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宇宙為什么存在、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等終極問題,我向來喜歡、孜孜探索,后來才發現原來誰都喜歡,而那些先賢大家為此更是冥思苦想,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啊。
十幾年前曾吭哧癟肚地讀了霍金的《時間簡史》,說句實話,沒看懂、全忘了。又看到他的新作《大設計》,實在沒有勇氣看下去,但又禁不住誘惑,就讀了點解讀文章,并綜合起來推薦給同好。估計你不會喜歡,就當開闊一下自己的視野,瀏覽著玩吧,沒準兒能挑動你哪根神經,幫助你走一條新路。我就是這樣一路好奇、欣賞著走過來的,因而覺得世界更加神秘、也無限美好。
從本文,我還推導出一點自己的思考,頗有點出其不意的感覺。
尼采曾說“上帝已死”,現在霍金在《大設計》一書中,不僅再次要把上帝“掃地出門”,更深入地要把哲學也至于死地。他宣稱:引力這種東西存在,說明宇宙可以在“無”中生“有”,根本無需牛頓探尋的“宇宙第一推力”,因此,上帝也就根本就沒有必要存在了。
《大設計》的副標題是“何為真實”,霍金提出了一個“依賴模型的實在論”。他從一個金魚缸開始論證。
假定有一個魚缸,里面的金魚透過弧形的魚缸玻璃觀察外面的世界。它們中的物理學家發展完善“金魚物理學”,歸納觀察到的現象,并建立起一些物理學定律。這些物理定律能夠解釋和描述金魚們透過魚缸所觀察到的外部世界,這些定律甚至還能夠正確預言外部世界的新現象。總之,這跟我們人類對物理學定律的認識完全一樣。
但是,這些金魚的物理學定律,將和我們人類的物理學定律有很大不同。比如,我們看到的直線運動,在“金魚物理學”中就可能表現為曲線運動。
然后霍金問道:“我們何以得知我們擁有真正的、沒被歪曲的實在圖像?”的確,問得好!
這可不僅是思想實驗,更有歷史與現實的支持。托勒密的日心說與哥白尼的地心說,都能夠對當時人們所觀察到的外部世界進行有效的描述,這和上面的“金魚物理學”意義完全相同。
在天體物理和宇宙學中,可由觀察者存在這個條件出發而得出許多結論,這個原則被稱作人存原理。托勒密與哥白尼以及他們認識的世界已成過去,現在,在無邊界的超引力宇宙學中,證明外時空是四維的。這就是真實的時空嗎?未必。還存在一個七維的“內空間”,而內空間差不多有無數個存在,人們只能依據自己的觀察,去找到一個概率而已——那個最可能的存在。也就是說,我們觀察,決定了我們的存在、決定了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觀察創造歷史,而非歷史創造我們。
這層意思,哲學史上的貝克萊主教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者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早就提出了。但我相信這兩位先賢的原意,肯定不是現在這個意思、這么深刻,但哲學就這么高瞻遠矚地挺立在歷史上,你說是不是很神奇?
在哲學上,一直存在著“實在論”和“反實在論”。前者就是我們熟悉的唯物主義,相信存在著一個客觀外部世界,這個世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后者則大致否認存在著這樣一個“純粹客觀”的外部世界,“只能在感知的意義上”存在一個外部世界。
這意味著這個宇宙必然是人為建構的,或者稍退一步,至少是必然存在著人為建構成分的。
現在,就又要回到上帝問題上來了。人類給他老人家派定的最重要的“職責”不就是創造世界嗎?那么,好像外星人一樣的霍金,能取代了上帝的“職責”嗎?
霍金扮演上帝構建的宇宙模型是:一、他聲稱利用量子理論證明了“多重宇宙”的存在,我們這個宇宙只是同時從無中生出、擁有不同自然法則的多個宇宙中的一個;二、他預言M理論(超炫理論的升級版)可以作為“多重宇宙”法則的一種解釋,目前的確是“萬有理論”的唯一切實可行的候選者,顯示出霍金無以倫比的思想深度。這個我似懂非懂不能裝懂,本公眾號下次將給你摘錄一篇好文章《超弦屠龍統一場》,會對這些知識有點形象化普及作用。
人類終于開始自己充當上帝了。其實,霍金不是第一個、不會是最后一個,更遠非唯一一個,廣泛點兒看,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上帝。古希臘哲學家、中國的老莊、印度的佛陀、近代西方的托勒密、哥白尼等等,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解釋世界,也就是構建那個時代、那個區域人類的宇宙;霍金現在也不過和他們一樣,走在了人類的前沿,構建著整個人類的宇宙,因而讓現在的我們看起來他更像上帝。整個人類認知的不斷拓展,就是在不斷地構建、完善整個人類的宇宙,人類以一個整體來取代上帝。
回歸到我們每個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或者說是自己的上帝。我們都是通過金魚缸來認識世界的,自己乃至整個人類知識的不斷發展進步,也不過是使金魚缸逐漸變大而已,它的曲面扭曲世界真實形態的本質,從來、永遠也不會變。我們每個人都憑借自己的性格與識見——這就是我們自己的金魚缸,構建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宇宙,霍金是這樣,你我也是這樣;正如本文前面所說,誰觀察世界的方式,都決定了自己宇宙的樣貌,世界取決于你對它的觀察與認知,而那個純粹客觀的宇宙,根本就不存在。唯心,從來都不是我們國人理解的那么偏頗和淺薄。
我們還通過自己的認識來解釋自己遭遇的那個世界,而實際上并不怎么真正地、正確地反映這個“所謂真實”的世界。比如,我就總覺得國家沒有如自己所愿那樣快速、優質地進步,是因為政治上還沒有充分民主,于是我所見到的各種社會弊端,就都表現在社會不夠民主上,看到的到處都是不民主。其實這不是真相,我們的祖國,科技、政治、文化等等基礎已經建立,還是在快速地走向民主,這是時代的大勢所趨,就算是政治家也不能磨滅它、扭轉它。再如,我們覺得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因而眼中所見、生活所遇,都是好人;如果認為壞人多,就到處都是與自己做對的人。實際上,人還是那些人,甚至不能用好人壞人來區分,我們不過是通過自己的認識在創造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講,誰不都是在創造世界?誰不都是自己世界的上帝?
世界遠在我們的認識之外,好在我們的認識就是我們的世界。如何認識世界,是一門大學問,是一門統籌和跨越所有學科的知識和智慧。
畢竟,科學、哲學、神學的界限,已越來越模糊。其實大概它們本來就是一體,或者是一個事物的幾個側面、一頭大象的幾個腳趾。而人類,永遠都是一群摸象的盲人。而盲人,臆想的成分,總比正常人多些。一個先天失明的人,你怎么給他解釋“太陽”?恐怕怎么解釋,都不過是心中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