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參加了小學語文“六年級統編教材”教學高峰論壇活動中,我聽了浙江外國語學院培訓部主任,浙江省中小學培訓中心教授汪潮老師對統編教材六上的編寫系統分析及教學建議。使我對這套新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汪教授指出在使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時,要直面三個挑戰。
? 一、舊文新教
? ? 對于以前版本中有的課文或已經學過的課文要基于新的理念,采用新的課型進行新的設計。我將六年級上冊的教材完整的翻閱了一遍,發現《燈光》《青山不老》《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幾篇都曾經是人教版中的精讀課文,而選入統編教材后都是略讀課文。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課后沒有習題,課題下面導讀中有閱讀任務。他指出,在講略讀課文時,不用逐字逐段地去分析課文,只要完成閱讀任務就可以了。如果這點不清楚,在教學時就很容易跑偏,按精讀課文的要求去細講課文,而忽視閱讀人物。
二、長文短教
? ? 統編教材中的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簡約而為,切忌平均用力。我想起了第11課《故宮博物院》略讀課文共有四份材料,長達六頁。所以我就想這么長的一篇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幾乎不可能。細心備課時,我發現完這一課其實只有兩個閱讀任務:一、為家人計劃故宮一日游畫一張故宮參觀路線圖。二、選選擇一兩個景點,游故宮的時候為家人做講解。完成第一個任務時,只需要關注材料1、3、4。完成第二個任務時,只需要完成材料1、2、3與閱讀任務無關的內容,可以不讀,也就是跳讀過去。讓學生有選擇性的去閱讀相關資料。聽了汪教授的報告后,我心里更加明朗,明白了統編教材中略讀課應該怎么上。長的文章應該如何去教。
三、名文巧教。
? 汪教授報告中指出統編教材中的課文大都為名家名篇,重在精巧的感受其情節、語言和文化上的示范效應,應該讀書和積累上下功夫。在細心翻閱統編版小學教材時,我發現這套教材傳承先前多套教材的優點,立足于落實語的核心素養,在選文、編排、項目設計、體系建設等方面有諸多的創新,可以說是一套比較成熟、相對先進的教材。他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需要全面理解編者的意,細致理清結構框架,完整認識教材體系,準確把握教材特點。還需要緊扣單元導讀中的語文要素,努力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欣賞語言、表達語言。價錢更加強化了,讀寫的有機融合,老師要做到課內外結合,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如列夫托爾斯泰的經典之作《窮人》一課,重在感受小說的情節及人物心理和對話的描寫。
? ? 汪教授還分析了六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13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要求,主要是六首古詩的有感情朗讀,五篇課文有感情朗讀。本冊教材對有感情朗讀提出了具體的落實要求。
? ? 聽了汪潮教授對統編教材六上的編寫分析及教學建議,使我更加了解了這套教材。對自己以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這次學習中,我也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使我想哪位學者曾經說過“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然后知不足?!痹趯W習的道路上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