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炒掉佩特科維奇的甲A老板們,怎么也沒有想到他會帶領塞黑隊出現在世界杯賽場上。只有22名隊員,代表兩個國家,塞黑是32支球隊里責任最大的一支隊伍。受到關注的,還有他們預選賽只失一球的驚人記錄。和荷蘭一戰,被媒體冠以“矛盾之戰”的標題。比賽中,強壯的塞黑隊確實編織起了一張防守大網,盡管犧牲了進攻,仍然沒能防住荷蘭隊唯一閃光的矛——羅本。整個上半場,22歲就一臉老相的羅本除了一個進球外,還多次在塞黑隊右路形成威脅。佩特科維奇本想挨到下半場開始才換人,在上半場42分鐘就坐不住了。換上7號,在場上隊員中調整出4號伊戈爾到右路伺候羅本。伊戈爾的經驗和技術抑制了羅本的發揮。羅本在幾次進攻不成后,很有比賽經驗的他,靈活地在塞黑隊左路覓得了兩次射門機會。這也是下半場比賽不多的亮點之一。塞黑的整體防守質量尚可,對于像羅本這樣的英雄球員,塞黑隊中能與之對抗的后衛并不多。全場比賽,上演著羅本的發揮和被抑制之間的博奕,羅本是唯一的主角。
伊朗隊本有望成為亞洲足球的代表。他們的球員身體條件相當歐化,腳法細膩,多人在德甲效力,國家隊長期堅持聘用前南教練,讓球隊保持了較穩定的技戰術風格。但他們不諳亞洲足球的關系網,再加之獨特的政治文化,致使球隊水平發揮不穩定,沒能如日韓成為世界杯常客。從本場和墨西哥比賽看,他們還難擔當亞洲足球崛起的代言人。比賽尚未開始時,球迷除了要驚嘆代伊的第148次出場,還得要關注一下伊朗隊和墨西哥隊交換的隊旗——是一塊一米見方的掛毯嗎?鮮明的波斯特色!
比賽上半場的形勢如同1:1的比分那樣均衡。本屆杯賽開賽以來的六場比賽,先進球的球隊都贏得了比賽。我開始慶幸伊朗隊可能逃脫這個魔咒。墨西哥主帥拉瓦佩的賭博打破了場上的均衡,下半場開始不久,他就或主動或被動地用完了三個換人名額。伊朗隊這邊則希望以不變應萬變。事實證明他們錯了,在炎熱的天氣下,三名生力軍加入墨西哥的中前場,效果非常明顯。墨西哥的進攻越來越流暢,嫻熟的腳下功夫開始展露。相反地伊朗隊開始在進攻中控不住球,10名球員全部回到自己的半場,被墨西哥隊的傳球調動得疲于奔命,體力急速下降,更多的時候只能跟在墨西哥的隊員后面跑,不能形成有效的堵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墨西哥5分鐘內連下兩城。我的慶幸早了點,伊朗隊沒能逃脫魔咒。亞洲球隊遭受打擊后容易潰敗,中場休息時,中央臺的嘉賓陶偉還表揚了伊朗隊沒有這個缺點,下半場伊朗隊就用表現證明了他們還是一支真正的亞洲球隊。
墨西哥在國際足聯的官方排名中列第四,看來并非浪得虛名。隊中沒有一名真正的球星,打進兩球的布拉沃也不是,一傳一射的小個子巴西人也不是。全隊依靠整體作戰,延續了先進球者得勝的本屆杯賽規律。
看完兩場比賽,夜也深了。不打算看第三場,葡萄牙黃金一代不知怎么樣了,今夜,我欣賞的英雄,只有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