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什么決定了現在的念頭?【《看清自己的念頭》之11】
我們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念頭,但我們的精力只能專注于某一單一的念頭。雖然不同時刻之間會有念頭的轉換,但在一定時間段里,肯定會不停地返回某一正在專注的念頭。
我通常在路上走路的時候思緒萬千。很多事情都是在走路的時候想通的。走在路上,會遇到不同的情形,當然總是分神的,但我的思緒又總能返回到原來的念頭上,持續思考一個問題,直到我已經可以停下來用手機快速寫下幾個要點,或者可以回家在電腦上完整地表達。
比如現在正在寫的這一篇《什么決定了現在的念頭?》,整篇的構思,都是在走路去等車的路上想好的。
每一刻的念頭來源于幾個方面,一方面是內在的生理沖動,饑渴,好奇,性欲望等等。第二是當下的環境刺激,比如路上的車流,喇叭聲,行人,店鋪門臉風格等等。第三是自己以往積累的記憶與能力,這方面為我應對當下內在沖動與當下外在刺激提供了能力基礎。第四是我當下的生理心理情況,尤其是健康與情緒方面,這方面結合前面說的以往積累的記憶與能力共同決定了我如何應對當下沖動與刺激的方式。可以說,上述四個方面共同決定了我每一刻的念頭和行動。
現在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四個方面。首先內在生理沖動,是有先天節律的。這個當然可以通過修煉去調整,而修煉又會累積在以往的記憶與能力里。所以,這個方面的可控內容可以推移到以往的記憶與能力上。第二是環境刺激,這方面的可控性主要體現在自己的選擇,比如選擇走哪條路,這也可以推移到以往記憶與能力上。第三就以往記憶與能力本身。第四是當下的健康與情緒,其可控性也體現在保養,保健和修煉上,所以也可以推移到以往記憶與能力上。綜上所述,我們可知,除了不可控的先天節律,不可控的外在環境本身,不可控的生理與心理上的隱秘外,所有決定當下念頭的可控方面,都可以集中到以往累積的記憶與能力上。可見,記憶與能力就是念頭的可控源頭,如果我們把能力轉化為一種軀體記憶,那么,決定念頭可控性的就是記憶,換句話說,一個人念頭中的自我,就是記憶!所以,記憶就是自我的本質。
記憶里都有什么呢?當然是以往的經驗,以前所經歷的東西。我們可以把記憶分為幾個層級。第一個是群體記憶,這就是通過遺傳基因傳遞下來的人類種群,以及個體家族歷史經驗的記憶。這些記憶很多都以先天的本能方式出現。第二是個體生命內各層級要素的經歷體驗。比如細胞個體的欲望及其滿足或者失落的經驗,組織器官的欲望及其滿足或者失落的經驗,身體整體欲望及其滿足與失落的經驗。這些來自生命底層的欲望及其滿足或者失落的經驗,大都轉化為潛意識,在后來的生命歷程中尋找發作或者發泄的機遇。尤其是生命早年,比如胎兒期,新生兒期等等還未有鞏固性的有意識記憶的時候,所經歷過的那些感受,肯定會進入潛意識中。
就是在成年后,體內的微觀部分,比如細胞或者組織器官層級上所經歷的那些細節,當然不為宏觀意識所直接感知,也只能進入潛意識中。
第三是每時每刻外在感官所感知到,但未被注意力所注意到的那些東西,也只能進入潛意識中。比如,我在路上匆匆而行,突然從后面出現一輛汽車,擦著我的身體過去了。當時我正聚精會神于內心的思緒,并未在意,但我的視覺和觸覺都感知了到那一刻的危險。那種危機感很可能就進入了我的潛意識中,在某個夢境里,以某種奇特方式把我驚醒。
第四就是我的注意力所關注過的那些事情,所讀過的書,所思考過的東西,還有所做過的各種訓練和練習。這些都是有意識地獲得的經驗,知識和能力,構成我記憶中清楚明晰的主體內容。
那些凝聚在個體記憶里的東西,是個體繼承了群體歷史記憶后,在個體發展過程中逐步積累而成的。可以說,決定一個成年人性格,脾性和做事風格,或者說決定一個成年人的人格的,是這個人的早年經歷所累積下來的記憶。
根據東方傳統的說法,女性每七年為一個分期,男性則每八年為一個分期。那么女性經過二個分期,到了十四歲,是一個關鍵節點,而男性則經過二個分期,到了十六歲為一個關鍵節點。可以說,在這二個節點上個體的經驗累積就已經奠定了個人一生的主要處事風格。我自己的經驗是,十六歲立下的志向,決定了我的一生!
所以,我們就重點看看一個人在二個分期節點到來之前那十多年的經歷是怎么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性的?
一個人早年經驗中的關鍵要素可以分為內在和外在二方面。當然,無論內在還是外在要素都紛繁蕪雜,列舉不完。這里我只提取內在一個方面,外在二個方面。先說外在要素,第一個是環境的舒適性,第二是個人的幸運程度。內在方面,則只提取一個要素就是個人對環境的態度,適應享受環境條件,還是不滿現狀,不停求新?這三個方面又分別分為二級對立情況,加上一個適中情況,一共有九種情況。
這樣,我們有九個要素:
1)環境舒適;
2)環境適中;
3)環境惡劣;
4)幸運;
5)平常無奇;
6)不幸;
7)享受環境;
8)適應求新;
9)求險;
為什么每一方面都要提取一個中間級?因為,大多數人的處境都應該處于中間級,只有少部分人的情況處于極端對立的二級。所以,我們分析了多數人所處的中間級,然后再加上對處于極端對立的二級情況進行的分析,基本上就可以獲得事情的全貌。
現在我們把外在環境的六要素再組合一下,可以獲得組合后的九種環境與命運結合情況:
1)舒適幸運
2)適中幸運
3)惡劣幸運
4)舒適平常
5)適中平常
6)惡劣平常
7)舒適不幸
8)適中不幸
9)惡劣不幸
現在,再把一個人處于環境與命運組合中的三種不同態度加上去,我們獲得27個組合:
1)享受舒適幸運
2)享受適中幸運
3)享受惡劣幸運
4)享受舒適平常
5)享受適中平常
6)享受惡劣平常
7)享受舒適不幸
8)享受適中不幸
9)享受惡劣不幸
10)適應舒適幸運
11)適應適中幸運
12)適應惡劣幸運
13)適應舒適平常
14)適應適中平常
15)適應惡劣平常
16)適應舒適不幸
17)適應適中不幸
18)適應惡劣不幸
19)求險舒適幸運
20)求險適中幸運
21)求險惡劣幸運
22)求險舒適平常
23)求險適中平常
24)求險惡劣平常
25)求險舒適不幸
26)求險適中不幸
27)求險惡劣不幸
上面的27個情況組合,看起來很多,但地球上已經有70多億人,死去的人應該更多,每一個人的情況都不同,27種情況的分類,只想當于在大海里劃了27刀,對大海做了一個簡略的分解,讓我們都人性的復雜有一個宏觀上的概略理解。
后面,我們就對上述27種情況,一個一個地分析,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