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還是“兒行千里母擔憂”。都說明了父母對子女的疼愛,是從孩子呱呱墜地就開始了的。并且不會因為孩子漸漸長大,自己漸漸年邁,而減少這份擔憂和牽掛。換一句話來說,父母對子女的疼愛和付出,是直到自己生命的終點才會結束。
深以為然,孩子是愛情的結晶,生命的延續,是父母拼搏的動力。怎么可能會有不疼愛孩子的父母,又怎么可能會有子女結婚成家之后,就徹底放手,明明有能力也不愿意幫子女一把的父母?李阿姨曾經也覺得不存在和子女計較責任和義務的父母。
但隨著親家兩口子先后退休,兩人的退休計劃,讓她憤怒了,也讓她意識到,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像她這樣一直為子女著想。親家什么樣的退休計劃,讓李阿姨憤怒了呢?一起來看今天的故事吧。
自述人:李阿姨
因為我的身體原因,我和我老公這輩子就兒子一個孩子,自然很疼愛。我們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就傾盡所有,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乃至后來的工作,兒子基本上都是按照我們的選擇在走。
兒子聽話懂事,一直都是我們的驕傲,他深知我們的選擇都是為了他好,所以在很多時候,即使他心中有別的想法,也都會以我們決定的為準。我們和兒子第一次因為選擇吵架,是兒子的婚事。兒子的初戀,是他的高中同學,女孩子本人,我其實是喜歡的。脾氣溫和,尊重長輩,一看就是好相處的人。
如果我家條件很好,可能我會同意娶這樣的兒媳婦進門。但我家條件一般,我肯定想找個經濟條件好的兒媳婦,這樣我兒子以后就能少奮斗十年。這個女孩子,家里條件很不好,還攤上一個長期吃藥的母親,一年光是去醫院就是一大筆開銷,加上她還有個弟弟。這樣的娘家,不僅沒法指望帶來什么好處,反而會是一個大負擔。
我把道理掰開了揉碎了,和兒子說,告訴他以后就知道媽媽阻撓這門婚事,是多么用心良苦。兒子其實不認可我的話,但他又拗不過我,各種鬧騰之后,最后這段感情只能以分手收場。兒子為此,有小半年沒和我說話。我挺委屈的,我可都是為了兒子好啊。不過作為母親,即使兒子生氣,我也沒和他計較。
我一直沒忘記幫他物色結婚對象,現在的兒媳婦就是我看中的。雖說娘家不是很有錢,但父母有房有車,還有90萬的固定積蓄(兒媳婦自己無意中說漏嘴的),以后又有退休金,很不錯了。主要她還是獨生女,娘家的這些財產,以后都是我兒子的,兩人的生活壓力就沒了。
兒子不太喜歡兒媳婦,因為兒媳婦個性比較強勢,他喜歡溫柔的姑娘。但我覺得在婚姻中,喜歡和感情都是虛的,雙贏才是上策。兒媳婦對我兒子的印象不錯,于是在我的各種撮合之下,即使兒子不太樂意,這門婚事最終還是成了。我對親家第一次產生不好的感覺,是談婚論嫁時,對方提出雙方一起出錢買婚房,還是貸款首付。
我知道親家有2套房子,明明可以直接陪嫁一套當婚房,現在卻非要重新買一套,我自然不高興。但我又想了想,說不定是親家的一個考驗,要知道這門婚事算是我家高攀,要不是兒媳婦堅持要嫁,親家不一定會同意。我說服自己,反正以后遲早是我兒子的,現在不給就不給吧。
我咬牙拿出了所有的積蓄,還找親戚借了錢,才算買好婚房,湊夠彩禮,辦了婚禮。我本以為,兒子的好日子就要開始了,我和我老公也能跟著享清福。但我很快就發現我錯了,我做夢都沒想到,這世上會存在明明有能力,卻讓子女自己打拼的父母。我本以為兒子和兒媳婦結婚后,我家也出錢買婚房,就算是通過考驗了。
親家兩口子一定會拿錢還房貸,再不濟也會拿錢貼補女兒一家的日常生活。結果啥也沒有,兒子的日子苦哈哈的,壓力很大,兒媳婦還不愿意拿出彩禮和嫁妝,理直氣壯,說這是自己的私房錢。只能是我多打了一份工,一邊還債,一邊貼補兒子。后來兒媳懷孕生孩子,親家也只承擔了月嫂的錢,連孩子都不愿意管。
還是我去好說歹說,親家才不情不愿每月拿出2千給孩子,算是減輕一點壓力。我對親家的不滿,越來越多,我就不明白了,兩人怎么忍心看著女兒吃苦受累呢?不過兒媳婦也沒啥意見,她不認為娘家爸媽有錯,她說爸媽辛苦養大她,買婚房也出了首付錢,給了她嫁妝,現在還每月給她2千,很好了,過日子本來就不能指望啃老。
我目瞪口呆,如果我知道會是眼下的情況,我是不會讓我兒子和她結婚的。如果啥好處都沒有,我為啥要讓一個在家里也處處講道理,而不是講情分的強勢之人進門。但眼下已經這樣了,我也只能安慰自己,想著等親家兩口子退休了,年齡上去了,需要女兒和女婿照顧,可能就愿意幫襯女兒和女婿了吧。
我繼續幫了兒子一家好幾年,終于等到親家兩口子先后退休。兩人的退休金加起來有8千,當年的90萬積蓄,加上幾套房子,價值幾百萬。這里面的積蓄和房子,只要親家愿意拿出其中一樣,不僅房貸能還清,家里的生活條件也能上一個檔次。結果我左等右等,沒有等來錢,倒是等來了親家兩口子退休后生活的計劃書。
我一看,憤怒了,我從沒見過像我親家兩口子一樣的父母。兩人把自己退休金和房子還有積蓄,都安排好了,兩人要開始環游世界,去過以前想要的生活。這里面,壓根就沒想過女兒和女婿的生活。面對我的質問,親家理直氣壯,表示自己已經盡到為人父母的義務,能幫的也幫了,人生要靠自己。
所以女兒和女婿要想過更好的日子,就要自己努力,而不是一天到晚,就知道盯著長輩的錢。親家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在說我的兒子,我自然能聽出來。我氣笑了,說:“你們這么狠心,信不信我讓我兒子不給你們養老。”親家母笑出了聲,說:“我連女兒都沒指望,怎么會指望女婿,我有房子,到時候房子賣掉,去養老院就好。”
兒媳婦也幫著娘家爸媽,說人貴在自立,她支持爸媽出去旅游,讓我的手不要伸太長。兒媳婦表示要是我覺得自己幫襯兒子,而親家沒有幫襯,心理不平衡。那么現在開始也可以不幫襯,她不會因為這個而拒絕給公公婆婆養老。我兒子見我們吵起來,當時沒說話,只是努力拉開我。
后來也只說了一句話,說:“這兒媳婦可是你自己挑的,你說為我好的。”我看著兒子,心中一片悲涼。我到底是看走眼了,為啥我和我老公,為人父母,都是恨不得幫助兒子一輩子,而我的親家,明明退休了,有錢有時間,卻不愿幫忙。攤上這樣的親家,真的是讓我有口難言。你們身邊,有這樣的父母嗎?
--END--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