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財富自由之路這本書,讓我更堅定了平衡的理念,也更理解了自由的意義。不同階層的不同思維模式決定了最后的結果,讓我看到自己和富人階級的差距。我特別有感觸的有以下三點:
一、自由的意義
這本書說的是財富自由,它不是說我們有花不完的錢,而是有一個正確看待金錢的態度。一個人擁有財富并不糟糕,糟糕的是財富的所有者被財富支配。這樣的話,您就是不自由的,您占有財富的同時,您也被財富所占有。如果我們愿意把自己擁有的一部分財富轉交給他人,我們就不再沉溺其中了。對待金錢最好的態度就是,可以占有,可以支配,也可以轉交和放手,這是真正的財富自由。
二、走出誤區
每個人都想實現財務自由,但是需要我們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最重要的幾點就是分清楚資產和負債,分清需要和想要,用我們的目標去指導花銷,最后才是如何讓我們的資產增值。
第一點就是用目標來指導花銷,有目標會使對待金錢持有更加負責的態度。因為沒有什么像消費債這樣更耽誤實現財務目標了。債務將您束縛于過去。投資則敞開了美好明天的大門。
關于負債和投資,很多人都有混淆。我以前也認為,汽車,房產和家具都是必要的投資。事實上,一項投資會使錢流入我們的錢袋,而負債正相反,它會使錢流出錢袋。這讓我認識到,我們的汽車和房產都是我們的負債。我們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去負擔過重的壓力,并且減少我們能生錢的資產。有一個原則是,當攢夠一定數量的資金之后,再購置房產。而且,房子的價值不應超出年凈收入的4倍,并且每月分期付款不應超過月收入的25%。
另外,這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我們還混淆了“需要”和“想要”。我們所購買的大多數東西,實際上并非我們真正需要的,我們是想要它們。比如高檔的汽車和衣服,豪華的家具和飾品。當我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負債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衡量我們當前的收入,克制自己的消費,明白自己真正的目標是什么。
貧窮的人身背債務;有錢人買入有形資產,使金錢增加;中產階級接受負債并且相信這是投資。擺脫倉鼠之輪的方法就是:先進行投資,如果真的可以承擔得起,再接受負債。
三、改變想法
不得不承認,我有的思維還很陳舊,沒有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到現在還會認為最重要的商品是生產力,人們必須盡可能好地去出售商品和生產力。人們 很難轉變過來自己的固有思維,去承認在信息時代,想法是最重要的財富,如何可以做到出售自己的好想法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認真去考慮的事情。
其次,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應該把錢投放在安全的地方,我最重要的投資就是我們的房產。 直到見證了老板在市場上的拼搏進取,經歷風雨后獲得的成功,才發現我們要自己追求富裕,同時經歷冒險,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財富自由。競爭是為了獲利,不是為了安全。富裕的人經歷風險,他們把握著可控的不確定性,把風險看成一次盈利的機會,貧窮的人把風險看成一種可能產生損失的危險,而中產階層的人則把風險看成機遇和危險的并存。
除了敢于冒險,富人還把犯錯當投資。而普通人會辯解,說我不能改變什么;還有的人會推卸責任,說是別人的問題和責任。然而,我們把錯誤推卸給了誰,就把權利給了誰。 另外還有人就是放棄,告訴自己,這太困難了,沒有絲毫樂趣,我根本不需要這一切。這是我自己都會犯的錯誤。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學習,問一問自己:“我能學到什么,我應該怎樣做,避免在今后出現此類錯誤?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怎樣從中獲得樂趣?”每種經歷都是一座向我們指明道路的燈塔。
錯誤給我們生活帶來刺激和進步,到底把錯誤看成債務還是投資,取決于我們自己。如果錯誤被當成債務的話,那么一旦我們遇到危險情況,就會縮回自己的“龜殼”里,停滯不前。成功人士把他們的錯誤看成未來的投資和財富。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并且試圖使這筆投資帶來巨大的收益。
認知體會三種新的認知,給我帶來新的改變,我相信自由之路就在我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