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北京中關村二小校園霸凌事件刷爆朋友圈,
一位家長稱自己的兒子被同學用廁所的垃圾筐扣在頭上,
導致情緒極為不穩定。
霸凌給孩子的身體及心理健康帶來多重傷害,
被欺負后,
有的學生不想說出來,
有的非常緊張不敢再去上學,
還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遭受霸凌,
但失去學習興趣,
或者突然暴飲暴食,
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廣州有心理醫生建議,
父母要耐心聽孩子傾訴,
采取保護孩子的措施要考慮孩子在學校的處境,
不宜簡單粗暴地讓孩子“和同學搞好關系”或者不計后果地親自出馬教訓對方。
父母聽到孩子回家說,
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
應該怎么辦?
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呢?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心理科主治醫師林穎支招如下——
1
保持冷靜,耐心傾聽孩子的感受。
當得知孩子遭受了霸凌,首先不要慌張,不要急于去找學?;蛘邔W生家長“理論”,而是要耐心聽聽孩子委屈,了解這件事情帶給孩子的難過、無助甚至恐懼,不要否定這些感受,因為這些都是孩子很容易出現的常見情緒,允許孩子有表達和傾訴的空間,并陪伴孩子,讓其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父母在你身邊和你一起面對。一位中年人說起自己小學被同學欺負的經歷時,依然痛哭流涕:“我告訴了媽媽,可她根本不聽我講到底發生了什么,不了解我被同學當眾侮辱時的羞恥,而是直接打斷我,告訴我同學之間沒有多大的問題,讓我和同學搞好關系……”可見,父母的自以為是,有可能讓原本受傷的孩子更加受到忽略,留下長期的創傷。
2
可以讓孩子短暫離開不安全的環境,幫助孩子穩定情緒。
讓孩子還原事實的時候,孩子愿意談就談,不愿意就先暫時不談,當什么時候想談了再繼續。有的家長聽說孩子被霸凌后,十分焦慮和慌張,不停詢問,殊不知這樣會加重孩子的恐慌,而孩子在恐懼中一般更不愿意回憶。有的孩子甚至會認為被欺凌是自己的錯,不敢開口。父母應該等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后,再問事發的過程。
3
等孩子情緒穩定了,父母可以詢問孩子:你覺得爸爸媽媽怎么做,才不會有這種經歷?這一點也很重要。
被霸凌的孩子常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控制局面。父母問他“我要如何做”時,其實是給孩子機會,讓其認識到:原來,有些事我可以自己做,我是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我可以做出一個決定。同時,這樣的做法會更考慮到孩子的處境,避免采取一些過激的方式,導致孩子在學校待不下去。如果孩子年幼,需要家長與學校交涉,家長可以告知孩子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保護和幫助他們。一個初中生被同學欺負后,父母跑到對方家里,讓肇事方當面道歉,之后這個初中生拒絕上學,因為他害怕回校后沒有父母的保護,會再次受到欺負。當然,如果欺凌涉及孩子的人身安全,比如身體受傷,父母要考慮報警。
4
父母要教會孩子避免讓自己再次成為被霸凌的目標,可鼓勵孩子多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或者多交朋友。
當孩子身邊有很多朋友,那些喜歡欺負他人的學生就會有所忌憚,一般不敢再下手欺負了。
相關鏈接 :http://www.wxue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