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
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
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
后依然熱愛生活
喪文化的特點是坦然地接受眼前的不如意,坦然地接受挫敗感,它包含著一種略帶苦澀的幽默,又透露著幾分自黑的勇氣。
喪文化是當(dāng)下一部分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白領(lǐng)的心里狀態(tài)。
白領(lǐng)是每月領(lǐng)完工資交完賬單后的白領(lǐng)。
在身處一個為面子而活的世界,大家不僅不愿意表達而且盡可能掩飾這種絕望,吳老師稱為“靜靜地絕望”。演繹到今天這種絕望就變成了“喪文化”。
該如何看待這種文化?看上去很消極,但又包含了一點點積極意味的文化心理想象。積極是因為我能夠從中看到一絲的陽光,感受到了幾分坦然面對自己的勇氣。
內(nèi)心的常態(tài)是焦慮不安,行動的常態(tài)是拖延敷衍,語言的常態(tài)是憤世嫉俗。
越講有的時候這些現(xiàn)象好像說的就是我們的這一代,自己越來越感到無助很悲憤,我們這一代不在需要聽從父母或者其他的親朋好友的意愿行事,我們是自由的一代,我們的使命是什么是自由。
回頭看看我們的父母長輩,也會去想為什么他們沒有回甘愿如此的平淡過一生。
人在童年,少年時期,都夢想著自己有一番作為,或去改變這個世界。但經(jīng)過生活的磨礪漫漫的就會感受到:青春好像一條河,流著流著就成了泥湯子。
大部分人的一生往往都是這樣的:以絢麗,美好的想象始,以平淡,瑣屑終。很多人曾經(jīng)壯懷激烈,最后都帶著平常的操心事離開這個世界的。
兩句吳老師的座右銘:
我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工作/我跟你沒完。
讀完這兩句,也可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永遠的銘記。
作為幸運的人早早的理解這些就是自己的幸運。第一句說每個人都是一個平凡的人,即使你名利雙收,風(fēng)光無限,終有一天也會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平常的人。那些幸運的熱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而有些不幸的人可能只有在晚年病魔纏身,死亡來臨的時候才清醒惡意識到。第二句“我跟你沒完”是一句北京話,包含著一種戲虐的認真。它告訴我們做事要執(zhí)著認真,面對在小的事情也要有一種“跟他沒完”的精神。
最終我們的生活是由無數(shù)平淡無奇組成的。
生活就是“羅陀斯島上的舞蹈”,這里就是羅陀斯,就在這里跳吧。
-------來自伯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