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制度下,東漢時期的寒門子弟想出頭,有多難?比印度入常還難

自稱世界第三大強國、亞洲第一大強國的印度,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算起,印度已經6次申請入常失敗了,即印度提出的要求聯合國修改憲法,讓印度獲得常任理事國席位,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提議屢屢被五常否決。

在印度艱難入常的道路上,2004年,印度曾嘗試拉攏同樣想入常的日本、德國和巴西組建“四國聯盟”,以此來借助輿論攻勢捆綁聯合國同意自己的提案,但印度萬萬沒想到,美國僅用了一招就瓦解了印度逼宮的計劃:

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可以,但只同意增加兩個沒有一票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席位。

也就是強迫“四國聯盟”四選二。

僅此一招,四國聯盟便不攻自破。

比如日本和德國以自己當年繳納的會費貢獻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為由,認為自己獲得席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原本是它們“盟友”的印度卻打出了“人口牌”和“民主牌”來駁斥日本和德國的“出資貢獻論”,就連“四國聯盟”中最不起眼的巴西也對印度的人口牌提出了質疑……

這場鬧劇結束后,印度又嘗試過多種入常的方式:

擴充軍備、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向聯合國展示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向美國、法國和俄羅斯簽下巨額軍火大單,來獲取支持;以自己的經濟優勢、人口潛力,向聯合國推銷自己……

每一次印度都獲得了盟友的“口頭支持”,但到了投票的時候,印度就知道那真的就只是“口頭支持”。

印度戲劇性的申請入常的道路,讓我想起了科舉制未興起前,寒門子弟想出頭的難度。

門閥制度下,東漢時期的寒門子弟想出頭,有多難?比印度入常還難。

1.門閥制度的祖先——察舉制的開始

自漢代秦后,西漢的諸多政策和法律都沿襲秦制。

在對人才的選拔制度上,起先也是如此,西漢初期同樣采用了先秦的軍功爵制。

可后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漢代皇帝們迅速意識到了這個制度的局限性——首先是追隨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的軍事貴族數量龐大,再者由于和匈奴與諸侯王的戰爭仍頻,許多新的大臣依靠著這些戰爭掙得的軍功走進朝堂后,其家族便開始掠取全國的財富,企圖壟斷朝政,與從前那批軍事貴族沆瀣一氣,甚至經常團結在以太后為首的外戚派麾下,給皇權的施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和危害。

于是,當雄才大略并且同樣深受其害的漢武帝繼位后,為了集中君權,給自己的領導班子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經過了一系列準備后,察舉制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可漢武帝怎么也不會想到,這個制度會最終形成一種新的階級與壟斷,影響中國政壇長達千年。

而這便是困擾兩漢乃至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制度的發端。

2.兩漢時期門閥制度的演變

何謂察舉制?

何謂門閥?

這個制度又為何會成為門閥制度的開始呢?

簡而言之,察舉制就是地方人才通過自己所在地的地方官的舉薦為官;當然,在察舉制頒行早期,地方官的舉薦只是入仕的第一步,還遠非一步到位;之后人才便會被分為孝廉,茂才,賢良諸項等級,然后通過試用考核方可為官;像是后來《三國演義》中孔明丞相怒罵王司徒時說他是“初舉孝廉入仕”,意思就在于此。

可以說,察舉制是皇帝成功集權和皇權擴張到民間的典范,讓皇帝可以更大面積,隨心所欲地遴選人才,還豐富了選才標準,使得又一批寒門人才得到了諫言皇帝,治理國家,開創盛世,發家致富的機會,一時可謂雙贏與官員選拔制度的一大進步。

可在封建王朝時期,君主的能力能決定99%的事,自私和貪欲也是人性中無法改變割舍的劣根性。正如同前文那些成為惡龍的舊軍事貴族一樣,這些通過察舉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寒門子弟其中許多人也漸漸長出了同樣的龍鱗。

