朋友;他會幫蔣老師白雀傳信,他是第一個叫秦大奶奶“奶奶”的孩子,他會保護被野蠻孩子欺負的小女生紙月,他會陪細馬去河邊挖柳須,他愿意把養了好久的鴿子統統賣掉支持杜小康“創業”也是杜小康的第一個顧客......
可是,這么好的桑桑,有一天竟被醫生宣判得了絕癥。然后就有了溫幼菊帶他倒她的藥寮里教他“別怕”。桑喬帶著桑桑四處尋醫無果后不再懷疑這個事實——桑桑不久后將離他而去,但抱著“這種病反而可能被一些偏方治好”的幻想,桑喬還是會不斷地領著桑桑出去又回來.......
最后桑喬絕望了累了。可是桑桑倒挺淡定的,大概是藥寮起了作用,又或許桑桑足夠堅強,當他知道自己“時日所剩不多”的時候,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善良,愿意為任何人做任何事,他甚至要完成自己曾經對柳柳許下玩笑話的“諾言”——帶柳柳去看“城”的樣子,盡管他那么虛弱。桑喬也想為桑桑做任何事,因為他感覺桑桑想打獵,他愿意放下一切面子,放下自己費勁半生遮掩自己曾經是個獵人的事實,帶桑桑體驗了一把打獵的感覺。
后來,竟真的有偏方能醫治好桑桑,桑桑沒死,但他覺得自己已死過一回。
當然,《草房子》其他的故事也一樣精彩動人:有殘缺男孩陸鶴對尊嚴執著堅守的故事;有我們熟悉多年的“老朋友”,出現在語文課里的杜小康的成長故事;有蔣一輪老師與白雀之間糾葛的愛情故事.....“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個讀者有一千個草房子。《草房子》里一個故事里的主角可能就成為下個故事或下下個故事的配角,一個故事里出現的某個配角可能就成為下個故事或下下個故事的主角。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別人人生里的配角或過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經典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