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新年假期后的開始。
說點什么呢?應該算是拖延癥晚期的deadline
這一年,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談談初心吧
這是今年春節聽到、聊到算多的詞了。
大年初三,隨老媽回娘家,飯后老媽和舅媽在交流在診所工作時遇到的搶救以及各類奇葩人、事。長長的走廊,我在這頭,她們在那頭,彼時舅媽說動動情時的信誓旦旦仍深深刻在腦海“哪怕在外人眼中,是如何光鮮,再不想讓下一個孩子從醫了。”
望天,淡淡的笑
前天,與爸媽睡前話別。聊起除夕夜與小鬼們圍爐夜話時我們致敬的2019,談起未來的期許
“有時候真的真的不想再從醫”
“可能當我有了些許的建樹,我會覺得‘學醫,其實挺好’,可是,此刻,卻是真不支持弟弟妹妹學醫”
上了賊船,也不是沒有機會下船的,不是嗎?
可是,你終會被某些東西羈絆
大學遇到兩個學長,學生時代的誓言都是“一定要干臨床,哪怕家人反對”
一個學長,因為實習時期遇到太多“醫鬧”終究寒了心,也可能因為其他,轉行政,臨床成了他不能觸碰的禁區
另一個學長,2018年他的某條動態讓我以為他也棄醫。還記得當時在宿舍,纏著舍友絮絮叨叨,說不出是不是難受,還是其他
對于他人的選擇,我似乎總能給予超乎博愛的換位理解,從不責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量,以及自己最想守護的東西
隔著大西洋,8小時的時差,再次在新年有了新的聯系,學長依舊在學醫的路上
那一刻,對著小弟小妹、爸爸媽媽說起這個學長,更多的是欽佩與感動
“累么?”他問。
“累,有時候是心累,很沮喪的那種”
“我能懂那種沮喪”
是啊,我們都在全心全意診治的過程中遭受過病人及家屬不解的指責,也在疲憊不堪的工作中還要處理辦公室“友情”及各種莫須有或者其他惡意
2018年國慶前后,奶奶骶骨疼痛難忍,老爸與我商量決定來市醫院進一步檢查。
“明天我會讓你叔叔帶你奶奶去我們縣醫院先做個檢查。”
“不是說好要來市醫院嗎?”
“我和你媽媽診所這邊根本走不開,在縣城,好歹你小叔和嬸嬸下班可以照顧。去市醫院,只能靠你一個人,照顧得來嗎?”
長久的沉默,卻無力承擔
燒傷超人阿寶事件后發的長文仍記得那種心情
此生怎忍負所學,來世誓不入杏林
羅胖子說:看一個,不是依他的朋友圈動態,而是翻看他的收藏夾
可多少醫務人員的動態是心寒與負能量、宣泄呢?
不是的,都是陽光,哪怕只是飯館擦肩而過的一句寒暄,抑或只是春節時的小小問候
“奶奶去縣城的時候,我真的不想再當醫生,我在絞盡腦汁診治病人的時候,我卻連自己的家人都陪伴不了”
“這就是醫生,不是嗎?”
“藍醫生!”飯館里,病人家屬一臉微笑地看著埋頭看菜單的我
也許,這就是初心不改的理由吧。
今晚看完《流浪地球》,依舊熱淚盈眶。喜歡有情懷的人。
大學時,與搭檔評說各種熱點時,還記得他說“我會選擇脫下白大褂,放棄榮耀,選擇家庭。”
在有些人眼里,國家花重金培養出來的清北精英選擇偏遠地區,研究“黑麥”,帶動當地經濟是大材小用,是浪費
可我卻欽佩這樣的情懷,大概是自己沒能擁有,所有格外青睞吧。
季成陽說“每個人都期望有人勇于奉獻犧牲,卻又自私地希望不是自己及家人。”
小家大愛,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