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女主角,哪個不是美的,不是被人愛著的呢。
偏到了程靈素這里,她就成了一棵路邊的小草。
哪怕配角如完顏萍,楊過也曾吻過她的眼睛,為這片刻的溫情誤了終身也算有個說法。
可,程靈素呢?
胡斐憐惜她、欽佩她,甚至愿意攜手赴死,但出于男性對于女性的情感,那是一絲也沒有。
他不是不懂得,只是,實在無法分撥出一些給程靈素。
要說他堅持原則吧,可偏偏,他又不是非那一瓢不行。
兩部書,三個女人,其實胡斐一直都被動的很。
對于袁紫衣,他喜愛仰慕,更雜糅些對她神秘感的迷戀。人家神出鬼沒,他日思夜想,時間管理不到位,平白得罪了身旁的程靈素。
后來,和苗若蘭情歸一處,也是源于苗姑娘主動,小妹妹柔柔弱弱的依靠過來,訴說這拜托那的,一來二去豈有不動心之理。
這么一看,自始至終,他自己竟沒有主導過任何一段感情。
如此被動的鋼筋直男,哎,真是替程靈素可惜啊。
?※考慮到91版雪山飛狐圖片較全
且帶臺詞(基本基于原著)
所以全部采用該版圖片
來源:豆瓣&百度
1/相遇?
湯顯祖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但在程靈素這里,情之所起還是很明顯的。
因為,胡斐太溫暖了!
他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好人,嫉惡如仇,狹義卻不粗魯,憐惜弱小,極度容易共情,身上充滿了“不忍心”這種氣質。所以,才在洞庭湖畔,得程姑娘青眼。
原文:第二十五回 毒手藥王
初次見面,胡斐和鐘兆文急著問路,程靈素沒搭理。一般人該生氣了,胡斐還是挺有風度的。
胡斐自幼孤苦,見那村女貧窮,心中并不氣她不肯指引,反生憐憫之意,心想她種這些花草,定是賣了賴以為活,生怕給自己坐騎踏壞了,于是牽著馬步行過了花地,這才上馬。那村女瞧在眼里,突然問道:“你到藥王莊去干么?”胡斐勒馬答道:“有一位朋友給毒藥傷了眼睛,咱們特地來求藥王賜些解藥。”
你看,做人不要太易怒。胡斐專程為苗人鳳求的解藥,可不正是要靠眼前這姑娘。如果他問路不成,憤而踏花離去,不光求不著解藥,恐怕還得在程靈素這吃點苦頭。
程靈素要是想教他做人,那真是輕輕松松。雖然乍一看,平凡的像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女同學,長得寡淡,處事冷淡,獨善其身。但誰能想到,枯黃瘦弱的小姑娘,竟是毒手藥王的弟子呢。
其實程靈素的處事和狠厲,肖似厲勝男。
然而至剛易折,倆人都沒啥好結局。最終,胡斐遇到了苗若蘭,金世遺陪伴了谷之華。哎,我的兩大意難平啊。
但是吧,也正是這樣的性子,才在年少師門不幸時,早早學會了預設危險、情感疏離以自保。
她要守著師傅的攤子,還得跟師兄師姐斗智斗勇,小小年紀一顆心,不冷硬不行啊。
如果說遇到胡斐前,她的心是個寂靜的冰窖,大門緊閉,寒冷空曠,別人根本進不去。那遇到胡斐后,她就碰到了自己人生的小太陽,終于走出來,忍不住朝溫暖的地方靠近。
這個善良耿直的少年,無意拋灑給她的一點溫暖,讓她悄然情起,一往而深,至死不渝。
?
2/非典型俠客?胡斐其人
能讓程靈素高看一眼,這胡斐,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好人品,是家傳的,胡一刀多光明磊落啊。
武功呢,也是家傳的,祖傳刀法享譽江湖。
故事里的兩大高手,胡一刀、苗人鳳,江湖人人敬畏,他倆的那場世紀大戰也是流傳甚廣。世人對苗人鳳的推崇,自是對胡一刀武功的肯定。
再舉個例子,閻基這個小人,參與謀害胡一刀。胡家一本拳經刀譜,他就得了兩頁紙,就這,還能跟江湖一流拳師打成平手,那學一整本還了得。
胡斐學武,除了祖上加持,還有苗人鳳這個“仇人勝似干爹”的存在。胡斐找上門來,他心懷愧疚,多次毫無保留點撥。這種級別的指點,絕對不亞于馬爸爸親授營銷課吧。苗人鳳招待他一頓,那就是巴菲特的午餐啊。細!品!品!
