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非的第74篇原創文章----每周更1
這像不像我們年初定下了目標,到了最后一天,目標的真實完成度。
立falg的意思簡單來說:立下一個目標。大多數人在年初的時候最容易立flag(我也不例外),立個“宏大”的目標,來期待自己一年比一年更好,但尷尬的是最后絕大多數人都完不成。
1.一直做不到,為什么還熱衷于立flag呢?
那是因為很多人在立flag的瞬間,就瞬間覺得目標“完成” 了。
大多數人想要健身,于是先辦個卡,在網上買一套健身服外加昂貴的跑鞋,然后在下單的那一瞬間,最有滿足感,滿足自己的健身目標“完成”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們的心里認為,下單就意味著在健身了的,我已經參與到這個健身活動中了。尷尬之處在于,可身體還沒開始呢.....
這圖就是2022年1月1號我去健身房的圖片,若大個健身房還帶泳池,算上教練差不多只有10多人。在朋友圈里立flag的人很多,但去健身房的人卻寥寥無幾。80%的人一般到第二年都不會再續費了。知道健身重要,然后定下個目標,但并沒有什么用處。
知道沒什么用處,思考之后的選擇,選擇之后的做到才有用。
大多數人嚴肅認真,絞盡腦汁思考今年我要做什么事情立什么目標,但是有些世人都知道且正確的事情,就明晃晃地擺在那里,還用耗費大量時間想嗎?
運動就是這樣的好事情。而且運動非常確定收獲完全不靠運氣,只要你努力就會有收獲,只要鍛煉,身體就會更健康。
2022年第一天,我就嘗試著今年不糾結立什么flag了,我今年試著直接干。突破了2021年的最遠跑步距離10公里,2022第一天就跑步20公里。不去想那么多,直接去做,去打破歷史記錄.用行動比立目標,更能證明一切,做到就自然證明了完成。
下面這個圖片或與之相似的圖,25歲以上的大多數女生都用過吧,在手機屏幕上或者是電腦桌面,反正我是用過的,2021年就用過。用了一段時間發現沒啥用就換了。
我們覺得只要有這張圖在,我就能少吃點,然后我就能減肥成功,最后我發現真相是,我每天沒看過這張圖幾次,大腦直接忽略了。還是有人一直堅持在用這張圖,但真正瘦下來的人很少,很少。
笑來老師《財富自由之路》書里的一句話:說得很深刻。
“所謂“現狀”,從本質上來看,是“過往的積累”。”
如果我們目前的現狀不能令人滿意,那么一定是過往積累的不夠。
那我們想急切改變現狀的難度——難道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實現地步,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當下作為新的起點,開始積累,著眼未來,活在未來。
我復盤了2021年,比2020年我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總結一下,我自認為比2020年活得更有意義,更充實,比2020年多讀了幾十本書,多跑了幾百公里,發脾氣的次數斷崖式的減少到甚至沒有,而且開始經常反省自己。
既然現狀是過往的積累,如果,今年做得正確且有價值的事情比去年更多,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預期下,只要我明年持續做正確的事情,再去突破一點點,我們的明年是不是比今年更好?
這樣一年一年持續下去,終究有一天,日積月累甚至復利效應也會出現,我們的未來很大可能比現在更美好。
當然未來不可能自動變得更好,是因為今天的行動,今天我用正確的方式做了正確的事情,只要持續行動,一切都會改善。反過來,放棄行動,那么明天100%會變壞。沒有例外。
2.不要再立flag了,直接去做
大多數人也想每年學一個技能提升自己,但一直沒有踏出第一步,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思考了很久,就是遲遲沒有踏出這一步。
究其原因為什么?
1.害怕自己沒時間,學個技能就需要1年多,每天抽出個1個小時,好像沒時間可抽出來,等有時間再說吧。
2.怕自己學不會,放棄得多了自然就慫。
3.是交錢學還是自學?自學吧,麻煩還要自己找各種資料,沒人監督很難持續;報個班,課程費用覺得貴,定不下來。那就拖著,拖著,又一年了。
究其核心原因是因為不是剛需,覺得學了也沒啥大用處。
3.有些看似無用的技能,一出手就是殺手锏
然而,就像一句俗話“技多不壓身”有些技能,有時候學一些你用不上的技能,看似在你生活中大多用不上,但是有時候在某些環境下和其他技能組合起來,一出手就是殺手锏。
當別人都癡迷于研究各種技術參數的時候,喬布斯憑著自己的藝術直覺給個人電腦加上了另外一個別人不可能有的維度——藝術設計。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跨界,才一步步造就了蘋果公司今天的地位.
還有一個例子,2021年鄭州地鐵被水淹致10多人死亡,這種事情可能是幾十年遇到一次,如果會游泳的話,他們的生存概率會不會更大一些呢?
有些人肯定會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立個目標,更堅持不下來。說這話的時候,其實大多數人的心里是:完成不完成的不重要,重要在于要立個目標,到最后起碼能完成一點點,總比沒完成好吧。可這樣的目標也沒有什么價值。
4.選擇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會主動選擇做正確而難受的事情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喜歡在閑暇時間追劇,但我內心知道一旦我追劇我肯定是幾個小時就追過去了,讀書的時間自然是少得可憐了.
喜歡追劇的人都知道,當有一部好劇沒看完,就像吸煙的人犯煙癮一樣,還會打幾個哈欠,甚至手心感覺有點癢,想去拿手機看完之前的劇。我心里有個聲音說“反正是周末大家都是玩,就看一會電視而已,待會你就立馬讀書“。所以我就經常投降了。
如果我今天再次和以往一樣放縱自己被動選擇,雖然不會影響什么或許完全沒影響,但我就跟大多數人普通的人完全一樣呀。可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我要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我要成為那20%的人。
選擇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之后,你就會主動選擇。
主動選擇不去追劇,而是選擇用這段時間讀書,健身,寫作等。一旦人主動做的選擇多了,不僅腦子想得深刻,我應該做什么事情,我應該放棄一些事情,必須去做另外一些事情,日積月累,最終才有可能成為想成為的那個人。
當你決定主動選擇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還有個好玩之處在于,你時時刻刻可以不主動選擇(你也可以追劇的),但是我們就要逼自己只有這一條路,就必須把它做成。
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心一軟,就給自己下個臺階,進而讓自己變成那些更弱更普通的人,這絕不是我們這種人想要的。
主動選擇,會磨練我們的能力,然后,日積月累會我們會成為另外一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