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很多患者都會有一個疑問:到底要不要手術?
?要解決這個疑問,我們必須首先明白一點:腰突手術并不是一勞永逸的。
研究表明,即使進行腰突手術也無法確保100%緩解癥狀,它固然可以快速緩解疼痛,卻也會同時破壞人體力學結構。而絕大多數的腰突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也能達到康復的效果。
一般來說,手術治療分為微創手術(比如:椎間孔鏡技術(PELD))與開放性手術(比如:單純椎間盤摘除術)兩種。
1.微創手術: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為特點,在微小創口下,消除掉部分壓迫神經的髓核等組織。
2.開放性手術:手術成功后,不易復發,能夠消除掉大部分壓迫神經的組織結構。
一方面,與其他手術一樣,腰突手術同樣存在風險。
尤其是因為微創手術會殘留部分髓核組織,而殘存的髓核組織是腰突復發的病理基礎,所以微創手術會比一般的開放性手術的復發率要高。一旦復發,二次手術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
而開放性手術因其創傷大,需切除組織結構多,易破壞腰椎穩定性,術后護理、康復要求更嚴格,所以開放性手術會比微創手術的風險大。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適合腰突手術。
在國外,醫生會建議患者手術,當其出現以下情況:
1.癥狀持續6周,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如絕大部分的日常活動需要他人幫助,并且其他治療(如物理治療)無效。
2.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如職業運動員),需要盡快的返回正常的工作生活中。
3.出現下肢無力的癥狀,并且這個癥狀越來越嚴重。
那么,患者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大家是不是和小編一樣一頭霧水?讓我們來聽聽羅煒樑專家的意見。
羅煒樑:推薦運動康復治療的方法。
今年4月份,國外權威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刊登過一篇在不進行手術的情況下,腰椎間盤突出回納的文章,講述了一名29歲的女性患者在不進行手術的前提下,只進行保守治療,通過運動康復等手段達到腰椎間盤回納效果的成功案例。
羅煒樑:運動康復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三點:
1.一些簡單幅度較小的動作,可以把腰椎間盤附近的深層肌肉鍛煉起來(讓其更加健壯),可以有效降低腰椎間盤的壓力,促進其修復;
2.一些拉伸的動作,放松腰背部肌肉,防止其過度疲勞;能夠降低背部神經的張力,促進其神經恢復,有效緩解疼痛麻木等癥狀;
3.一些強度較大的動作,能夠增強腰背部核心肌肉的力量,有效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癥再復發的幾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肌肉的恢復期需要三個月,神經恢復需時更長,所以運動康復是一個長期并且需要堅持的過程。
那么問題又來了:如果我們選擇運動康復,是否就能盲目地隨隨便便地運動呢?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每位患者的病因、癥狀皆有所不同,經過詳細評估才能得到最適合的運動方案。例如:
1.如果你處于急性期,疼痛難忍,就不可能進行強度大的動作訓練;
2.如果你處于恢復期,只是偶爾疼痛,疼痛程度一般,那么就可以嘗試慢慢進行簡單幅度較小的動作(鍛煉深層肌肉),然后再循序漸進到一些強度較大的動作(鍛煉核心肌肉)。
此時此刻,穩健的WELL健康就給廣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捎來了福音!
只要動動手指,下載WELL健康APP,回答一系列問題,就能定制您的專屬運動治療方案。只要根據運動處方堅持科學有效地鍛煉14次,就有可能達到您的治療期待。如果您愿意嘗試運動康復方法,不妨來我們的WELL健康看看!
祝愿大家早日回歸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