再之,胡斐自小父母雙亡,跟著平阿四到處奔波,小小年紀,長了不少心眼兒,從他捉弄商寶震、騙得趙半山動手,就能看出,他絕不是郭靖那樣的傻孩子。
不過呢,不知為何,胡斐貌似走了個“小時了了”的成長路線。小時候,機靈又敞亮。長大了,智謀反而跟不上行俠仗義的速度了,防身還行,一到程靈素這,就通通都不夠看了。
再往深一層分析,可以說,胡斐是個非典型的俠客。
他對武學沒有追求,也不想稱霸江湖,一頓吃苦只為復仇。就算復仇吧,也沒人家林平之那股狠勁兒。從根本上來看,他天賦有限,婦人之仁,必定是難成大器的。
所以,他成不了令狐沖那樣號令一方的精神領袖,更難做郭靖那樣鎮守邊關的俠之大者。
而且,書中幾處精彩對決,仔細看看,全靠程靈素撐場。胡斐確實是個好心腸兒,但實在水平有限了些,沒程靈素給收拾攤子很難說能走到哪一步。
你讓黃蓉遇到胡斐,那決計是看不上眼的。
兩部書他都在復仇,但都極其優柔寡斷。
既辦不到一筆勾銷就此放下,甭管攜手哪位姑娘,塞上牛羊浪跡天涯,不也是一段佳話嗎?也狠不下心手刃仇人,給亡父母一個交待。
忠孝節義本就難全,他又沒那個本事。哎,這一番心理建設,硬是拖拖拉拉兩部書都沒搞定。那懸著的一刀,猜測至今。
但殺父之仇算是武俠小說里的頂級仇恨了,不夠果決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況且,說來說去,縱然百般不足,架不住程姑娘喜歡這一掛的啊。
胡斐這個人呢,恰好就戳中了程靈素的軟肋。他本性真誠、溫暖,有一顆一塵不染的心。就如同張孝祥寫的“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他的出現,讓程靈素在爾虞我詐中得以喘息,她終于有了可信任、可依靠、可追隨的人。
同時,他還善良,仗義,重恩情,這才讓程姑娘始于人品、忠于人品,死心塌地的追隨。
比如,
原文 第三十六回 莽夫鬧席
殷仲翔提到當年在商家堡中,眾人如何被困鐵廳,身遭火灼之危,如何虧得胡斐智勇雙全,奮身解圍。秦耐之、周鐵鷦等聽了,更是大贊不已。程靈素目澄如水,脈脈的望著胡斐,心想這些英雄事跡,他自己從來不說。
舍身救人于危難,卻又不掛在嘴邊吹噓,可不就是真豪杰嘛。
暗戀的小姑娘是不是都這樣?自己看中的果子,就是比旁的周正又香甜。
3/兩位姑娘
之前問路時,胡斐幫程靈素挑糞澆花,程靈素給了他一些藍花(解毒防毒但胡斐不知)。相熟后,程靈素曾與胡斐有過以下對話,
原文第二十八回 七心海棠?
胡斐微笑道:“這花顏色嬌艷,很是好看。”
程靈素道:“幸虧這藍花好看,倘若不美,你便把它拋了,是不是?”胡斐一時不知所對,只說:“唔……唔……”心中在想:“倘若這藍花果真十分丑陋,我會不會仍然藏在身邊?是否幸虧花美,這才救了我和鐘二哥的性命?”
程靈素以花代貌,向胡斐發出靈魂拷問。
顏值有多重要,雖然每個人嘴上不說,但眼睛和心卻是誠實的。
胡斐怎么會不知道程靈素的好,她一路陪伴,雖然毒舌了點(堪比林妹妹),但真的是全心全意剖出一顆真心在待胡斐啊。
可是,一見鐘情的情感沖擊,是細水長流難以逾越的。
胡斐第一次看清袁紫衣時,“但見她身穿紫衣,身材苗條”,“只見她一張瓜子臉,雙眉修長,膚色雖然微黑,卻掩不了她姿形秀麗,容光照人”。
再來看看胡斐第一次見程靈素。“她那雙眼睛明亮之極,眼珠黑得像漆。相貌卻并不美麗,肌膚枯黃,臉有菜色,頭發也是又黃又稀,雙肩如削,身材瘦小,顯是窮村貧女,自幼便少了滋養。”
袁紫衣“容光照人”程靈素“臉有菜色”
袁紫衣“姿形秀麗”程靈素“身材瘦小”
很客觀的說,人總是會被美的事物吸引。
胡斐一直過著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的生活,分不出心留意小姑娘。但不管他多鋼筋,欣賞美是人之本性。
這下遇到袁紫衣可不得了了,這是他的第一次心動,也體現了他的審美趨向。而且,大部分人終其一生,是很難改變自己的原始審美趨向的。
更何況,胡斐要殺鳳人英,袁紫衣幾次三番與他作對,又不說明原因。這種你來我往的較量,反而給袁紫衣瘋狂加分。
對于胡斐來說,我愛慕你,但又搞不懂你,還搞不定你,可不得心心念念都是你啊。
巧的是,袁紫衣又軸得很,那真不是一般的糾結和軸,非要把尼姑帽子死死地扣在自己頭上,時不時的拿出師傅來說一說,生怕自己一個不堅定就跟了胡斐。胡斐眼巴巴的等,倆人統共也沒見著幾次,還回回見面回回動手,注定了是有緣無分啊。
不過,袁紫衣倒是個堅韌的好姑娘。誰說愛情就一定得是人生唯一的主題呢,我覺得,她甚至比胡斐更勇敢一些。
對比出場不多但牢牢占據胡斐心神的袁紫衣,程靈素可真是白白付出那么多了,辛苦打野,啥也沒撈著。
在胡斐眼里,她是一個萍水相逢的路人,繼而是一個愛慕自己、追隨自己的女孩,最后是一個傾心相助甘于付出的妹妹。
你說說,什么好姐姐好妹妹,當不成愛人,還做什么朋友、論什么親戚......
但程靈素還是頂著這“好妹妹”的名頭,追隨他,理解他,幫助他,生而歡欣、死而無憾。可不是個傻姑娘嘛。
-未完待續-
程靈素是如何剖出一顆真心的呢?
下一篇詳細說說程靈素的心理變化。
【補充一個小說明】
1.文中只是比較主觀的解讀,沒有說胡斐不好的意思。反而我覺得胡斐是金庸書中最有人情味的俠客,至情至性,至誠至真,沒有高高在上的正義,甚至光明磊落的有點過頭。
2.兩位女性各有千秋。喜歡一個人自是無法勉強,單單只是為程靈素可惜。就如同桔梗和戈薇,故事就是用來遺憾的。
3.書寫視角是按照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非成書順序!
4.文中引用的原文來自連載版,考慮到篇幅,部分對話有刪減,無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