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完《和時間做朋友》,收獲好多。在過去的一周里,花了八九個小時讀完這本書,很值得。這本書不愧為暢銷書,2009年到現在經久不衰,道理就在這書里面。
李笑來是本書的作者。從心理角度,獨特的闡述與時間相關的方方面面。接下來說說這本書給我的感悟。
感悟一
主動控制大腦還是被大腦控制來源于心智。
心智定義:即是指人們對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儲存,通過生物反應而實現動因的一種能力總和。一個人的“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后根據指導其行為。
一個人的心智是經過后天鍛煉形成的。什么時候明白心智不是天生的,是可以經過有意識鍛煉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生才是真正的開始。
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舒適圈,得過且過,隨波逐流,甚至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是哪兒。這種現象是被大腦控制了,心智不成熟。你才是自己的主人,你的命運由你自己來掌控,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腦控制。到點起床,按計劃完成任務等,這些都是你去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被自己的大腦控制。為什么我們遇到任務等會拖拉,因為心智不成熟,不明白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每個人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賴床,拖拉最終導致時間流逝,任務完不成,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感悟二
越長大時間是越過越快的。
書中有個例子說的極好。按人均壽命100來算,十幾歲的孩子才過完人生的十分之一,五十多歲的人已經過完人生的一半。十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人生才剛剛開始,當然不會覺得時間飛逝。而對五十多歲的人來說,已經過完人生的一半,時間寶貴。不同的閱歷,當然不能感同身受。盡管長輩給晚輩不斷的強調,時間一去不復返,但大多數晚輩包括我在內,都無從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才會有所感觸。
大人教育小孩珍惜時間,除了直白的告訴小孩,時間寶貴等,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小技巧。七歲前后幫小孩記錄一件他印象無比深刻的事情,兩三年后當他抱怨時間太慢時,就把這個記錄翻給他看,而后再過三五年,再提醒一次。這樣的體驗,會使孩子永生難忘,最重要的是會影響他此后一生對時間的精確認識。
感悟三
時間的付出決定聰明程度
“笨鳥先飛”其實是一種聰明的行為。為了掌握一項新技能提前付出時間,難道不是聰明的嗎?
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新事物接受能力,機體反應能力等都是人各有異的。就好比汽車耗油量各不相同一樣。同樣的的路程,有的車耗油量只有三分之一,而有的車耗油量卻有二分之一。試問這樣的情況能改變嗎?當然不能,那怎么辦?學會接受,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方案。李笑來老師在書中講述自身經歷,他身邊有朋友晚上只需要休息三四個小時,第二天照樣精力充沛,而他本人非要休息八個小時才可以。最后他花了將近兩個月時間做調整,上午十點休息半個小時,下午二點休息半個小時,晚上六點休息半個小時。這樣的規律也為他晚上爭取了不少時間。切忌盲目跟從,適合他的不一定適合我們,適合我們的也不一定適合他。
在大部分人眼里,我不會的他會就是聰明,其實不然。他會或許因為他提前花時間下功夫了,而你不會或許你之前就沒有接觸過這個領域,對你而言就是全新的。這也是為什么會有下班時間是拉開距離的因素之一。花時間學一門新技能,在未來不起眼間的某一瞬間對你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END……
點贊是最好的喜歡,關注是最大的支持。
我是蟈蟈,寫寫生活小故事,讀后感,干貨。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歡迎來我的小屋做客,我們一起成長,用文字記錄我們走過的歲月,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