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過年的時候,回家參加同學聚會,席上大家討論起相親的話題,同班還有幾個女同學,人長的漂亮,工作也穩定,大學時候家里不讓談戀愛,說學業為重,現在畢業剛剛穩定,家里就愁得跟嫁不出去一樣,整天忙著七大姑八大姨張羅給介紹對象,平常工作忙,時間不是很多,這一到年底了,家人就急,每天催著相親,甚至一天都能相親好幾個。一個女同學說,現在相親相的都已經沒有感覺了,完全沒有第一次去相親時候的緊張,現在去相親,看著哪個都差不多,沒有覺得有特別合適的,也沒有覺得有特別不合適的。另一個女同學說,她都已經相親相出規律來了,家庭條件好,但是長相不行的,一般男方都送的彩禮重,長相還不錯的,家庭條件一般的都幾乎能成,女方要的彩禮也一般水平,最頭痛的是兩種極端,一種是家庭條件不好,人長的也不行,這樣的就什么都不說了,只能一直在相親,相對應的另外一種就是人好家庭條件也好,這種情況就是太挑了,所以也一直在相親。
二
上大學的時候,一直對相親抱有偏見,身邊很多同學都是一樣想法,就像那個時候很流行的一篇文章里寫的一樣,認為相親是對一個少男少女尊嚴最大的褻瀆,像是被當做一件商品一樣被擺來擺去。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同學都認為,相親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我們還那么年輕,我們有深摯的愛情,我們會跟對方一起走到天荒地老,相親,是農村里面著急結婚,沒有愛情的男女們,純粹為了結婚而去見面的一種形式,想想這些人就見幾面,還不了解對方的情況,就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給對方了,好可怕,這些人以后的婚姻里面都沒有愛情,跟一個自己不愛的人,不了解的人天天睡在一起,該有多難受啊!所以大學時代,一聽到誰回家相親了,回來都得拿這個開玩笑開很久。
三
現在在農村,媒人都已經職業化,利益化,甚至形成一條產業鏈。比如我老家的媒人一到年底就特別忙,而且還懂得資源交換,就像年前騰訊新聞上面寫的那樣,她們或者他們手上,掌握有很多十里八鄉未婚男女的信息,這些媒人在談論誰家男女嫁娶的時候,不是因為牽媒搭線,積福積德這個原因,而是在衡量盤算怎么樣能夠利益最大化,一個女生一天相親很多男生這樣的事情,在年底相親市場是最正常不過的,這也不怪這些媒人,畢竟現在是市場經濟,這也是一門生意。但是一想到自己以后也會像商品一樣被這些人擺來擺去,挑來挑去,身上就起雞皮疙瘩,盡管我不是女生,長的也不像小鮮肉。這大概是當初很多人不愿意去相親的想法
當然上面這種情況是在農村,其實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很多人相親還都是靠親戚朋友介紹的,在各自的關系下,大家都很熟悉,各自認識不錯的男生女生,非常希望眼前這個男生女生有個好的歸宿,這是介紹的主要目的,而不是為了幾百塊錢。因此,各自介紹的男生女生也都不錯。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我們還不去相親嗎?
每個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是隨著自己閱歷增長而改變的。
大學畢業以后,校園愛情自然要終止于校園,很多人仍然是單槍匹馬的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闖蕩,滿身疲憊之余,還幻想著在街邊路口的轉角,能夠碰到佳人回眸一笑,幻想著在抱怨笨重的行李無法提動的時候,突然有人來說我幫你。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能夠碰到這樣的愛情,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可是更多人面對的,是過年回家相親,這好像是解決個人問題最快的辦法。相親成了每年回家的必修課,包括我。
四
原來,這么多優秀的男生女生都沒有找到對象,這是我相親最大的感受,當然是那種親戚朋友介紹的相親,而不是商品。
曾經對相親的偏見,全部沒有了,反而更理解這種從古至今都存在的活動,這的確是促成男女姻緣最快的方法,沒有之一。沒有覺得對方是商品,更不會覺得自己是商品,原來還有這么多優秀的女生沒有男朋友,男生沒有女朋友,無論身材,長相,學歷,職業。雙方認真的坐下來一起談談未來,談談夢想,談談對愛情的想法,能談得來,就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即使感覺價值觀不一樣,也可以相視一笑,交個朋友,這是皆大歡喜的場面。
我們都希望遇到愛情,相親,應該是讓我們遇見愛情最快的方式吧,這種方式省略了中間很多腳步,給了愛情遇見的可能,你不知道,明天你會遇到什么人,是怎樣一個女子,怎樣一個男子,因為緣分,因為相親的存在,跨越了人海,走到你的面前來,期望跟你聊聊理想,未來,還有愛情,婚姻,你所期望的愛情,不就是這個樣子嗎?當另一個人通過相親這種緣分已經跨越九十九步走到你的面前來,你為什么不敢為你的紅顏或良人跨出剩下的那一步呢?
你都不去相親,你都不去相親,你都不去相親,還談什么遇見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