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離開少先隊的時候起,我就開始了我的租房經歷。
海口的東北人特別多,租房緊俏,特別時值開學時間。初中的時候尚有父母幫忙找房子,但是到了高中,固執的我認定了只有自己找到的才是最合適的。
最開始,我看上的時候和四中只隔了一道鐵柵欄的民居小樓,房東帶我來到三樓,說是把他家最好的房間租給我,這原是他兒子的臥室,只 是外出念書空了出來。推門進去,逼厭狹小的房間擠了一張綠色的鐵架床,?剩下的就是茫茫多的舊書。正對著大門的是一扇小窗,窗簾好像很久沒洗了,探出頭可以看到樓下正在打球的學生。所幸衛浴是嶄新的,這讓我很滿足。
出于對于那些舊書的好奇,和五分鐘路程的誘惑,我沒多想就租了下來。
每次遷新居,我都會暗自去了解我的鄰居。
為了生活,也為了我喜愛人類的奇怪興趣。
樓下正中窗戶朝南的那一間屋子里住著一對青島夫妻,他們就在不遠處開了一家小小的沙縣小吃。想到我這就是最好的房間,我很難想象他們是怎樣擠在那樣的空間里。
夫妻倆經營的店面雖然叫沙縣小吃,也一度讓我以為這就是真正的沙縣小吃。但是來到福州后,我才知道所謂的肉沫飯和雞腿面和沙縣只有“小吃”兩個字的關系。
店面不大,只有十來平米,擠著三四張小桌子,“廚房”藏在菜單海報后面的小小區域,燒面的鍋用他的眼睛緊盯天空。
每天放學回來的時候,面館的生意比較忙碌,夫妻倆各自分工。男的負責拉面,他粗大的雙臂揮舞著面團,使出一招招把式,在八分十六秒后,面團變作細面落入滾水。女的負責煮面,煮好之后還要瀝干面條撈進碗里,澆上豬骨湯,撒上蔥花,再根據單子添上肉片。這套流程他們已經完成了不知道多少次,一切都那樣的按部就班,不緊不慢。我不忍打亂這樣和諧的節奏,只是偶爾打一聲招呼,就獨自悄悄上樓去了。討厭麻煩的人,碰上喜歡的食物,總是要吃到膩味才會換上下一位選手。
那段時間,我剛到新的班級,聚餐不少,但是能夠面對面安穩進餐的朋友卻沒有。每天等到透著窗簾聽不到籃球響聲的時候,我再踱步下樓,趁著小面館還未關門,進去找到風扇吹得最舒服的位置,要一碗雞腿面。?沒有鹵過,白嫩嫩的雞腿躺在小白菜上,細細的面條纏繞其中,很簡單,卻有種別樣的漂亮。味道沒有其他沙縣小吃那樣的濃厚,只是清淡,有一點淡淡的鮮味,這讓我最是滿足。
一開始在那吃面的時候我還沒有發覺。后面偶爾在人多的時候也去進食,才發現有些不對。為什么我的雞腿總是要比別人的大,面條也更豐盛些。沒好意思細問,倒是某次老板娘笑瞇瞇的走近讓我多吃點。說是每次看到這么晚才來吃面,一定很累。?我有些羞愧,但渾身發麻,像突然聽到喜歡的歌一樣,胸口和眼眶都泛熱。
住了一個學期之后,我受不了樓下籃球場的吵鬧,遷到了旁邊的高層公寓之中。 因為路途原因,再沒關顧面館。
過了許久之后,心血來潮想要故地重游,發現面館已經變成了文具店。從和老板的攀談中七七八八理解到,因為學校的遷址,帶來了這邊房價的猛漲。那對小夫妻沒有余力再支撐下去了。每天早上四點到晚上十點的工作,也讓他們的身體扛不下去。到底是走了。
那天以后,我還是喜歡晚上吃面再看書。只是再沒吃到分量那么多的面。想到最初的那個冬天我比起別日都要來得胖一些,也許就是這個原因。
今天吃著阿七給我送來的水煮魚,我又想到了那對夫妻。
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海口的某個角落繼續開面館,還是已經離開了海口去往路途的下一站,是繼續開面館,又或者賣綠豆湯。不過,我相信,他們的生意一定不會差,食物一定好吃。
此時很希望還能碰到這對夫妻,再吃一碗他們煮的面,和他們訴苦,和他們的孩子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