他們也開始舍棄國家,本末倒置,只專注于研究如何發家致富,然后把一部分錢財拿出來,想方設法賄賂和他們一樣貪婪,自私的高級官員,甚至直接賄賂皇帝,博取歡心,制造、購買虛假的政績,以求仕途平步青云。

除此之外,身處在政治漩渦中的他們為了仕途長久,形成勢力,便把魔爪伸向了察舉制。

他們開始采用賄賂或是暴力手段脅迫地方官選擇他們的門生故吏和親戚家人為官,實現上文中所說的一步到位;那些地方官為了撈錢加上中國社會講究的裙帶關系,自身也往往難保客觀公正。

長此以往,那些出生于寒門的真正人才為了生存,踏入仕途,便不得不依附于這些腦滿腸肥的官僚,成為他們的門生,然后再通過不斷地諂媚與賄賂撈得一官半職,最后繼續充當他們新的馬前卒。

而上文中提到的這些官僚,便是早期的門閥,概括起來便是只知黨爭與斂財,頗似現代學閥的一群國家蛀蟲——察舉制已經漸漸變成了他們的游戲與黨爭,斂財的工具。

而到了王莽時期,由于王莽的改革將全國上下所有勢力全部得罪光了;于是,這些早期門閥們便開始傾盡家財大搞投機倒把,擁立自己心儀的劉姓宗王討伐王莽。

可以說,新朝時期的種種戰爭,與其說是王莽與劉氏諸王的不共戴天,倒不如說是王莽與門閥勢力的不共戴天和門閥們的政治投機與博弈。

最終,劉秀在這場政治博弈中勝出,東漢建立。

這是一場屬于南陽和潁川的門閥的狂歡,借此機會,他們終于成功將家族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謹慎的劉秀不是沒有察覺到門閥心里那點小九九,曾經在民間務農的他也深知他們的危害,因此,當門閥出身的大司馬張安世的五世孫張純帶頭建議他封禪時,他直接下了一道措辭非常嚴厲的詔書批判,敲打群臣: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編錄!桓公欲封,管仲非之,若郡縣遠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髡,兼令屯田!”

可他能做的也僅限于此了,門閥勢力終究還是太過強大,如果要和他們公開對著干,勢必會成為下一個王莽。

之后,門閥勢力在前幾代有作為有才干的東漢皇帝心中便一直是塊心病,可表面上他們還是只能不斷放縱、啟用這些門閥以確保政權的合法性和運轉。

而這種飲鴆止渴的權宜之計最終的結果是,當他們全部去世時,門閥勢力已經徹底無法解決了。

“公侯子孫,必復其始,賢者之后,宜宰城邑。”

在那段時期,朝野的大小官員已盡是門閥出身和門閥扶持的寒門子弟,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地位,他們還特別重視編纂家譜,講究世系源流;做官已經根本不需要任何才學,只需拿著身份憑證,證明自己是何家族,便能踏入仕途,平步青云。

不僅如此,全國的土地、財產也在東漢皇帝的默許下被他們巧取豪奪,任用私黨仆從乃至私兵蠻橫兼并,直至幾乎完全吃干抹凈;他們還在地方修建堡壘,儼然一副土皇帝的做派。

而在他們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四世三公”家族——汝南袁氏——在官渡之戰中完美避開所有正確答案的袁紹出身的家族。

而寒門子弟的處境則更為悲慘,例如滿腹經綸,能力出眾的王充,只因出身“細族孤門”,每每提出政治主張時便會遭到上司百般羞辱,最終不得已憤而辭官歸隱,王符也是如此。

后期有見識的東漢皇帝不是不想打擊他們,像漢武帝那樣重拾皇權,可這時的門閥已經遠比西漢初期軍功爵制度下的舊貴族要強大得多,不僅寒門子弟獨木難支,就算漢武帝復活、上身,也不好使了。

