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年前,我爹送我離開家鄉。記得那一天的情景,我帶著自己兩箱書和一個背包,特像一個參軍入伍的青年。
車次開動,我把頭伸出火車的車窗,拽著拳頭沖他喊:混不好,我不回來了。
然后呢?
然后并沒有什么勵志類的故事發生,我真的三年沒有回家。我媽那幾年每次被人問起,就說我參軍去了。
07年入職第一份工作,每個月1500塊錢,08年金融風暴,此后的三年,我們公司沒有人漲過一毛錢工資。
我連買一張火車票都感覺到拮據,此后即使回家,聽得最多的也是童安格的那首老歌:“離家的時候躊躇滿志,回家是空空的行囊”。
2016年的最后幾天,我在做自己的年度總結。
我離開了三線小城,帶著我的20箱1噸重的書,去了深圳。
我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過去的10年,我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兩個階段:
“為了生存”階段和“把事情做好”階段。
2.
我的人生第一個階段是“為了生存”。
為了生存,我放棄了我想找的網管工作,我舅舅托關系給我找了一份程序員的工作。
那家偉大的公司里,有很多不是專業出身的優秀程序員,有數學老師,有英語翻譯,有化學的,有物理的。
他們覺得我是計算機專業的,應該沒問題。
于是他們給了我三個月。
三個月能通過JSCP級別考試(JAVA程序員專業資格認證),就留下;通不過,就走人。
但一份工作成了你唯一的生活來源的時候,你沒得選,只能達到要求,留下來。
那三個月,我開始學習編程,我的師傅們沒日沒夜的加班。
對,他們在干活,我什么忙都幫不上。
我只能幫忙點點按鈕,輸入一些文字,做點小事情。
三個月后,我的考試得分是50分。
我是我們那批新人里兩個不及格中的一個,分數倒數第二。
當時我覺得自己很牛逼了,因為寫代碼這件事情我在大學四年都沒學會,我居然用三個月就掌握了50%!
我的領導給了我第二次機會,讓我多留一個月,補考。
后來我過了。
為了生存,你除了拼命,沒有別的選擇。
3.
三年后,還是為了生存,我從程序員跑過去做IT培訓,做應屆畢業生的研發培訓。
這是一個被程序員鄙視的職業,因為程序員更喜歡跟代碼打交道,他們不喜歡說話。
我也是。
我的前領導那時候是那家培訓公司的領導,我們兩個面試的時候圍繞著《JAVA編程思想》各自炫耀了一下讀了多少遍。
他給我漲了50%的薪水,然后我說我加入。
每個月我都會遇到一幫和我當年一樣,一臉蒙B,又特想沖到社會大干一場的年輕人。
我要做的,就是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里面從零開始教會他們寫代碼。
我是計算機專業出身,但是我畢業的時候也不會寫代碼。
如果我這么傻逼都能在4個月內學會編程,那這些孩子也可以。
4.
終于有錢買自己的單反相機了。
終于有錢可以請女生吃飯,看電影了。
終于可以回家過年了。
我終于不再擔心生存問題了。
于是我開始考慮下一個階段:如何把事情做好。
我在成為那家培訓機構的金牌講師后,離開了。
我覺得我能講的都講完了,我的辭職信說:
我想繼續鍛煉,希望有一天我能牛逼哄哄的回來。
我重新回到程序開發的行列。
這是我的人生第二個階段:我想把事情做好
但那時候開始,我和普通的程序員不一樣了。
我多了一重身份,我既是程序員,又是培訓師。
我也多了一個視野,就是在完成工作的同時,我會去關注用戶的體驗。
他們能不能很方便的點這個按鈕?他們知道這一排按鈕是什么意思嗎?如果是一個新手,他會怎么操作這個界面··· ···
項目管理,產品思維,用戶體驗分析,業務流程設計,服務藍圖設計··· ···我用幾年的時間去學習這些內容,為此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
這些書在程序員的眼中會很奇怪,但是我知道,如果要把一個軟件做好,不能只靠寫代碼。
5.
成為斜杠青年,是在這樣自學氛圍里面的一個偶然。
我在簡書最早的slogan就是:
我寫作是想知道我是怎么想的。
學了那么多知識,經歷過那么多項目,我想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寫作我不是第一人,在CSDN和JavaEye的論壇上,經常有很多程序開發的大神會寫自己的學習筆記。
我繼承了這個行業的優良傳統而已。
寫著寫著,我發現有人會問我很多小白的問題。
這和我做IT培訓的時候一樣,我最擅長的就是將一個枯燥無味,深奧難懂的技術問題,用例子,用圖,用故事,用比喻來介紹讓他聽懂。
那時候還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后來羅輯思維給了我答案:
這就是知識服務。
6.
過去的一年時間,我一直都想做好“知識服務”。
我保持了我的斜杠狀態,我堅持每個周末從三線小城市飛出去。
從兩小時學習圈變成五小時小時學習圈。
我將文章變成微課,因為微課更容易理解;
我將微課變成系列課程,因為系列課里面,我可以設計作業,陪伴他們一起學習掌握我的內容;
我從一個人,到招募自己的團隊,我們成立公司,我們建立社群,我們組建“海盜學院”,都是為了將“知識服務”這件事情做好。
我在這件事情做好的過程中,掙到了錢。
錢重要么?錢不重要,錢能解決問題才重要。
古典老師,秋葉老師,李忠秋老師都是我心目中的大神。
他們告訴我說,一個人保證自己舒適生活,一年30W就夠了。
他們身價千萬,甚至過億,他們穿的還是優衣庫。
我沒有想過掙多少錢,我想的時候,只要把事情做好,我自然會有錢,我的團隊都會有錢。
當大家越有錢,解決了生存的問題,就越可以專注把事情做好。
所以,不再做斜杠青年,專職做“知識服務”就成了必然。
16年的最后一個月,我離職,放棄近百萬的還在鎖定期的股權激勵,到了深圳。
7.
我的未來是第三個階段:幫助別人。
幾年前我做IT培訓的時候,我看到我培訓的學生出去找工作拿的薪水比我高,我說:
我就像NAS(美國航天局)的工程師,看著自己造的火箭騰空而已。
沒有比這更讓人自豪和興奮的了。
過去的一年,我是這場知識付費浪潮的受益人。
我從一個在微信群打卡,在微博交作業,轉發微博活動抽獎小青年,變成了今天的舞臺上的分享者。
我身上有我的使命。
除了成為一面旗幟外,要說給和我一樣的年輕人聽,我還需要做給他們看。
30歲了又怎樣?
在小城市又怎樣?
沒有人給我們設定生活應該怎么樣過,我們自己可以選。
這不是雞湯,這種對抗是一種自我革命,它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氣。
所以我嘗試去給他們勇氣,讓他們看到我在努力;
我也幫助他們鍛煉能力,讓他們腰桿硬起來,讓他們變得niubility。
8.
2017年,我的年度計劃只有一件事情。
那就是:幫助更多的人,嘗試自己的斜杠事業。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而是說,我們總會得到自己配得上的機會。
因為越努力,你會越幸運。
17年,江湖見。
我是彭小六,現居深圳。
我是暢銷書作家,個人學習能力訓練專家。
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