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淋著雨從醫(yī)院狂奔回家,打開電視,把《山河故人》直接快進到最后,看女主人公牽著她的狗,在茫茫無人的雪地里獨自跳迪斯科……這個片子我看了很多次也推薦給很多人,大多數(shù)人都不喜歡,說“節(jié)奏太慢”或者“情節(jié)太單調(diào)”。可不知為何每次當影片伴著《Go west》的旋律結(jié)尾時,我都熱淚盈眶……
小時候住有矮平房和小院子的家,院子里兩人都難以合抱的大桐樹,每到夏天就落了滿院子的淡紫色。樹蔭下一棵樹齡更老的白石榴樹不急不躁,佝僂的身子活在桐樹蔭下,在陽光縫隙里依然開花結(jié)果,不曾萎靡消沉。
那個時候時間慢到可以整個下午用來看螞蟻,可以整個晚上和小伙伴在小城的路燈下捉蟋蟀。
那個時候的天很長地卻很小,小到一條馬路就過完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春時代,小到幾條胡同的小伙伴都彼此認識又各結(jié)幫派。
后來我家的院子被拆了,原址上蓋起了高樓大廈。
我的那些小伙伴們四散天涯,再無音信。
我的姐姐十七歲上大學離開故鄉(xiāng),就再也沒有怎么回去過。她對故鄉(xiāng)是完全的疏離和否定。而我在故鄉(xiāng)度過了所有的青蔥少女時代,嘗遍了歲月里的甜酸苦辣,那里的大街小巷也記錄著我的光陰和韶華。
相比起來,我現(xiàn)在工作和生活的省城是個高樓林立、商業(yè)繁華的大都市,也擁有大都市的一切缺點:擁堵、霧霾、龐雜和浮躁。雖說奢靡起來也是以“X家一號”的曇花一現(xiàn)為代表,但更多時候是苦哈哈的草根平民聚集的“屌絲之城”。所以每當想起故鄉(xiāng)小城,總覺得是依山傍水、鐘靈毓秀的宜居寶地。
記得剛到省城的那個夏天,姐姐幫我租房,買來一應俱全的生活用品,連廚房里油污的紗窗都親自幫我換成新的。親情暖人,可心中的傷痕卻并沒有隨著對故鄉(xiāng)的疏遠而愈合。
一切都還沒有安定,我在酷暑里蹲在藥店門口肚疼如絞,渾身冷汗,卻逞強不想麻煩忙碌的姐姐。我電話打給故鄉(xiāng)的朋友哭訴:“我好想家,我一點都不喜歡這里。這里晚上沒有星星,滿大街都是汽車尾氣味,水也難喝……嗚……”
幾乎一有空,我就飛奔去火車站。一開始是因為兒子還在老家由姥姥姥爺帶著,后來孩子接到了身邊,我還是一有機會就帶著孩子往回跑。
有一次因為堵車,眼瞅著快到火車站出租車卻走不了,我拖著幼小的兒子一路跑到候車室卻被告知火車剛剛開走。我怔在原地,然后蹲下來抱著兒子開始大哭……
多年以后,好想再回到原地,抱一抱逃離又逃向故鄉(xiāng)的自己。
前年酷暑時節(jié),因為父親的病,在老家住了近年最久的時間。
家和醫(yī)院必經(jīng)的那條路,是小學中學時代走過無數(shù)遍的路,按媽媽的說法就是“這條路上哪家有狗哪家有貓你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偶爾會在往醫(yī)院送飯的路上拐進去買東西。這個狹長崎嶇的小路居然大樣不改、令我驚喜。不同于當年的是現(xiàn)如今這條路全是各色糧油蔬果小吃店,一街兩行被各種攤販占滿。
我徜徉其間居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似曾相識的面孔。那個婦人是當年的街坊,也是我們中學里的女霸王之一,如今卻肥軟了身材,眉眼帶出一點良家婦女的溫和。我們四目相對,又慌忙躲開,我在挑揀東西時也用余光看到她在悄悄打量我。
卻是不敢認也不敢問的,問什么呢?聊什么呢?我們之間早已隔開了銀河一般浩蕩的歲月……
后來省城于我慢慢溫暖起來,也許是因為在這里遇到了很多暖心的朋友,也許是因為這個“屌絲之城”里偶爾也會有李志歌里那樣的文藝氣息。我如同嫁了不太喜歡的憨厚漢子又不忍掙脫,只能收斂羽翼學會踏實地生活了。
這些年,故鄉(xiāng)小城也在大肆拆遷蓋樓。一年難得回次故鄉(xiāng),城區(qū)里竟然也是要導航才能找到地方了。現(xiàn)在,父母家里已然冷清,故鄉(xiāng)的親友也漸漸疏于聯(lián)絡了。
某天我迷茫地站在故鄉(xiāng)街頭,忽然想起一句話:“你還在那里,你的故鄉(xiāng)卻消失了”。
踟躕在故鄉(xiāng)的街道,腦海中奔涌而出的,全都是撲面而來的電影畫面:一個背影或者一陣頭頂?shù)镍澤冢环庑呕蛘咭蝗憾.斪黜懙淖孕熊嚕欢ǜ窕蛘呗齽幼饕灰谎h(huán)播放。
我忽然意識到,故鄉(xiāng)一直折疊在漂泊的行囊里,滋養(yǎng)我、溫暖我、成就我。
原來,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