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文稿導出

發表時間:2016-02-01 21:58

今天小年。臘月二十三。家鄉祭灶的日子。

回家路上的電臺里,dj們在盤點著所謂的小年應該吃些什么東西、有些什么風俗。

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所謂“祭灶”,這一天,要將灶房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掃干凈了,將灶王爺請出來,給灶王爺進上香火,呈上蒸的花色各異的小饃饃,供奉好了灶王爺,灶王爺才可保你來年五谷豐登、灶房里有吃不完的米、烹不盡的肉。

在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思緒又飄回了姥姥家那個蒸饃饃后總是霧氣氤氳的灶房,那是每年春節,豐富美味的保證;那是每年團圓,為家人互敬一杯酒的溫暖。

而如今,完成了自己曾經少年時所謂的“夢想”,在魔都安身立命;曾經每個寒暑假必然要早早回家陪媽媽如此戀家的我,怎能想到現如今的工作,讓我常常要在火車上或是崗位上度過除夕。回不去的才是家鄉啊。

今天下午看完一本大部頭的書,突然很想找人聊聊天,一個朋友得知了我初二才能到家給我發來慰問之語。其實呢,習慣啦。就像有個網友曾經說過的, 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地球村里,我和爸爸媽媽,只是在這個地球村不同的村莊里。是的,一切,都會越來越美好。現在已經開始會將自己從無限地后悔離開家鄉的悔恨中解脫出來了。

近期參加了一些小活動,每天過的充實起來;初步地戒掉了一些社交工具,自己的時間也變得有效起來;外加工作的緊湊,直到今日,才總覺得一些過年的氣氛終于有了來。而原本,自己最愛的便是臘月。

這忙忙碌碌、充滿著人間煙火氣的臘月。

擔上臘月頭,人們便開始不自覺地,為過年開始準備了:有一搭沒一搭地往外面給家里提溜東西,廚房和冰箱漸漸變得富足起來;大紅大金的顏色開始多起來,超市里、商場里俗氣而又喜慶的音樂那是不用說的,哪怕外面寒風刺骨、雪花飄舞,隨著日子的臨近,年味年氣也漸漸濃烈起來。每次去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擦踵,見了面的,都是一聲招呼:“(年貨)辦齊了嗎?……”那時候的我,眼神純凈面容素凈的少女,總是跟著媽媽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上街,感受著這人間煙火最俗套的氣味,順帶看看,能不能在人群中看到,寒假后好久沒見的那個他……

爆竹一響、鐘聲一敲、除夕一過,正月來了。正月里,大家都要充分地休息,連做一點小活兒都要“被笑話”似的,大家都穿著簇新的衣服走訪拜年話親情,而于我,一種曲終人散戛然而止的落寞感就很快襲上心頭,過了除夕,也就算是過了年了。回鄉省親的,該走的都走了,正月十五也過不了;而高潮過后,完結篇的悲涼感,總是充斥心頭。新的一年,開始了,寒假結束了。

團圓過后的離別,似乎是永恒的主題。

不禁又想唏噓,日子為何過得這么快。小時候的寒暑假,就像一年那樣漫長,而現在,過了年就春暖花開了,一年年,就這么過去。不想蹉跎嗎?那么就多看書,用文字來記錄吧。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忽然有些恍惚。

學生時代,意味著什么?

漫長快樂的寒假暑假?寬大丑陋的運動校服?堆積如山的作業?總是讓人殫精竭慮的考試?……于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學生時代已然遠去,變得有些模糊;可在記憶的深處,學生時代的純凈、快樂、希望,卻被歲月的溪水漸漸沖刷成了一串串閃亮的音符;亦或者是像陳年的美酒,一旦打開蓋子,那股馨香就令人沉醉。

身在魔都打拼已正好十年。回憶自己的學生時代,思緒自然而然地就飄向了那個千里之外的家鄉小城。那個在當時,已經是上個世紀了,呵呵,略顯灰敗的小城,幾條街道就圍起一座城。我的小學、初中、高中,也就沒有選擇,就都在縣城中“唯一或者唯二”的學校讀了,從所以,根本不知道現在大城市里擇校、學區所為何物,哈哈。那時候的老師們總是向我們描述著外面世界的美好;在旅游尚未大面積流行的上個世紀,了解外界的渠道也只能是電視或者廣播。小學階段的我,過的很是單純快樂,所在的小學課外活動比較多,現在想得起的,自己參加過各種各樣的知識競賽:數學、愛國知識、珠算、自然科學,甚至還有比賽對新華字典熟悉程度以及查字典速度的查字典競賽。

