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作用就在于,第一,使人認識到任何一種壞事有可能發生從而隨時做好準備。第二,幫助人理解已經發生的壞事,認識到它們未必那么壞。
蘇格拉底:對與世不合的慰藉
當我對這個世界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牢固的認知框架的時候,如果有人挑戰了我的框架,如果你告訴我說,我的框架不對,我的第一反應并不是好奇,并不是想要問一下我為什么不對,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憤怒,所以蘇格拉底做出來犧牲。
思考的產物總是優于直覺的產物。
一種思想或行動是否有價值,不取決于它廣受認同或廣受攻擊,而取決于它是否合乎邏輯規則。
伊壁鳩魯:對于缺少錢財的慰藉
你問一個人怎樣才能快樂,和你問一個人怎么才能健康一樣難回答,所以當我們不知道怎樣才能快樂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很多錯誤的方式。
伊壁鳩魯給出快樂清單上的三樣東西:友誼、自由、思想。
友誼:一個人要快樂,要有友誼。他說:“凡智慧所能提供的助人終身幸福的事物中,友誼遠遠超越過這一切”。
自由:家徒四壁,不必漢顏,黃金萬兩,無可炫耀。就是你首先自由。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說,他如果只要掙夠一年所需要的能量,只要工作六周就足夠了。工作六周掙夠了一年所需要的熱量,剩下的時間就在湖邊坐著看書,走路,聽鳥叫,然后觀察自然,這才叫做自由。
思想:就是如果你只是簡單的思想,沒有深刻的追求。你不能夠讀更多的書,不能夠理解更透徹的自然。那么你的自由和友誼是膚淺的,所以要有深度的思考。
伊壁鳩魯說在消除了匱乏的痛苦之后,清茶淡飯與豐盛的宴席帶來的快感是相同的。
人們對于我們不理解的需要,昂貴的的東西看起來好像是適當的解決方案。
塞內加:對于受挫折的慰藉
挫折必不可少,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好準備。其實我們這一生中大量的時間都是在遭遇挫折的。塞內加說:如果你想消除一切擔心的,那么請設想你所害怕的一切都會發生。
何必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見全部人生都催人淚下。
蒙田:對缺陷的慰藉
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追求智慧而從未遠離愚蠢,有這些成就足矣。
愛、性、病、死、孩子、金錢和野心,這些東西是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這一輩子當中遲早會遇到、要面臨的問題。
登上至高無上的御座,仍只能坐在屁股上。所以人跟人沒那么大的差別。有缺陷。只要長在你身上都是合理的。
叔本華:傷心的慰藉
叔本華認為,人們把生命都獻身于無意義的生存。但是我們要學會做一件事,就是把痛苦化為知識。
尼采:困難中的慰藉
尼采說:“對于我所關心的人,我祝愿他們受苦受難、孤獨凄涼、疾病纏身、受盡虐待、備嘗屈辱,我希望他不得幸免于以下的體驗:深刻的自輕自賤,缺乏自信的折磨。一敗涂地的悲慘境地。”
尼采就認為說,這些痛苦都是鑄就我們輝煌人性的必不可少的素材,那些殺不死我的,將使我變得更強大。
你要活的盡興。你要盡興地去活。你你不要試圖繞開生活當中的痛苦,因為所有的歡樂都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礎之上的,你既然追求這個歡樂,你就要勇于承擔那個痛苦。
這就是一個超人所能夠面對的世界。所以尼采說:“苦與樂如此緊密相連,誰想得到多少這一面,就必須嘗到多少那一面,你可以任擇其一,是盡量少的快樂,簡而言之是無痛苦呢?還是盡量多的要不快,以此為代價,得到迄今很少人享受到的豐富的內在的樂趣。如果你選擇前者。寧愿減輕人類痛苦的程度,那么你也必須降低人類享樂的能力。”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一定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而這些困難是你煥發生命力量的一個動力。假如你想要回避所有的困難,那你就回避了所有讓你的生命力得到煥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