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找準終身事業,這事沒人可以給你答案;按照他人的標準走死得更快。
2. 作為職業生涯咨詢師,面對兩類來訪者無能為力:習得性無助;渴望從咨詢師得到精準無比的答案。
3. 這是一個真正可以以“自我成功”來定義標準的年代。吳伯凡:不標準可能是未來的競爭力。越是沒有標準答案,越需要我們自己來負責自己的職業。
4. 那些懶于探索自己是誰,最擅長做什么的人,將會是最先被時代淘汰的人。而那些不斷探索,踐行夢想,尋找生命意義的人,將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和張揚,因為藝術性,隨機性,個人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更需要我們帶著打開可能性的目標去探索自己的價值觀,去踐行自己的理念和生命的價值,去活出生命的意義。
5. 從建立清晰的自我意識開始。
外在職業:是那些行業和組織所要求和期望的職業人在其中發展的實際步驟。大多數人進入職業世界時的抱負,期望,恐懼和幻想大都基于外在的職業標準。
內在職業是:每個人都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在工作生活中角色的理解,其實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培養。
培養自我意識會起到為職業選擇定位的作用,就像船錨讓船固定一樣,叫做“職業錨”。
5. 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審視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學習經歷:
能力:通過這次經歷,我是否覺察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點?
動機:在這份工作中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價值觀:選擇這份工作我最看重的是什么?這個行業和組織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跟我的價值觀是否匹配?
6. 按照自己“能做”,“想做”,“該做”的標準去選擇的工作才真正是“自己的工作”,是自己的天職。你會體會到一種契合感,一種在自己標準上的契合感。從未發展過的自我意識,只用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標準綁架自己是職場是悲劇的開始。
7. 比起付出行動和輸出,更享受理念和思考帶給自己的快樂。快速提高能力的真正途徑是提供服務,創造產品。要把自己從一個純消費者轉化為生產者。
8. 把你獨特的工作經驗和行業研究加以總結,變成方法論教給別人,就可以是最初級的產品和服務。然后慢慢找到發布的平臺和變現的渠道,就是能力到價值的轉變過程。
9. 開始內在定位職業探索,清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動機和價值觀;
轉變行為,找到真正快速提高能力的途徑,將自己的技能,價值和人際網路有效地組織起來,用強力輸出促使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