大概從五六年級開始,一些早熟的孩子已經開始有點“萌動了”,而到了初中, 少男少女們的曖昧與沖動,便在漸漸長大的我們之間開始明確起來。我的母親是一名老師,就在我所讀的初中工作。說來也怪,“老師的孩子”這一名稱于我來說,卻是負擔、是桎梏。記得那時候最不喜歡的便是在上課時候被當做XX老師的孩子提問;也不喜歡在同學的推舉下當時了自己媽媽所帶課程的課代表。那時候還不知道升學的壓力何在,直到上了初三,才懵懵懂懂地知道了,自己要參加那所謂的“決定命運”的考試了。所幸的是,那個小縣城只有兩所高中,也沒費多大的努力,就考上了"唯二”的高中,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離家近的那所。

在小縣城里,周圍的同學們便大多數來自農村。總覺得農村的同學們相對早熟,從高一開始就知道了自己讀高中是為了考大學。初三的時候我在中考備考間隙讀了當年引起轟動的《花季雨季》,對那里描述的高一生活期待而又忐忑。有意思的是,我正好被分到了小說主人公們所在的“高一4班”。第一節班會課,老師問了我們每個人一個問題:你們為什么上高中?在我還在為這個問題的意義而思索的時候,一個同學脫口而出:“考大學!”驚詫的我才知道,他們已經這么會計劃自己的人生了。

雖然懵懂,但我也以自己從小的基礎以及女孩子的文靜,保持了一個中等偏上的學習成績。從而將這個“中等偏上”,一直延續到了高考。

------------------------------------

明天再寫大學和讀研吧:)



我只想告訴你,我希望你一切都好

1

她十三歲了,正是鄰家有女初長成的時候。

升到初二,個頭剛剛達到165cm,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她,走在小城的街上,也開始有了回頭率---路過歌舞廳門前的臺球案,有人會停下手中的球桿轉頭看她。她有些害怕,但更多的是竊喜,書中讀的才子佳人的纏綿悱惻,電視劇中英雄美人的蕩氣回腸,在少女的心中,埋下了一粒小的幾乎看不到的種子。

這顆種子,也向往春風的呵護。

如同每年期末評語所寫的那樣,“中等偏上”,似乎就是對她最貼切的評論。論長相,清秀有余、明艷不足,每年學校的文藝匯演,她所幸能夠入選班級舞蹈隊,卻永遠不是晚會上最耀眼的那一個;論成績,她基本能保證班級前十,可一直拿不了第一,雖然語文或者歷史的單科偶爾會冒進年級前五;論才藝,她最最羨慕的,就是在學校晚會上總是做壓軸演出的鋼琴公主。可是小時候由于過分調皮,對女孩子們喜歡的東西曾經嗤之以鼻,等到想要扮淑女了,忽然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

有時候,她自己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一般?一個中等偏上的成績,一個中等偏上的外形,電視劇中女主角都光芒四射、身邊彩蝶飛舞,可她呢?也就只能在幻想中,勾勒著自己美好的想象。

身邊的女孩子們已有早熟的,開始大膽的討論高年級或者班里某個男孩有多么優秀,她呢?看到那種學習好的男孩,卻總會有點距離感;有點叛逆的她,甚至還會覺得他們只是書呆子,她心中有個小秘密,她喜歡港劇中飛揚跋扈的酷小子、武俠電視劇中中浪跡天涯的少年英雄……

在十來歲孩子的班級中,“拉幫結派”的已經不少了。尖子生們說起座位在后三排的那些差生們臉上一臉的鄙夷,可她從不。身為團支部書記的她,不僅對其他同學在課業上的求助有求必應,甚至還總是幫著老師去“管管”坐在后排的那些男孩們,她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喜歡武俠小說的她,從小就覺得,遇見的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饋贈,年少的她也是那樣向往快意恩仇江湖生活,覺得相逢,就是緣分。

