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有個疑問,為什么《西游記》中妖怪抓住唐僧,總會說一句:
“不急,等明天抓住那潑猴,再跟著唐三藏一起燉了吃”
這算一種拖延嗎?
1、生活中,事情反正做不完,那倒不如先放松一下,打一局游戲再說。
大學時候,有個關系很好的女同學。因為要考教師資格證。臨近考試的半個月,我們幾個人就一起去吃了個飯。就開始聊了起來。我就問她
“你學的怎么樣了?”
她就說 “還有半個月考試,我現在開始看”。
你們知道嗎?我內心的震驚的,因為教師資格證的參考書挺厚的,完全不確定或者說不相信她可以看完。她給我說
越到最后,時間越短,自己的效率就越高。我除了鼓勵她好好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還有什么說的嗎?
生活中,我們不總是這樣嗎?我們總是有很多安慰自己的說法。就像是我們在最后時刻完成任務,就可以與別人討論并且參考其他人觀點。從而比我們先完成任務更加全面、完善。
心里面還在表揚自己很有‘效率’,即使結果不好,我也可以說,那是我沒盡全力,如果我真正努力,結果肯定會更好的。因此我們開啟了與自己的比慘的模式。
但是往往恰好在最后一刻完成的任務,此時的質量是特別糟糕的。
要完成重要復雜的任務時,過程肯定會伴隨著‘痛苦’,如果因為面對“龐大”的工程量時,我們選擇了先做其他快樂的事情而忽略它,就像:一座房子是一磚一瓦建成的,而你覺得這太難了,簡直不能完成。
抱怨著這得干到什么時候。而不是去立即開始建筑這座房子。那么等到風雨來的時候,就只有風餐露宿、暗自悔恨吧!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行動
2、“我發誓一定要改掉拖延的壞習慣!明 ? ?天 ? ?就 ? ?開 ? ?始!!”
前幾天看了個LED演講,題目是:“你有拖延癥嗎?”
就像上圖那樣,對于拖延來說,人腦由及時行樂的猴子(做一些簡單和‘快樂’的事)和理性決策人組成。但是平時都是這只猴子來操縱我們的行為,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簡單的快樂。
但是此時我們的大船并沒有方向,隨風飄蕩。理性決策人很著急但是有沒有辦法,因為他打不過猴子。
當然猴子和理性決策人生活的區域除了操控人的行為這一塊是同一個地方,其余區域完全不一樣,猴子喜歡在黑暗操場上活動,這里面的空氣充滿了內疚、恐懼、焦慮和自我慚愧。而理性決策人大部分生活的區域里面充滿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萬幸的是,這只猴子非常害怕一個怪獸,不幸的時這只怪獸大部分時候處于休眠狀態,只有在臨近截止日期的時候蘇醒。當怪獸嚇跑猴子后,猴子去了黑暗操場。此時理性決策人終于開始掌舵了,可這個時候已然臨近截止日期。
這也就是猴子所精明的地方:大部分時間打壓理性決策者,怪獸來了,跑的飛快。
就像上面這個圖片,怪獸出現的時候,我們變得不知所措,變得很恐慌以至于出現很多的奇葩行為。
在大學畢業之前的那半年,需要進行論文的寫作,然后查重通過后才能順利畢業。我問了很多同學以及根據自己的情況,我發現
有很多同學都是在交稿前半個月開始寫論文,尤其是最后一個星期,有的人甚至連飯都不吃,熬夜在寫。大家想想這樣質量能上去嗎?天才除外,畢竟大部分人都是俗人。
在論文交上去后,我第一次查重沒過,因為只有兩次查重機會,所以內心還是有點小著急,但是沒到了恐慌的地步。隨便改了改。第二次查重又沒有過,全校只有13個人沒有過。這下就“懵逼”,不知所措。焦慮,后悔。
最后“求”著老師,系主任寫了一份“違心”的保證加上考上研究生這才給了第三次機會。
我很幸運的是學校還給我們說了截止日期
比有截止日期更加可怕的地方是:
我們所做的事情沒有截至日期,比如說人生除非在死去前一刻。總是悄無聲息的折磨我們,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簡單、快樂毫無覺知。自以為是生活的旁觀者,讓我們沮喪的不是失敗而是還沒有開始追尋夢想。
如果我們認定一件事情,不管它離截止日期還有多久
立即去做
3、懶散和空虛就像我們不知覺的拖延一樣。解決的辦法就是立即去做
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并非焦慮某件事情,而是在焦慮此刻我們焦慮的心情。
早上起床,焦慮然后瞎忙,挫敗之后放松,并且發現自己之前做的都錯了,更加挫敗。讓后拖延最后到晚上睡覺時充滿憂愁。還總是覺得苦海無涯是真的,回頭是岸是假。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充滿“毫無根據的安全感”,離期限還有很久時候告訴自己
時間還有這么多,就休息一下,僅僅一下;
由于懶惰的原因,停了幾天我們想是不是應該開始了,可是算了一下時間,嗯嗯這還有一半多的時間,不著急;就這樣我們不段說服自己,百般理由,就這樣稍微耽擱一下,也是沒關系的,因為在忙別的事情嘛;等快臨近截止日期的時候自欺欺人說
馬上開始,算上吃飯睡覺的時間還來得及;咚的一下,截止日期來了,開始驚慌。
任務失敗愧疚的不知道對誰說
“我以為再也不這樣了”。
我們總是這樣,周而復始。充滿愧疚的短暫而又心安理得的長久,伴隨著焦慮的陣痛。
明明已經焦慮的要死,但又偏偏放不下手中讓我們感到‘快樂’的玩藝。
我用過很多時間管理app,但是很遺憾的說我沒有堅持住,僅僅只是新鮮感過去了。知乎上段話我認為挺管用的
“專注于當下的事情而非情緒,把你當時因為一時情緒想要做的事情記下來。告訴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后,就可以做那些事情,然后專心工作,結束工作后再去做記下的事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要的不是你知道這句話而是立即去做。
你給予生活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生活一定會回饋你圓圓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