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兒讓我挺受益匪淺的,十一長假去海邊玩兒,景區人多,少不了有不道德的人亂扔垃圾,我陪著弟弟堆沙子,旁邊坐著一個漂亮的外國阿姨帶著三個孩子,那三個孩子一開始還在玩耍,過了一會兒,一個看起來應該是老大的男孩子站起來,指著其他地方向他的弟弟妹妹說了一些什么,然后他的弟弟妹妹也跟著走了,我看著他們小小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我的好奇心一下被勾了起來,目光緊隨著他們,他們跑到了人多的地方,彎下腰,伸出他們稚嫩的小手,撿起來躺在沙灘上的垃圾,然后邁開小步伐向路邊的垃圾桶跑去,再跑回來,反反復復,沙灘不小也不大,可對一些大約幾歲的孩子來說,對他們不及大人一半的小腿來說,這是一個漫長的距離,可他們就頂著太陽,不覺疲倦的撿著,跑著,好像這件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哦,不,可能在他們心中,愛護環境確實是一個神圣而且必須完成的任務。后來有一個小baby,她的步伐都不穩健,嘴里咿咿呀呀的,搖搖晃晃的向那些外國的小哥哥小姐姐走去,然后學著哥哥姐姐的樣子,把垃圾撿起來,緊緊的攥在小手里,舉起小手,向她的家人搖著,笑的特別燦爛,我借機教育弟弟,告訴他要愛護環境,弟弟笑呵呵的也跑去撿了撿垃圾。
可這僅僅只關乎到撿垃圾嗎?如果沒有人將垃圾隨便脫于手掌,那它怎會隨便的躺在不屬于它的地方?
中國的環境,已經淪落到需要外國人來愛護了嗎?
愛護環境這個指責,僅僅是交給一群連個頭都不到大人一半的孩子嗎?
這讓我想起曾經在某處看到一個愛護環境的小短文,是講一位老人和兒子,然后等過了好多年又和孫子的對話
老人:孩子,你看這水清嗎?
兒子:爸爸,清啊,我還能看到小魚呢
老人:孩子,你看這天藍嗎?
兒子:爸爸,藍啊,藍的好像一幅畫,一塵不染的。
老人:孩子,你聞這空氣好嗎?
兒子:好啊,呼吸一下還能聞到不知從哪兒來的花香。
過了許多年以后
老人:孩子,你看這水清嗎?
孫子:爺爺,不清,里面黑乎乎的一片
老人:孩子,你看這天藍嗎?
孫子:爺爺,不藍啊,藍天只能在我的畫上看到。
老人:孩子,你聞這空氣好嗎?
孫子:爺爺,這空氣一點兒都不好啊,聞著都嗆鼻子
老人:是啊,一點兒都不好,可是還是沒有人能愛護啊
這短文看似是簡單的對話,可,僅僅隔了一代人,回答老人的答案完全變了一個方向
大人們每天在教育孩子說愛護環境,可你做到了嗎?
他們都懂了,你怎么還不醒悟
說的就是,連孩子都知道撿垃圾,你能不能回頭看看,別讓孩子跟在你的后面吸尾氣,別讓孩子跟在你的后面,給你撿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