2

他已經過了十四歲生日。讀小學之前父母就分開了。爸爸忙于生意,讓他上學晚了一年,新媽媽很快添了個弟弟。盡管爸爸給的零花錢越來越多,他卻總覺得自己跟爸爸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在那個很多家庭一家幾口還擠在單位公房中住的年代,爸爸買了套三居室,還給他布置了一個小房間,爸爸覺得,為他做的已經足夠了,而他,每天放學也就將自己房間的門一關,在自己的空間中胡天胡地。

在商場上混的風生水起的爸爸很少過問他的成績,爸爸本就不是老學究,對他也沒有太多的要求。年少叛逆的他很是瞧不起班里那些書呆子,最最討厭的就是那種每次考試成績下來后就會跟老師鬧著說自己分數“加錯”的“尖子們”。有次體育課做游戲,老師讓男女生搭配完成項目,學習好的那些根本就不瞧一眼他們這些后進分子----除了她。

他本不是個特別敏感的孩子,但對那次體育課卻印象深刻。他想自己肯定會“落單”后,早早將胳膊搭上了身邊另一個“壞男孩”的肩膀。這時,她,沖他笑了笑,伸出了手。

最討厭寫作文的他,那天回去卻一反常態,找出一個作業本,在上面一筆一劃地,寫下了她的名字。

原本他以為,自己的未來、自己的生活在離這個小縣城很遠的地方;馮程程的纏綿哀婉,擋不住許文強動蕩浮躁的心;穆念慈的苦口婆心,勸不住完顏康的“宏圖大志”。他不喜歡女孩子們喜歡的《少年文藝》、《少男少女》,卻將校門口租書攤上的武俠小說一網打盡。他幻想過自己是笑傲江湖的令狐沖,覺得只有一個任盈盈才配得上自己年少奔放的心靈。身邊的女孩子們不是沒有人對他表達過好感,要認他做“哥哥”的就有好幾個,誰讓他總是一副古道熱腸呢,下雨時候寧愿自己淋著也會把自己的傘讓給同桌那個愛哭的女孩子。可對那些喜歡她的女孩子,他從來都是一笑置之,直到這一天,他一筆一劃地,在作業本上寫她的名字。

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開朗的,她不是最優秀的,也不是最聰慧的。原來,什么時候開始,自己竟然已經這么注意她了呢?

她的家在縣城南邊,跟自己的家方向正好相反;夏天天黑的晚,他怕跟著她被別人發現;冬天一放學天就黑了,自己在校門口守衛磨蹭一會,看到她出了校門,趕快跟上去;自己的房間正好有一扇對街的窗戶,每天早上看她從窗下走過,他就趕快也下樓上學。跟在她后面進校門,他再也不遲到了。

初二了,高年級包括隔壁班里,儼然也出現了那么“幾對兒”。而自己對她的心思,要告訴她嗎?



3

初二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秋日的陽光,像媽媽的大手一樣,撫慰著大地,秋風姑娘很是調皮,吹黃了樹葉,吹熟了果實。她的個子,又長高了。每次路過隔壁班,也分明能感覺到,黏在自己背上的目光。高年級的男生甚至有在校門口堵她的,可是,她從來就不敢像那些叛逆的女孩子一樣真正的和他們在一起。老師諄諄的教誨、父母管教的嚴格以及本能的自律,她從來都對那個字眼,敬而遠之。

而每天用自己的小錄音機聽完英語后,她也喜歡聽楊鈺瑩孟庭葦的歌,細細品味著那些婉轉美妙的歌詞,幻想著,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的一種未來?

========================

春天到了,花兒總會開;秋風吹著,果實總會成熟變的香甜。

那一天,她在抽屜里發現了那封來自他的信----

很多詞語也許都是從這本那本書上抄來的;可稚嫩的語言卻也清楚地表達著,年少的心靈中對她的期待與傾慕。怎么辦呢?自己該怎么辦?小鹿亂撞的心情,不知所謂的未來。其實自己很是喜歡他,可是怎樣才能讓他知道?而一直作為乖乖女的她,又怎么能鼓起勇氣去接受呢?

唯有沉默。

微風拂過,吹皺了一池春水;風過了,水面繼續平靜無波。

可是從此以后,內心中多了一個角落:每次放學后,她也在有意無意地留意著身后的那個影子;課堂上,當他回答不出問題時,也會為他心焦等待;考試的時候他們的位子不遠,在他投來求助的目光時,也會為他偷偷遞過一張小紙條;心里有時候也嗔怪,為什么他寧愿問他同桌女孩子,有不會的題目,都不來問問她呢?

