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上中學時,人們開始接觸進化論,老師將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正統(tǒng)的進化理論教授給學生。
? ? ? ?對于大多數人,提到進化論,他們很自然會想到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這樣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 ? ?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是變異與選擇,這里變異是隨機發(fā)生的,然后通過自然的篩選,經過優(yōu)勝劣汰,生物取得進化。
? ? ? ?不知道同學們在學習時有沒有過這樣疑問,生物進化真的是通過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取得的嗎?
? ? ? ?如果基因的變異是隨機的,其中有益的變異是多少,有害的變異又是多少?
? ? ? ?基因隨機變化,就是沒有方向和不受控的變化,這樣的話,產生的有害變異會遠遠大于有益變異,有益變異的出現只是巧合。
? ? ? ?那么,生物能夠通過無數次巧合的串聯(lián)取得進化的嗎?
? ? ? ?在中國,很少有學生會對教科書中的內容提出異議。中國式的教育是這樣的,教科書里的東西都是完美無缺的,學生不需要對其進行批判性的反思,只要接受即可。
? ? ? ?中國人認可進化論觀點的比例是很高的,但這不能說明進化論在中國更加成功,而只能讓我們依稀感到中國式的教育所存在的隱憂。
? ? ? ?作為灌輸式教育的結果,在很多人的意識里,被大多數人接受的理論,課堂上講授的東西,就是正確的。由于中國學生很少接觸過反面的觀點與論證,他們對進化論這一信條的辯護能力顯得很弱。
? ? ? ?在中國,有關進化論的爭論比較溫和,近幾個世紀來,中國在科技發(fā)展方面實在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東西,科技成果或基礎理論什么的基本是泊來品,由此也養(yǎng)成了大多數中國人的不自信和崇洋心理,重大的學術問題都要看洋人的臉色。
? ? ? ?在西方,進化論就沒有像在中國那樣受到優(yōu)待,而是不斷有人找它的麻煩和挑刺,這個理論一直處于爭議之中。近二三十年來,一些宗教保守人士對達爾文進化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反攻局面,達爾文主義者處于一種疲于招架的窘境,日子不太好過。那些宗教支持者攻擊有其自身的目的,而作為主流的達爾文進化學說本身存在經不住推敲的地方,這就為那些宗教保守派攻擊進化論提供了借口。
? ? ? 上世紀90年代,有個叫詹腓力的人,寫了本《審判達爾文》的書,這本書對達爾文的進化論發(fā)出詰難,質疑達爾文的進化思想是否基于客觀的科學證據。另一本書是本世紀初威爾斯寫的《進化論的圣像》,作者提出現在教科書中支持進化論的“證據”中存在著很多疑點,甚至是不真實的地方。《進化論的圣像》一書指出了達爾文進化論是一個陷在危機中的理論,教科書中存在為了維持科學在教育中的影響而扭曲事實的現象,提出了科學教育的誠實問題。
? ? ? ?邁克爾.貝希是《達爾文的黑盒子:進化論面臨的生化挑戰(zhàn)》一書的作者,本世紀初,他提出了“不可簡化的復雜性”的說法。他說,“在開始階段,任何一種系統(tǒng)都具有不可降低的復雜性。在這里,‘不可降低的復雜性’指的是某個系統(tǒng)是由匹配得當、相互關聯(lián)的幾個部分組成,這些部分是這個系統(tǒng)發(fā)揮功能的基礎,因而缺少任何部分都將使這個系統(tǒng)無法有效地發(fā)揮功能。不可降低的復雜系統(tǒng)并不是由前一個系統(tǒng)通過微小而漸進的變化直接產生的。一種不可降低的復雜的生物系統(tǒng)如果存在這種情況,那么對達爾文的進化論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既然自然選擇只能選擇那些正在發(fā)揮功能的系統(tǒng),那么,不能漸進發(fā)展的生物系統(tǒng)只能是作為整體一次形成的,因為自然選擇對這樣進化的系統(tǒng)是無所作為的”。