而這,便是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雛形,東漢,危。

3.魏晉時期門閥制度的演變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公元184年,由于實在受夠了門閥們的欺辱與壓榨,同時懷揣著對劉姓皇帝的徹底絕望,黃巾起義終于爆發,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從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出發,瞬間席卷了河北許多郡縣,整個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甚至一度包圍洛陽。

戰亂有時也能推動社會的進步,黃巾起義便是如此。由于不少門閥的根基都在地方,在農民軍滿懷仇恨地猛烈進攻下和堅持斗爭的三十多年中,他們輕則財源受損嚴重,重則全家老小一同被殺,家族滅亡;雖然黃巾軍最終失敗,但他們留下的這些地方權力真空,則給寒門子弟和一些野心家們留下了機遇,也讓中國的未來時局為之一新。

而在這些野心家里,最著名的當屬曹操。

在爭霸天下的進程中,曹操的口號一直都是“唯才是舉,不論出身”,也一直在踐行這個口號,這顯然觸犯了那些門閥的利益。

在那個門閥的權勢基本趨同于皇帝,甚至有時凌駕于皇權之上的時代,加之曹操自己的陣營中也有以荀彧為首,戲志才、郭嘉、荀攸等等為輔的門閥子弟派,曹操難道不明白這樣“蠻干”不僅會導致霸業不保,甚至有性命之虞么?

他當然明白,而他之所以敢于“蠻干”,甚至敢于給荀彧寄個空食盒導致其憂憤而死的底氣,就是利用黃巾軍留下的這些權力真空和踐行這句口號攢下了真正屬于自己的領導班子,同時又通過屢屢親臨前線作戰在士兵們心中樹立起了威信,從而牢牢抓住了軍權。

可權力真空畢竟是有限的,終有一天會被塞滿,而曹操想讓繼承人隨軍出征,以便在軍中繼續樹立威望的計劃也因曹植的貪杯誤事和曹昂的死宣告破產。

當抓不穩軍權,那些過去的權力真空里的自己人又逐漸演變成新的門閥時,以篡逆繼位,權力基礎并不牢靠的曹魏皇帝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是的,他們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向后退,繼續變本加厲學習前幾代東漢皇帝的“優良傳統”,出賣更多東西與門閥們達成交換,以求得到他們的擁護。

而這,便是門閥們擁立曹丕稱帝后,陳群便搞出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屬于門閥們的集體最后狂歡就此開始。

何謂九品中正制?

所謂“九品”,便是仿照察舉制將人才分為幾個等級的模式把人才分為九等,這九等分別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而中正可以理解為選拔人才的裁判,理論上由賢良的中央官員充任,又分為大中正與小中正。

具體如何施行呢?首先,朝廷下發選才需求后,地方官開始舉薦人才,再由中正將這些“賢才”編纂成冊,再根據其德行,才學將其分為九等,授予官職,在職官員則根據中正的考評予以提拔或者罷黜。

可見,九品中正制表面上仍然是一項由賢良舉薦賢良,唯才是舉的選官制度,且將選才用才的權力從地方收歸中央,相較于察舉制似乎是一項進步,似乎也有效鞏固了中央的權力。

但是結合上文,不難看出,此項制度的內核其實正是換湯不換藥的察舉制,絲毫沒有脫離其以人選人的主觀模式,皇權的施展更是相比于察舉制大大倒退,在那個門閥充斥于朝堂之上,權勢幾乎與皇帝無二,實際上不受制約的時代,此制度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難逃最終失敗的命運。

簡而言之,此制度的誕生,實際上標志著皇帝被門閥士大夫階級徹底架空,貴族政治的再度形成。

到了晉朝時期,情況更壞,因為司馬氏本身就是士族門閥的領袖,又是被門閥們推舉取代的曹魏;因此,在永嘉之亂前,整個中國政壇已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公門有公,卿門有卿”,面相大眾的選才選官制度徹底蕩然無存;除此之外,寒門子弟還要忍受占田制、八議、官當、贖刑等確立門閥特權地位的制度的壓迫。

