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降薪之后,朋友公司里那些離職的聲音似乎突然就變小了,他問我為什么。
我說第一次降薪,能走的都會走,第二次降薪,能不能走的都開始給自己找出路。
有些是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因為當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必須要進行自我麻痹。
但更多的人則是尋求現(xiàn)實里的出路,比如暗自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開發(fā)提升收入的副業(yè)等等。
如果第一次降薪時,那些聲音既尖銳又痛苦,
那么第二次降薪的沉默,就是將這些尖銳又痛苦的東西,
徹底實體化。
從猶豫不決和忐忑不安走出來的,是決心和覺悟帶來的平衡感。
失望有失望的代價,決絕有決絕的籌碼,
看透了就要撕破,只有撕破了,
才能讓自己以清醒的方式繼續(xù)走下去。
比如很多長久的婚姻關系,并非是雙方能夠以完美的方式平衡所有婚姻之中的矛盾,
而是往往某一方對另一方的態(tài)度從失望走到決絕之后,
放棄幻想,讓現(xiàn)實沖散所有的疑慮,以清醒的方式堅持,而不再抱著“也許會好”的幻想躊躇不前,
能或是不能,能承受或是不能承受,諸如此類的問題,
接受答案,就是接受選擇的過程。
能承受,往往不是因為無休止放大所謂愛的意義,而是權衡純粹利弊之后的理性考量,
而不能承受,那便“回頭是岸”,
上了岸,才知道所謂苦海無涯道理,
就是告訴人們,千萬別跟苦海較勁。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并被其困擾許久,
答案不難找到,道理不具備理解上的難度,但為什么這些困擾人們許久的東西始終存在。
決心這把利刃,光是鋒利,毫無意義,
不砍斷該砍斷的東西,再鋒利的利刃也只是擺設。
砍斷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被擋住的路才是出路,
被堵死的問題,只有徹底摧毀,才是真正的解決之法。
善良的念頭總是在提醒自己,問題仍在遠方,
現(xiàn)狀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自己,或是因為自己的種種行為所導致的結果。
放下善良的念頭,認認真真的看看自己面前的這坨東西,
這樣的問題,恐怕不是自己造成的,
或者我們不妨把話說的直接點,這坨東西,
自己根本造不出來。
我跟一些被降薪的朋友聊過,通過長時間的溝通和觀察,降薪的最初理由大多是個人造成的原因,少部分公司在強調降薪問題時,則擺出一副“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諸如此類的姿態(tài)來告訴那些對降薪充滿疑惑和不解的人,
咱們都一樣。
事實上咱們確實不一樣,咱們不僅不一樣,有人降薪,就有人賺的盆滿缽滿,
公司這種地方,沒有密不透風的墻,誰降薪誰漲薪,理由千奇百怪,看似說不出個所以然,但“規(guī)律”往往是通過細微的觀察所得出的必然結論。
漲與降,都是算計。
因為都是算計,所以需要說辭上的包裝,需要那些指責,需要那些“先禮后兵”的套路得以保障,若是真把這些都撕掉,都踹開來看,那太過露骨的貪婪,
就連貪婪者本身,恐怕都會羞愧難當。
所以這些基于貪婪需要的算計,就成了那些不斷被合理化的條令與條例,既可以是規(guī)則,又可以是潛規(guī)則,
這些極其靈活的規(guī)則,玩弄的是那些踏踏實實干活的人。
而那些踏踏實實干活的人,所謂踏實,也不是什么愚昧或是單純,
踏實,只是不想讓自己想的太多,現(xiàn)如今踏實這個詞所代表的意義,
與其說是性格上的木訥,倒不如說是態(tài)度上的一種精神約束,
他們不想管其他的事情,因為管了也沒用,他們在極其有限的可能性中掙扎,這條路他們知道必須走下去,所以既然如此,
不如“簡單一點”,
但現(xiàn)如今,有些人不想讓他們活得簡單,那些人想讓他們活得越來越焦慮,只有焦慮,才能讓他們不知所措,才能讓他們調入陷阱,才能讓那些貪婪之人得償所愿。
算盤打響,套路開始:
以不變應萬變的道理,似乎已經開始讓一些看似復雜的問題,變得既單純又惡心,
而這條路依然要走的事實,
要走的人很清楚,
從頭到腳,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