? ? ? ?貝希這段話是什么意思。他拿捕鼠夾作為“不可簡化的復雜性”的一個例子。捕鼠夾這種器具的特點是,只要有任何零件丟失,它便不起任何作用,而且它的各個零件只有作為一個整體的組成部分才有價值。貝希宣稱,如果說捕鼠夾如此,那麼細菌的鞭毛就更是如此(鞭毛是一種起推進作用的鞭狀細胞器,其功能猶如船舶的舷外發(fā)動機)。構成鞭毛的蛋白質如鬼斧神工般巧妙地排列成發(fā)動機的部件、方向舵以及這個裝置上需要的其它種種結構。貝希聲稱,這樣復雜巧妙的布局通過隨機變異而組裝出來的可能性實際上等于零,因此證明了它只能是神力表演的絕技,即來自更高級智能的設計。他對于凝血機制以及其它分子系統(tǒng)也表述了類似的觀點。
? ? ? ?貝希是一個天主教徒,有他的固有立場,但他對進化論提出的詰難值得人們深思。他問道:“光合作用的反應中心是怎樣發(fā)展的呢?分子內的重排作用怎樣開始?膽固醇生物合成又怎樣開始?視網膜跟視覺有什么關系?磷蛋白的信號傳送路線是怎樣發(fā)展的?”,他又說:“從來沒有人提出過這些問題,別說解決了。事實充分證明,達爾文主義根本不能叫人了解復雜的生物化學系統(tǒng)怎樣產生。”
? ? ? ?的確,當人們看到各種生物都有對環(huán)境的完好適應,表現出種種奇妙的形態(tài)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更看到生物在分子層面上的復雜性,以及生物體內各個組件相互之間又是如此的協(xié)調統(tǒng)一,這些怎么可能通過無目的的隨機變異來實現,這就不能不使人聯(lián)想到是不是經過了智慧的精心設計才有的,因而產生“智慧設計論”,接著人們必要想這具有智慧的設計者是誰?這也就必定要再回到上帝,回到“神創(chuàng)論”那兒去。
? ? ? "智能設計論"者堅信自然是被智能設計的,他們對自然界懷著虔誠的宗教情感,并擁有自己的論證邏輯:世界——特別是生物體的構造——是如此復雜、美妙和和諧,它們不可能是隨機自然形成的,而只能是由智能設計者有目的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
? ? ?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智能設計論逐步走上美國社會的前臺。盡管很多媒體指出,智能設計論不過是神創(chuàng)論經過一些科學詞語的再包裝而已,但在美國,它有巨大的市場。迄今為止,已經有14個州不反對智能設計論進入課堂。有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只有22%的人相信人類是由更早的物種進化而來;同意"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得到論證的科學理論"的人也沒有反對的人多。
? ? ? ?“智慧設計論”在西方社會掀起不小的波瀾。面對現代生化學所揭示出來的極為復雜的細胞結構,在生物科技方面領先的美國科學界似乎也癱瘓了,達爾文的支持者們不知所措,沒有人能詳細講明,如此復雜精密的生化系統(tǒng)是如何以“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的進化方式演變而來的。公眾期待科學界能夠對“設計論”給出有力的回擊,遺憾的是,這樣的回擊一直沒有出現。
? ? ? ?進化論支持者出現左右支捂的尷尬局面,他們不得不疲于奔命的解釋各種難題,進化論陷于一場危機中。“設計論”這一波攻擊,也讓不少人開始對生物進化觀念甚至科學產生懷疑,造成人們在信仰上的混亂。如果生物進化是事實,若不能對生物復雜結構的形成做出合理解釋,不是從生物分子的層面去解釋,進化論的可信度就要大打折扣。
? ? ? ?進化論者與宗教支持者之間纏斗不休,盡管一些人是出于維護自身宗教信仰的目的,但作為主流的達爾文進化論是否對生物進化方式做出了誤讀,本身是否也有問題存在,而這些問題成為進化論遭受攻擊的軟肋,在回擊宗教保守派挑戰(zhàn)時明顯感到底氣不足。
? ? ? ?設計論者的說法也經不起推敲,他們不過是把當下不能解釋的東西推給了那個“智慧”。但是,他們的挑戰(zhàn)涉及到新的生物學知識,這使得達爾文學說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而且這種考驗不同于從前,也許直接關系到這種進化學術體系的存亡。
? ? ? ?進論者面臨的問題是:能否用隨機變異和自然選擇論來解釋復雜的生命形成和演化,諸多生命體能夠適應環(huán)境的生理結構和機能的形成僅僅出于巧合,自然選擇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嗎?所有這類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句話:簡單的進化邏輯能否對應復雜的生命現象。
