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往往容易忽略身邊的美好,余姚近在咫尺,我一直都沒想到要過去走走,總覺得那里太容易接觸到,故而總是未曾在意,甚至不屑一顧。
至于明朝一哥,我是崇仰的五體投地的,但完全可以在厚厚的書香中感受他的智慧和學識,與其在多少年后從文字中達到神魂交流,并沒有絲毫障礙。
但事實我錯了。人為什么活在這世界上?應該是眷戀吧,我覺著。眷戀這時間和愛戀纏綿的無形,更深層次的眷戀的應該就是有形之物了。例如愛情,精神交流至關重要,但如果脫離了彼此形體的接觸和溫存,或許就淪為純粹徹底的“柏拉圖”了,實在不多也是凡人所無法想象的。所以,旅游也是如此,人走在路上,去感受曾經的文字帶給你的第二重震撼,應該就是最完美的意義了。這也是人們在看了無數次臨摹畫之后還要不遠千里漂洋過海前往盧浮宮,去面對面靜靜觀看蒙娜麗莎的神秘微笑,透紙而出的淡而若無的燦然微笑,哪里是紙上賞析和臨摹圖所能比擬的,還有那盧浮宮的勝利女神像,從介紹我知道,她是提坦帕拉斯和斯堤克斯的女兒。她的羅馬名字叫Victoria ,但那又怎么樣呢?我無法真實的在空氣中與其遇見的話,我就沒有真實感,踏實感,我就無法確確實實把她的形象契刻在內心深處的藝術寶庫里,我更無法用我的目光眼神去撫觸她,她是長著一對翅膀,身材雕像屹立海邊山崖之巔的女子,她迎著海風,那前傾展翅欲飛之態,還有那被海風吹拂的衣裙貼著身體,可隱見女性人體的完美,還有衣裙褶紋構成疏密有致生動流暢的運動感,呈現出生命的飛躍。
那些希臘雕像充滿著生命,即使殘缺也是活物,但必須親自前往,讓自己的眼神與其膠著,方才能擁有至高無上的藝術感受……
我曾經寫給一位至交好友一篇小文,回應她的共游邀約:魚兒,我還記得,十二歲的我,初讀那首詩,從此就對那個城市產生遙遠的念想,之后歷盡所能閱讀關于它的所有文字,那是一顆星,那是一顆多么璀璨奪目的星,它就這樣靜靜在那兒,普列維爾的詩應該是:
公園里
普列維爾
一千年一萬年
也難以訴說盡
這瞬間的永恒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朧的清晨
清晨在蒙蘇利公園
公園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顆星
魚兒,讓我們一起出發,去到那顆星,懷揣一顆心。 @小魚兒
所以,我來到了陽明的家,到了這里,我才更深層次的明了你的“行知合一”理論。
事實我是俗人,我眷戀無形的東西,但更眷戀形神合一的有形的東西,清新的空氣,嫩綠的葉子,貼身流過的沐浴的溫泉,情人給予的熱吻,孩子滑膩肌膚,黃山的云海日出奇松怪石,遠方的巴黎的我景仰已久的盧浮宮圣母院鐵塔和大街小巷,無數次在紙面在字里行間用我的精神游歷,等我真的去到哪里,我可以在那里旋轉我的裙裾,我可以觸摸到堅硬冷漠矗立的鋼鐵實物,我可以用我的足尖踏入盧浮宮的大門,抱著我熱切的,溫柔的心呵,一點一點的用我的目光追隨那些藝術品,而后永久存于內心。
給予自己—豐盈潤澤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