面對如此黑暗的現實,一些反抗聲音也開始逐漸顯現,例如因相貌丑陋,出身寒門,屢遭門閥排斥羞辱的左思。

其人有一首五言詩,名《詠史》,其中便深刻揭露,抨擊了當時黑暗的現實:

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

列宅紫宮里,飛宇若云浮。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

被褐出閶闔,高步追許由。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在這方面與他志同道合的,還有鮑照等人,他們同樣也對門閥制度采取了激烈,辛辣的批判。

那么,已經擴張到極致,無以復加的門閥制度與門閥政治,又是何時走向沒落的呢?

4.門閥制度的沒落與總結

就在門閥們躲在洛陽城里繼續享受著這最后的狂歡,醉生夢死,不知今夕是何年之際,洛陽城外,302年,伴隨著氐族人李特在漢中首次拉起反晉的大旗,五胡亂華正式拉開序幕!

彼時的西晉,已經在八王之亂中耗空了國力,早年,由于三國時期的戰亂和瘟疫造成了人口銳減,西晉還不得不招撫數百萬五胡內遷來充實人口,長此以往,直至西晉末年,晉朝的北方漢族人口居然只占北方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戰敗與覆滅已成定局。

五胡亂華

很快,西晉“王師”便在五胡鐵騎面前屢屢敗績,毫無再戰之力,長江以北的大好河山也就此全部淪陷。

而在古代的軍隊中,破壞力最強的當屬游牧民族的軍隊,門閥在他們眼里不過是肥美的羊羔而已,什么權勢,什么學識,他們通通不在乎,于是在這場北方徹底的大洗牌中,全國一大半門閥給西晉做了陪葬,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他們的其他財產也在日后十六國的激烈爭奪中徹底化為烏有。

剩下的,跑得快的則以王導為首扶持著晉王司馬睿衣冠南渡,在建康建立東晉,就此拉開了經濟重心南移和南北朝時代的序幕。

而在南北朝時期,雖然南朝門閥依然如故,皇權更加弱小的東晉皇帝也更加依賴門閥的支持,甚至搞出了 “舉賢不出世族 , 用法不及權貴”的準則,士庶之間,實則天隔,還出現過朝廷大員乞做士大夫,卻被門閥羞辱的荒唐故事,以至于門閥與庶族通婚,都要被免官下獄論罪,北方的少民政權也逐漸漢化,變得依賴殘存門閥,或者搖身一變成為新門閥。

但是,從整個中國政治來看,此時的門閥制度和門閥政治已經是破碎殘陽,偏安一隅了;而在少民與漢人的逐漸融合中,北方的人口正在逐步恢復繁茂,新的希望已經悄然孕育,科舉制的前夜業已悄然到來。

未來,這些門閥將會發現,他們已是歷史的棄兒,新生的帝國再也容不下他們了,站在他們面前的是遠比他們最強大時要更強大的一股勢力。

那便是人民的汪洋大海……

歸根結底,其實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門閥勢力,說難也不難。

如果當時的封建王朝肯搞普及教育,設立學堂私塾與各類教育機構,再資助百姓入學,讓各類知識毫無保留地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大范圍流動與傳播,使幾歲的小孩都能通曉其理;同時舍棄以人治人的觀念,改為依法治國,限制,明確官員乃至天子的權勢與義務,門閥又從何談起呢?

可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些假設一旦實施,便勢必會得罪封建王朝內部所有既得利益者,時代的局限性決定了此路不通。

總之,門閥制度的產生與演變歸納起來無外乎那兩句耳熟能詳的哲理:

屠龍者終會變成惡龍。

歷史,一直都在螺旋上升。

文/驚鹿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記得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78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01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91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74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4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2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5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9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42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8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5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6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2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9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