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桃之遙遙
由混沌到沉淀,一如大學歲月。
金秋的時令性漲潮,將一批學子推向那一直夢想或是略帶失望的汪洋。四面八方,五湖四海,集聚一堂,混合了各種色彩,各種馨香,每一個細胞都飽滿而有力,躍動在擁擠的人群中,想要顯示獨特的力量。
境外觀之,混沌,繽紛,青春的模樣。
然而就是短短幾年時間,有種力量在悄悄地將局勢改變,劈開混沌,推動分化和沉降……隱沒一批熱鬧的浪花,淘汰一些妄自尊大,還活躍著一批不變的激情與昂揚。
“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是否找個借口繼續茍活,或是展翅高飛保持憤怒……”好像有人在操控著一切,我們那么無助又彷徨。
總感嘆滄海桑田,世事滄桑,不知不覺已然被沉淀,成為流沙中的一粒,黏著在岸邊——“沉舟側畔千帆過”,只能默默看他人遠去,成為同學少年時所不齒的群體中的一員,不禁懷念起混沌的時光,大家幾乎沒有差別,聊以慰藉。
分化是大浪淘沙的結果——我與身邊的同學之間有層次了,有等級了,“被沉淀”下來的我的需要仰望了,仰望那些曾經一起闖禍的伙伴,仰望那個一起逃課的同桌,仰望那些晃了一個學期和你借筆記的室友……
還記得冬天的同學聚會,那一批曾經“禍亂集體”的同學已然成了老板,他們有車有房,談吐開放;而另一批窮學生和打工族,尚不知道前途在何方。一個“老板”站起來“敬”我,漫不經心地問道:“你這會在清華了還是北大了?”桌上忙有人打圓場,不至于太尷尬。我愿意相信他出于無心,他已經習慣如此。
不能否認,有些注定了的不能或很難更改,出身,容貌,身材,智力,性格……一道道生命軌跡在混沌中劃出優美的曲線,卻落向不同的方向。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主宰沉浮的不只是自己,因而給自己一份努力而不求結果的釋然,一份拼搏后不后悔的從容。在這樣的心境中,能夠主宰的部分才會無限開發。
記得畢淑敏《女心理師》中的柴絳香,幼年時家庭的不幸使她一直在尋找一個忘記自己的機會,她需要一個重新的開始,更需要一個嶄新的自己?!八M城的時候,毫無目的。她就那么輕便地收拾了自己的包裹,孤苦伶仃地走進了這個不知道會發生什么的城市?!?在確定自己做什么之前,她參加過售樓小姐的考試,推銷過劣質的化妝品。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一個叫“夢非夢心理所”的地方。求人不如求己,在得知心理師有可能解答自己的疑難之后,她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沉淀不失信心,高昂不乏沉靜。
“有時候,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币蚨恋矶际窍鄬Φ摹?b>我們總會找到混沌迭起的機會,做駕馭自己人生的微粒。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完成從絳香到赫頓的轉變。
我不能主宰沉浮,我能泰然反抗。
大學是社會的縮影,我們在四年中的跌宕起伏是一次分化的結果,經歷著的,要坦然面對,經歷過的,不留怨艾;年輕是嘗試的資本,都還來得及。
“四年前……我們帶著一身的潔白進入象牙塔,我們是沒有翅膀的天使。四年后,我們離開這里。帶走一些東西,留下一些東西,得到一些東西,失去更多的東西。四年后的離開,青春靚麗的容顏下,那顆心,最多最多,不過只是宛如處子?!边@是成長的代價,沉淀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不會再有當初的青澀懵懂,但是我的得到的那一些,比失去的那很多,要珍貴。
留下沉淀的足跡,才能一步步靠近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