伸出的手,沒有牽上;她,卻一直能夠感受到他的心意。

五月是她最喜歡的季節。萌動的萬物,初夏的陽光,漸漸熱起來的天氣,處處都那么蓬勃明媚,也是因為,五月,是她出生的季節。

生日那天,她和家人一起來到離家很近的一處森林公園,漫山遍野都是濃濃的綠意,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給林間小徑上投下細碎的光,鳥兒在耳邊低吟淺唱,淙淙的小溪從山間流過,一陣山風吹過,滿山的樹葉都“沙沙”地,唱起了歌。

她暗自在心里想,武俠小說中主角們浪跡天涯、歸隱江湖的地方,也莫不過于此吧。

這樣想著,她在山上的小廟里買的鎖上,偷偷寫上了自己和他的名字。

4

鼓起勇氣寫給她的信,卻一直沒有回音。

但是,自己卻并沒有太多的挫敗感。他知道,她喜歡安靜,品學兼優的她,畢竟只有十三歲;她的未來一定會如繁花似錦,而自己,只想守護著她,希望她一切都好。

于是,每天早上,他還是會在自己家中的陽臺上等著她經過,然后跟著她進校門;每天放學后,總會若即若離的跟在她的身后;每次體育課上,看見她紅著臉完不成任務,還會暗中取笑取笑她。可是,總是要在她注意的時候,使勁地完成自己的項目,從而引起滿堂的喝彩,當然,他知道,她會看見。有一次正好在班級門口的臺階前跳來跳去,遠遠地看見她走過,奮力地一跳----旁邊小伙伴們的驚嘆聲都聽不見了,只想看看,她有沒有看見。

就這樣,守護著她,不管她知道不知道。

隔壁班有個小子好像總是對她虎視眈眈,觀察了將近一個月了,肯定沒錯,要不怎么總是借口借書、問作業來接近她呢?

于是,糾結了幾個小伙伴,在某一天的放學后,狠狠滴收拾了這個小子一通……哪怕被老師抓到也不怕,反正自己本來就是“壞小子”,可不能讓他影響到她的學習和生活。



親愛的小伙伴們,允許我插個科打個諢,等會兒再來打卡~

下午三點半有點慵懶,對大部分小伙伴們來說已經是羊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了吧,我也暫時放假,回家稍作休整晚上去加班!

回家路上,忙里偷閑,小小犒勞自己一下,??

還有明天我也要繼續奮戰一天,然后才能踏上返鄉之路。

辛苦嘛?哈哈,是有點。不過,不覺得累。在“一起”的這些日子里,我變得充實而奮進,在哪里都沒關系,好好讀書,好好打卡。

寫的有點亂,總之就是一句,祝管理員學習委員筒子們都猴年吉祥、萬事如意!

—————寫于星爸爸??



今天在外加班,小年夜里,敬業福是不是可以發給我了呢?

手機匆匆更新了點,先交個作業??

5

中考的日子很快到來,離愁別緒也漸漸蔓延開來。她的成績一直穩中有升,多希望他也能和自己一起考高中,上大學,很想幫他補補課,可內心的矜持總是讓她難以開口。一天又一天,讀書的間隙,也會在課本的空白處,悄悄把他的名字拆成一筆一畫寫出來,這樣就不會被別人發現了。那些像日語假名一樣的符號,就這樣散見于她的書上。

在這個閉塞偏僻的小城,誰能知道誰的未來?青蔥懵懂的少年時光,一顆心向往著遠方。

她朦朧地覺得,未知的將來,只要懷有一份美好的期望;而現在,又能夠,奢望多少呢?

