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人怕是少有不偷懶的,其中以濁某為最。作為偷懶一派大師,若論起偷懶的方式方法,濁某可以連成篇講三天三夜,只是偷懶終究無意義。
行文至此想起的是近日網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主題是“遠離劣質勤奮者”,核心思想是“人為了逃避內心的極盡,會去做的有很多,甚至包括身體上的辛勞。”。這篇文章我認為有道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也遇到過許多類似的例子。那些人們每天都很能忙,似乎目標永遠滿滿、全部身心投入到事業之中,然而最終的結果卻常差強人意。反而是面對失敗,他們能顯得十分從容。這其中有部分是上文所說的那樣,為了逃避心的勤苦而不惜以身的勞頓為掩飾。
上述可謂是極端吧。我想我們大部分人(包括濁某)都處在相對中間的一個層次,即有時候能勤奮認真,有時又對很多事情抱著一種彩票心理。
我相信去買彩票的人很少不懷揣著一夜暴富、從此無憂的心理。哪怕你平時不會如此想,可購買彩票、開獎的那個瞬間,怕是很難不如此。這種彩票心理反映到日常生活中便是種種圖快與急躁的表象。比如買下一本書就認為能夠讀完、比如剛開始下決心減肥就以為自己已經減肥成功、比如平時不著重積累,卻又幻想著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們的人生大多這樣,不缺乏善始,常缺乏善終,回避著腳踏實地的付出,盲目地將一切歸罪為運氣。
急于求成的心態常會縱容、滋生出意圖偷懶、取巧的方式方法。然而事實最終會向你證明,所有的偷懶、?;罱K都會付出更多代價。
這一點在軟件工程界尤為明顯。眾所周知軟件的開發常有Deadline,即到期必須完成。為了一時能“盡快”完成任務,程序員們有時會采用“偷懶”、“不太正規”的方法先讓程序跑起來??瓷先ヒ磺姓?,完美無缺。 然而血淋淋的事實會一次又一次懲罰我們,到最后Bug百出,必須加班加點擺平的,恰恰是當初意圖“省事”而寫下的代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人若是腳踏實地,雖然一定會遭受幸苦才能有所成就,但他遭受的幸苦定然是坦蕩、充滿著回報的。這與投機取巧者截然不同。
更進一步說,因為腳踏實地,不僅僅收獲的是事業上的成就,還可能讓心靈更趨于完整。因為問心無愧,所以毋須諂媚的緣故。那些想著偷懶耍滑的人,自然容易去鉆營、托關系、走后門。一旦鉆營、托關系、走后門了,那么他整個人又如何能不因此而卑微、諂媚呢?
這個道理是我從長輩那里聽來的,自然正確。只是說易行難,讓濁某去做,還是十分困難的。
201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