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賦能教練班上,再次看到和聽到邏輯層次,不僅想起來之前見過的一段視頻,即《蝸居》里海清和丈夫吵架的片段。
蝸居: 海清和丈夫吵架
里面的吵架片段即是從從環境開始(一塊錢),即從下往上。
隨著情緒的上升,過渡到行為(丈夫沒去要回來),上升到能力(沒有賺錢的能力),并且提升到價值觀和身份(不是男人),甚至拔高到家族和系統(你們全家)。
從中可以看出,在下三層的時候,丈夫還在和海清不停的解釋,還停留在情緒可控制當中。當矛盾上升到價值觀和身份的時候,丈夫的情緒開始不受控制,當和妻子說到“不是男人”“你們全家”的時候,終于控制不住“黃臉婆”“離就離”。
后面如何姑且不說,從電視劇前情可知,海清最開始嫁給丈夫是因為丈夫的才情,并不是因為賺錢能力,是因為愛情和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們看到海清并不是因為一元錢要和丈夫吵,是因為目前生活壓力有些大。
那么我們從愿景來看,海清究竟要的是什么呢?其實她想要是一份美好的生活,是丈夫的關注和關懷吧!
那么從愿景出發,從希望丈夫更多的關懷和更美好的生活出發,那是一個什么樣子呢?海清該從一個妻子的角色出發怎么做呢?應該做哪些事才可以讓生活逐漸變得更加美好呢?(丈夫同理)
親密關系中的溝通也是大抵如此吧?往往并不是因為感情原因,而是沒有從上三層去看自己要什么,只是因為下三層的內容不如人意,最終導致發生了自己不想要的結果。
那么如果從成果出發,從愿景出發,從上往下走,是不是就可以讓很多溝通困難變得更加通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