6

如果可以,他希望將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下去,每天假這樣看著她的背影。

沒有想過要特意的去追求什么

(未完)




除夕咧。

朋友圈里、論壇里,年夜飯的照片已經鋪天蓋地了。而我還在值班中~

但下午辦公室小美女送來了慰問下午茶,好暖心。

除夕夜咧,順便寫寫除夕吧

在我的記憶中,對除夕的最早印象,是在小學時候一套《365夜》的結尾。一年的最后一天,是為除夕。除掉不開心除掉陳舊,迎接嶄新的來年。那是一年來辛勞的期盼,是忙碌后平靜的樂享,這個節日,屬于每一個老百姓,是老百姓自己的日子,不是存在于商場廣告中的,那些購物的誘惑。

那些企盼,那些祝福,尤在除夕這一天,家中貼好對聯,做過年前最后的準備。

這里忽然很想說說一個小插曲。我高二的時候曾經暗戀過一個男孩子,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無從抒發和表達那滿滿的思念與期待,那時候我總會篤定的相信各種“許愿”,小時候并不知道摩天輪盒滿天煙火,我就總是篤定的相信,在除夕,12點鐘聲敲響的時刻,爆竹聲聲一片蒼茫的時刻,漫天焰火將夜空映亮的時刻,如果許下心愿,就會在來年一點點的實現。于是,我在那一年的除夕,站在陽臺上看著被焰火映亮的夜空,在心里默默地,將祝福送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后,悄悄許下了一個少女的心愿。

而如今,一年年過的越來越快,一天天變的越來越忙碌。鐘聲敲響,《難忘今宵》的音樂響起,總是說明年見………可是每個明年,都來的越來越快。

怎樣呢?

多看書抓住這些日子吧



今天要跑個題啦。

完成了羊年最后一天的工作,終于踏上了漫漫歸家路~

早上起來睡了個懶覺,婆婆準備好了一大桌飯菜,美味的餃子,各色的花肉,滿滿的世俗的幸福。

吃完之后在陽光明媚的屋里理東西,然后美美睡了一覺。

稍事休整,理好了東西,晚上6點半,準備出發!

正月初一的上海站,依然繁忙。我也終于踏上了返鄉路。朋友們新年快樂!

今天有點跑題了,明天回了家,可就有的美食發啦!

一年沒回來,有點激動,也有些近鄉情怯的感覺。

火車已開動,等會兒可能沒信號了,先寫這些吧



大年初二,回到家。

老媽簡單準備了午飯,可是我的目光全部被——\涼皮吸引過去了。

陜西的小吃,以西府為勝;我的家鄉就在東西府交界的地方。說起涼皮,外人眼中的就是一種面食制品而已,而對于我們來說,搟的、蒸的、漂的、炒的,各有不同;辣的不辣的、酸的咸的,各有特色,要不然人家怎么說,西安火車站的“西安”兩字,都是面皮呢?

油亮的紅辣椒油、將晶瑩柔韌的面皮伴的噴香;酸辣的滋味,咬一口,真是讓人流連忘返……風卷殘云一般全部下肚,那酸爽………

最美的還是家鄉的風味啊!



春節假期,我擠出五天時間回鄉探親。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五天時間很快過去,上前天晚上,我離開了燈火闌珊的西安北站,與我的青春和家鄉再一次告別。

回去后,我沒有主動聯系任何老同學。只靜靜地在朋友圈中窺伺著其他同學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時的動態,將每張照片拉到最大看看年少時瘦弱怯弱的他們腦滿腸肥的樣子,然后唏噓著放下手機。

我沒有聯系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聯系我。清凈的假期過后,我卻感到了些許落寞。火車在西安北站徐徐離開的時候,我望著窗外漸次后退的景物,心中說不出的五味雜陳。

而就在剛才,我的初中同學正在家鄉的一處火鍋店聚會,群里不斷跳躍著各種照片和插科打諢,看著他們洋溢著笑容的臉,我是懷念和羨慕的。

1

在之前零星的聚會中,我總是興沖沖而至,后來又意興闌珊。聚會的圈子總會被不自覺的擴大,最終來了很多以前在學校時都不熟悉的人,可是我又為什么要去呢?其實,我懷念的,也許不是那些人,而是那些回不去的少年時光。

十幾歲的年紀、最懵懂的年華、躁動的青春,那段特殊的年華,有這些同學一起攜手走過,其間穿插著各種朦朦朧朧、患得患失以及自己也不曾明白過的惆悵彷徨,彼此在回憶中打下烙印。回不去的地方叫家鄉,回不去的時光是青春,這些聚會,其實也就是大家想在一起把酒言歡話當年,為現在枯燥無味的生活添加些調味品罷了。