? ? ? ?在美國,主流學界將智慧設計論看做等同于神創(chuàng)論的,對智能設計論持否定態(tài)度,顯示出科學界的理性。很多科學界公開發(fā)表申明"智慧設計論"基本是不科學的,因為智慧設計論具有宗教同源性。科學是一門用證據而非權威說話的學科,科學的目的并非尋求所謂“意義”。相比之下,“智慧設計論”則無法提供可驗證的事實,而是依靠人為設定的東西。關于復雜結構形成的問題,僅僅由于科學家今天受到對生物系統(tǒng)認知的限制,但并不意味著他們今后無法做出解釋。
? ? ? 達爾文的進化論作為主要的攻擊目標,反進化論者的策略是抓住達爾文學說中說不清楚的地方死纏爛打,似乎打敗達爾文就可以否定進化論。現代生物學已經發(fā)展到細胞,基因,分子層面,生物進化也是生物學的研究課題之一,只不過沒有人用現代科學的方法對生物進化進行總結和歸納。一些宗教保守人士利用普通人對現代生物學的不了解,揪住達爾文學說的弱點進行攻擊,以推銷他們所謂的生命觀和價值觀。其實,即使達爾文的進化學說存在問題,也不能就此否定生物進化的事實。
? ? ? ?有的時候我們不要抱怨來自宗教的質疑和批評,更需要的是對現有學說的反省,做好自己最重要,找到對進化更具有說服力的解釋,摒棄現有理論中那些不合理的東西,去完善進化論,而非抱殘守缺,這樣才能更好地回擊質疑者,維護科學在公眾心中的尊嚴。
? ? ? ?某種程度上講,現行的進化學說并不是建立在學說本身的完美性,而是建立于人們的一種信仰,人們需要有對生命的產生和存在基于自然的解釋,從而排斥借助于神力的觀念。進化論的支持者赫胥黎說過這樣的話,達爾文關于生物進化的解釋的確存在問題,但生物進化是毫無疑問的,關鍵在于我們還需要找到對生物進化方式更合理的解釋。赫胥黎雖然支持達爾文,但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核心——自然選擇持保留態(tài)度。
? ? ? ?有件事還是值得人們深思,在達爾文學說流行的過程中出現了另一種傾向,就是對這種學說本身的迷信。長期以來,達爾文被大家置于了神壇,他的頭上頂著太多光環(huán),達爾文的名字成為進化論的代名詞。
? ? ?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在宣傳進化論中也存在問題,就是將達爾文的進化論當作真理去宣傳,有意無意回避這個理論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大眾對進化論有誤解,對達爾文也有誤解。
? ? ? ?達爾文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的獨立思考和不拘于已有的觀念,他的生物進化思想開啟了人類的一個新的時代。然而,達爾文這種獨立的精神卻沒有很好地為他的后人們所傳承。有些人已經形成了的一種迷信,或習慣性的崇拜,不管對進化論究竟了解了多少,就是相信達爾文是正確的,而沒有去認真思考這種學說中存在的問題。
? ? ? ?達爾文的進化學說之所以長期流行,有一個重要原因,有人擔心這種理論一旦被否定,將會顛覆科學和人類理性的大廈。如果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占不住腳,宗教的創(chuàng)造論就要卷土重來,維持進化論是一項科學的難題,盡管達爾文進化論還有解釋不清楚的問題,但也要硬著頭皮撐著。
? ? ? ?進化學說自它誕生以來,就不斷地被修正、改造和更新。進化論發(fā)展了,老的概念或者演變了,或者摒棄了,而適合的新概念又尚未形成氣候,這正是當前進化論面臨的危機。
? ? ? ?兩個世紀前,達爾文提出了他對生物進化的看法,那時的進化學說在嚴格意義上并不是科學理論,自然選擇實際只是一種基于觀察之上的推測,看似可以解釋進化現象,細究下去卻有許多疑點。并且,達爾文本人也不認為他已經解決了所有問題,他承認對于智力和一些復雜的人體構造的形成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
? ? ? ?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生物學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遺傳學和生物化學還沒有發(fā)展起來,生物知識方面的信息還很不完整,達爾文并不能意識到生物分子層面上的復雜性,他自己的一些觀點也搖擺不定。盡管達爾文的后人們又對這種理論進行了修改,但自然選擇這個理論核心并沒有改變。如今,這種學說正面臨越來越多的麻煩和質疑,專業(yè)領域內出現的不同聲音越來越多、以及它面臨越來越大的調整壓力。
