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提到指甲刀,言必稱 Klhip ,這個美國設計日本生產的價值 500 塊的指甲刀用它的設計和故事讓很多人大為感動并買賬,知乎一大堆 XXX 元以下好物里總有人會宣稱這個東西雖然貴了一點,但它值得這個價錢。
報告君一直的觀點就是在沒有碰到之前,不會輕易認可或者推薦一個產品。于是報告君就去買了一個回來。
剛到手,這是什么鬼?這個包裝怎么像地攤貨?而且這種個人衛生用品居然沒有任何一次性的包裝來確保主人是出廠后唯一使用者?也許老外們心比較大或者說認為指甲這種身外之物無所謂吧。
拿出來之后,這個包裝也是讓我嘆為觀止。
有人說就是喜歡牛皮用久了以后的那種貼合度以及光澤。但能不能等我用久以后再說啊= =
好吧,包裝也是身外之物,拿出指甲刀以后,嗯,終于有點 500 塊錢的樣子了,啞光金屬有一種高檔感,分量沉甸甸的,永磁鐵的吸力也足夠,這個造型也足夠的吸引人。
關鍵是之前已經被無數人安利過,也閱讀了它的故事,創始人那種
『我不管我就是要做出好的東西來我上天入地下海找遍全球也有做出值 100 美金的指甲刀』
的精神也是讓報告君非常的感動。
報告君認同這個觀點。
我們應該創造市場,讓好的東西有存在的可能。
我們應該提升自己的欣賞水平和欲望,讓廠家愿意做這樣的產品。
但是這個東西是不是好東西呢?
試試吧。
這個指甲刀的賣點一是造型設計合理,二是刀口鋒利。
試著剪了一下手指甲、腳趾甲,確實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特殊的造型使得在操作的時候手更靠近指頭,這就使得指甲刀更加穩固,不會出現一用力跑偏的情況。
醫療級的 XXXX 號鋼材也帶來了無比的鋒利度,大多數情況下剪指甲都是一刀下,剪下的指甲存儲在刀內的小空間里,比起地攤上幾塊錢的沾衣亂飛的指甲刀來說好了幾個次元。
但作為一個自認為客觀獨立第三方的人,報告君不會只說廠家宣傳的賣點,廠家千方百計不想讓你知道的東西,才是報告君真正想告訴你的。
被吹上天的指甲刀材料,其實并沒有那么好。
買下來放了幾天以后,表面就變成了這樣:
店家的解釋是這是這種材料的通病。只要用布或者紙巾擦干凈就好。我們照做,確實改善了不少。
它的刀口弧度固定,也許更照顧歐美人的手指大小,對我國小姑娘來說,可能就需要一點一點一點的切。
它宣稱自己足夠鋒利,一刀下去絕對的平整,所以不需要上指甲銼這種東西。經過試用,它確實可以做到,但是那是僅限只切一刀的情況下,如果如上一點一樣你慢慢修整了,那么你的指甲很可能會 變成一個六面體或者八面體,而你無可奈何。
也許是老美天生的粗獷性格,他們不太在意轉軸部分那一定會出現的擦痕。但很多處女座估計會實在無法忍受。
沒有掛孔。我們最習慣的攜帶指甲刀的方式用不上了。
體驗完后,報告君開始思考這個 500 塊指甲刀的國內用戶到底是誰?
男人們?
可會帶指甲刀的男人大多數是掛在鑰匙串里,他們更傾向小巧便攜、外形規整的指甲刀,這種占地面積如此大又沒有掛孔的指甲刀恐怕很難被他們選中。
女人們?
女人確實是有包,可以裝進袋子里放包里。但我認識的愿意花這個錢來買指甲刀的女生,她們包里有好幾張美甲店的會員卡,剪指甲從來就不是會自己做的事情。而且這把指甲刀的刀口也往往并不適合妹子們纖細的指甲。
裝逼犯們?
倒是有可能。畢竟這個產品名聲在外,如果大庭廣眾之下拿出來確實能吸引到眼光。可是大廳廣眾之下拿出一把指甲刀來剪指甲怎么看都是沒有逼格的行為。
想來想去,這個產品在國內基本上沒有市場,或者說只是一個象征意義。它甚至都不需要有實物存在,只要幾篇文章,只要幾張圖片,只要幾個使用感受,它就能火遍網絡。至于身邊有沒有人用那都無所謂。
所謂的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卻都是哥的傳說,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