所以,我們所念念不忘的,其實只是那段青春,和那些回不去的舊時光中的自己吧。

2

以前可供回憶的細節就那么多,而更活躍的,是那些工于交際的同學們。一到飯局,手機拿出,某信加起來,掃一掃,通訊錄里加好友的數字就不斷刷新,不管熟不熟,都要碰個杯表達一下對同學情誼的珍惜與感慨,而加了之后,朋友圈里卻多了很多兜售面膜化妝品和各種“微商”常涉及領域的廣告……

不是我不想珍惜,歲歲如此,年年如一,原本青澀純真的回憶,也就是這樣,漸漸變了味。

就好比我每次回到我長大的那個小縣城,小時候長大的老街依舊,可人氣全都到了新城那邊,還照舊嗎?可是都已回不去。

3

于是,我更愿意,在心中,在遙遠的遠方看著以前的同學們,默默地道一聲:同學們,祝快樂:而我的青春時代,也就此一去不復返了。

通過「一起App」發布



2月14日晚,西安北站。

本該是情濃似水花好月圓的時候,我卻選擇了在這一天離別,離別父母、離別家鄉,其實,也就是離別那個時代。

這是回來后沒有一個人找我聚會見面的假期。就有一個,還因為種種莫須有的理由而擱淺了。其實本該如此,不是嗎?

各行其是、各就各位。

已經不記得是十幾年前的情人節,在離此地——剛剛用高德地圖量了一下,有20多公里——的地方,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孩子,約我在西安外國語學院外的那家KFC吃了簡單的一頓晚飯,過后出了餐廳,拗不過賣花姑娘的糾纏,他花了——不記得多少錢了,但肯定是個大價錢,買了一朵,是的,一朵玫瑰花送給了我。

然后過了幾天,他發來手機短信息,隱晦地問我,我們能不能發展,是的,這就是表白。

比起那些各種美妙的誓言纏綿的諾言,是不是弱爆了?

可是,這,就是那個時候的情人節,那個時候的表白。

十幾年已然過去,那個時候的我,并沒有答應他——那個男孩,高中沒有讀完,在我們讀大學的時候,他參了軍。媽媽本來就不許我讀書時代談朋友,更遑論一個連大學都沒有考上的孩子?

如今,時間的流逝,沖淡了一切,那個男孩也早就失去了聯系。我不知道他是否還記得不記得當年的自己,而今天的我卻很清晰的想起當初,不知道是不是故地重游的關系。走到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地方,總會是容易想起舊人舊事的吧。

只是今天想起的時候有些感慨,一些曾經念念不忘的事,一些曾經以為刻骨銘心的感情,就那樣,在我們的念念不忘中,被忘記了。

中午吃飯的餐廳,小小的一家西餐廳。桌上放著小小一朵玫瑰花。我忍不住拿起,發了張朋友圈。現在的我,已經很少在圈內發一些自憐自哀的文字了。直到晚上,t點了贊,因為這條朋友圈,是在他家附近發的。

只是有些時候,覺得真的很,對不起t。

再見了,陜西,再見了,我的青春。

明天早上到達的城市,對我來說,雖然是我收獲了愛情和婚姻的地方,對我來說,卻沒有過往,沒有牽掛,沒有希冀、沒有曖昧,沒有………那些玫瑰色的夢。

哎,今天真是想多了,也許就是因為情人節吧。

去年元夜時,燈市花如晝。

通過「一起App」發布

贊一個

修改|刪除2

小狐貍樂淘淘

2016-01-22 注冊

加入群組:2個發表時間:2016-02-14 23:12

去年元夜時,燈市花如晝

過去總是存在一點點希冀,在特別的日子一點點回憶~

離離原上草

2016-01-22 注冊

加入群組:1個發表時間:2016-02-15 1:05

愿有新的開始!



今天已是大年初六。

網上前幾天已經有了那副圖,說離雞年的春節又只剩360+天了……

今天媽媽也說到這個,說她昨晚做了夢,夢見我17年的春節沒回來……

鼻子有些發酸。

再加上最近在網上炒得一塌糊涂的上海女孩被年夜飯嚇跑,這種城鄉的二元差距結構,每當到離開家鄉的時候,都撕裂的我痛苦不堪。

在外,始終是外地人;在家,我永遠回來了又是一個過客。痛苦不堪。




#21#第十一天—


大年初四

今天去了我家附近的一個新景點,所謂的“中國第一水街”,是沿著一條古河道,將河岸兩邊改造后沿街建了一些仿古街市而成,熙熙攘攘,很有些市井氣氛,為過年又增添了許多氣氛。

下午又去了離此不遠的“趙公明財神廟”,這里的香火非常旺,看來,大家都希望能發財好運吧!