? ? ? ?今天,生物學研究已經進入到微觀分子層面,生物微觀層面展現的復雜性遠遠超出過去人們的想象,過去一些經典的理論和法則正在受到質疑,科學上新的發(fā)現讓人們感到有必要重新去思考生物進化的方式。同時,進化所涵蓋的范圍也比傳統(tǒng)進化論大得多,人類對于生物進化的認識還有很多路要走。
? ? ? ?科學是在不斷地肯定與否定自我的過程中前進。生物進化的研究,像其它所有科學一樣,必須不斷與證據對證,如果與證據不符,就必須接受重估或者拋棄。
? ? ? ?實際上,和物理、化學等學科相比,生物學還是一門很新的學科,諸多的概念及理論并沒有定型,還處在不斷的更新過程中,同時,生物系統(tǒng)的復雜性也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大量的真相還存在于人的認知之外。關于進化的原因和進化的機制的解釋長期以來有許多爭議,對于生物進化的原因、機制、驅動因素、方向以及適應的起源等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定論,科學上的研究和探討仍在進行中,現有的進化學說還遠沒有達到科學所要求的標準。
? ? ? ?有的進化理論的問題在于,它過分強調了基因的作用,是一種基因中心論。生物演化實際上是自然環(huán)境演化的一部分,環(huán)境本身不能被作為背景。環(huán)境可以誘發(fā)或者改變選擇,生物性狀的變異有著非隨機的因素,生命的演化是與環(huán)境的協(xié)同演化。新的生物學研究告訴我們,生物的演化不完全是基因控制,同時還有蛋白質(酶)的作用,基因與環(huán)境之間有著微妙的關系,共同構成了一套復雜的演化系統(tǒng),這需要一套新的模型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進化。
? ? ? ?現代生物進化的研究涉及到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研究遺傳、變異機制以及進化因素(內因與外因),從分子層面研究包括遺傳密碼的起源、基因組結構的形成與演化、進化的動力、等。基因變異受到那些因素影響,變異是隨機的還是定向的?外因(環(huán)境)起什么樣的作用?在這里,進化研究作為一個生物課題,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在表觀和抽象層次上的認識。生物究竟以怎樣的方式進化,最終只能通過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來做出決斷。
? ? ? ?如今的進化論已不僅僅是作為創(chuàng)世說對立面的科學世界觀,它正在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科學理論。從生物學的進化概念擴大到物理科學所接受的廣義的演化概念,從孤立的個體和物種進化研究發(fā)展到對相互作用與復雜聯(lián)系的協(xié)同進化研究。進化的理論、思想和觀點滲透到生物學的各個領域,它又同時吸收與綜合生物學各學科的研究成果,進化論本身也在進化。對生物進化的歷史過程,進化的原因、機制、速率、趨向及物種的形成和絕滅、系統(tǒng)發(fā)生以及適應的起源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漸構成了一個新學科領域。
? ? ? ?進化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這種理論是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的基礎,現有的進化理論是否對生物的進化方式做出了正確的解釋,這是需要大家認真思考和對待的事情。
? ? ? ?有關生物進化的方式在學術上的爭論還在進行。現在關鍵要找到解讀進化的更科學和合理方式,進而取代我們今天尚存在問題的進化學術體系。
? ? ? ?很多科學理論都是經過“批評→修正→爭論→完善”這些千錘百煉的過程而走向輝煌的,有關生物進化的學說也不例外。
? ? ? ?那么,到底應該如何去解釋生物的進化,到底是什么驅動了生物的進化,這就是隨后要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