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款手機上市一周多時間來,因大陸不在首發之列,所以,我們時不時就能看到海關截獲走私手機的新聞,很多人為了帶幾部手機回來,甚至鋌而走險,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根本原因是有暴利,據說在香港一部4千多拿到的手機,在內地可以炒到2萬,至少也是1萬加,暴利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們的炫耀心理。
“炫耀”大概是人與生俱來的一個特點,差別是有些人把它隱藏起來,而另一些人只要有機會非要拿出來亮這相,這一部分人好像呈上升趨勢,很多企業也常常利用人們這一特點,將客戶進行區隔、分級。同樣,基于20/80法則,更促使企業把多數主要資源都放在了那20%的客戶身上。
毋庸置疑,不同的客戶往往有不同的需求,對企業的利潤貢獻也不同,企業通過客戶分類,為不同層級的客戶匹配不同的資源、提供不同的服務方案,這種精細化的管理無疑是客戶服務的常用規則。將優勢客戶作為VIP,適度給予優先服務,就商業邏輯來說,并無不妥,而且也應該這么做。然而,這種做法在國內卻可能成為極具爭議性的問題。比如一些銀行的VIP服務讓不同客戶更加強烈地意識到彼此的地位差異,凸顯了社會分層和貧富差距,難免成為顧此失彼的敗筆。
在客戶分類和服務分級的背景下,如何兼顧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和心理感受,避免不同群體客戶之間因對比產生心理不平衡,是考驗企業客戶管理能力的一個難題。企業應該想方設法創造良好的服務氛圍,以淡化階層差異,避免惡性沖突。
首先,服務態度上要一視同仁。分級服務不等于嫌貧愛富,在服務態度上,應該對各類客戶一視同仁,維護客戶的尊嚴,避免傷害到客戶自尊。比如前面提到的銀行VIP客戶,如果銀行不僅有VIP優先,還有對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優待,普通顧客的感受就可能平和很多。事實上,機場在這方面的服務就是這么做的,過安檢、登機時,除了頭等艙、公務艙乘客有專門通道外,老人、殘疾人士、孕婦及帶小孩的乘客同樣可使用專門通道。
其次,避免使用明顯的地位標簽。用地位標簽來分類客戶很容易凸顯社會比較,激發階層矛盾。服務廳中“貴賓區”、“金卡客戶”之類的字眼對很多普通客戶難免帶來挫折感。如果換一些平和一點或文藝一點的字眼,淡化地位差異,就可能皆大歡喜。汽車廠家對同一款車中低端配置的車型以“舒適型”、“風尚型”等命名,消費者聽起來就比較順心。
最后,注意細節,明顯區分。仔細研究一些商家的分級服務方案,可以發現服務設計相當粗糙,標簽的差異聽起來很嚇人,讓人充滿幻想,但實質的服務可能大同小異。一些酒店的“豪華間”和“普通間”其實沒什么差別,價格卻差別很大。如果消費者發現了這種情況,感受可想而知。分級服務的精髓不是使用不同的標簽或不同的服務窗口,而是仔細洞察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特點,設計匹配的服務方案。
總之,一方面,企業在商言商,為不同價值的客戶配置不同的資源,另一方面,要合理的平衡各方需求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