一路走回,沿著關中南環線,在悠悠終南山腳下走過,腦海中不由浮現出武俠小說中的很多情節,會心一笑。



1

今天是一天緊張的工作日,下班到家已接近9點,洗漱后哄孩子順利進入夢鄉,本想在一片昏暗中沉沉睡去,但想想"今日事今日畢",爬起來,碼字:)

'"每月讀書"新一月的活動馬上要開始,很榮幸,群主還邀請我做了語文科代表。app里蹦出消息提醒的那一刻,我的內心很激動。好像回到了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校園里;新學期開始后的第一節課,手里摸著新發的課本的硬硬的外殼,貪婪的聞著教室里的新課本的墨香和剛剛打掃好的教室水泥地板上灑上水的塵土清香,內心的雀躍溢于言表。而放學后,我就迫不及待滴回家,用掛歷小心的將書一一包上封皮;并且給每個科目,都配上作業本和筆記本,一本本地裝進書包,連邊角都摸了又摸,新的學期,開始了。

2

而從"一起"app出來,進入朋友圈,我的焦慮感又如影隨形:就在元宵節過去的一周里,上海的房價又被推上了多少多少的漲幅;育兒群里跳動著家長們的分享:自己的孩子又去參加了某個輔導班,某個課程一套一萬八。我不知道來自西北小城的自己在這個光怪陸離的城市能幫助自己的孩子走上什么樣的;自己也嘗試著寫過一篇針對育兒焦慮的文章,寫到最后,發現底氣有點不足。就在這患得患失、左顧右盼之間,時間,又過去了半個小時。而半小時里,我本可以讀3-40頁的書,或者寫7、800字的文章。

所以,我要改變。

3

我目前的工作,除了日常的八小時,還有每五天一次的值班,365天,雷打不動。所以,我的生活好像以五天為間隔畫成了無數個刻度,我總是在每次值班到晚上下班前整理當日報表時才驚覺,日子怎么過的這么快?看到手帳本和效率手冊上空白的月歷表,我經常想不起來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以至于總結和日記往往以一場發呆開始。時間,到底都去哪了?要怎樣拖住時間的腳步?

時間的長度本都是恒定,也許,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深度和廣度。

所以,在即將到來的這個3月,在即將到來的這22天里,我要和書友一起改變。

首先,我必須從朋友圈中無效的信息洪流中解脫出來,把刷朋友圈的時間用來看書;惶恐沒有用,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然后,把想到的、引起心靈碰撞的詞句,記事本也好、手帳本也好,記下來,22天以后,希望自己的已讀書單上又多了幾本書,也希望自己能多寫出幾篇文字。

時間太快了,也許只有這樣,往有限的時間里放入更多的東西,才會在回首時不至于茫然無措。

4

前幾天,我曾經嘗試著用雞湯文的方式寫了篇工作中的主旋律,還很矯情地用了"只要面向朝陽,每一滴露珠都可以反射出太陽的光芒"這樣勵志的話語。其實想想也本沒有錯,生活的路,需要我們一步步地走過,理想的云端和腳下的石子,看似很遠,其實很近。 每月讀書,卻不止于每月,讀書,日漸會成為我們的習慣,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

在此,與所有的書友共勉。

通過「一起App」發布



今天在日記本上認真的寫了自己的一篇文章被富書部推送后的感受。總的來說,以下幾點:

一是激動。就像急切盼望自己的朋友圈被點贊一樣,能夠與更多的人引起共鳴,乃一大快事也。哪怕暴露了自己的過往,其實,都沒什么大不了。

二是自己還需不斷的積累。從目前的工作來擴展,還有什么樣的努力得做?

三是管理時間的技巧。近期看到的管理時間的帖子和推文很多,還有什么說的?做起來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0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73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1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39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68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04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1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7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0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26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5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3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3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4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1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1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