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高考分數線和成績落下帷幕,第一時間去問了復讀的朋友。
復讀一年漲了幾十分,為他們遠遠高于一本線的分數高興,思緒也飄回了自己高考查分的那段時間。
那段意氣風發卻又挫敗不堪的時光。
百戰沙場之后的最后一戰,或許用平淡、平和、平穩這幾個詞來概括最合適不過了。
結束鈴響,我一度以為所有人都會歡呼,把教室外面堆的高高的資料和卷子撕的粉碎,站在六樓看著它一點一點散落,大家會振臂歡呼終于結束了。
但是很平靜,平靜的有一種不真實感。
可能不是不想說話,而是想說的太多。
查分當天自己也沒有任何起伏洶涌的情緒,看著媽媽熬夜到凌晨查出來的成績,雖差強人意卻也內心毫無波瀾。
甚至搞不清自己這種沉默是覺得挫敗還是慶幸。
有考的很好的朋友還是很難過,準備復讀,但還是會安慰他們,因為我們對考砸的定義不同。
一直在想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再為自己平淡無比的成績自己不是最閃光的那一個而難過,對一次次成績麻木,逐漸覺得那只是一串數字而已。
有一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只留下自己在后面望其項背的感覺。
但有一點很確定,自己并沒有親手給那三年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自己太過懦弱,并沒有勇氣去選擇復讀。
并沒有勇氣去再一次面對那種深不見底的壓力,沒有勇氣在深夜痛哭之后第二天依舊偽裝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那股偏執,摻雜著不甘心,上上下下,反反復復。
后來的志愿填報也匆匆結束,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又一次差強人意。
看著對自己錄取結果不滿意的朋友毅然復讀,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討厭這種什么也抓不住的無力感。
曾經從凌晨五點的太陽里,從無數的速溶咖啡里,從筆與紙窸窸窣窣的摩擦聲里我看到高考就是所有,那是自己堅持的意義,一旦失敗就會陷入無盡黑暗。
但現在覺得,打開自己,就像打開地圖一樣展開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那時的一次次失敗像是一張單面鏡,讓我只能看到自己狼狽凄慘頹廢的樣子,卻看不到后面還藏著另一個充滿希冀滿眼渴望的自己。
那是一種遺憾的美好,結果固然重要,但是一起走過的路也同樣精彩絕倫。
如今一路瑣碎,一路風景,也在一路成長。
一邊前行,一邊揮手告別。
“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那你就要爭取,努力做你自己人生里最好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