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亦師亦友的DS說:
“嘿,我發現了碎片化時代大家都在淺閱讀,并沒有真正深入思考。而那些堅持深度閱讀思考,看了很多書的人,把知識研究透了再出來分享的人往往受到了更多的歡迎,而這一類人在未來的價值也將越來越明顯。”
比如,在我們共同的圈子里,李善友教授就是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他創辦的混沌大學更是集結一批想要了解這個商業時代互聯網圈里最前沿的知識。他的每一次大課,都能迎來超級多的學員不顧一切,不遠萬里來參加。每一次講課的學費收入,打賞收入更不用說了。
李善友教授就是深度學習后,把物理學知識、量子理論等一些科學理論打散、重組,再與商業知識結合,從而有了善友教授的《認知革命》、《新學科與互聯網世界觀》等系列燒腦課程。這些課程既讓人開腦洞,也讓人不斷認識到自己思考的局限性。
為什么他的課特別開腦洞?他每次開課,一講就是兩天,而這兩天的課程都是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潛心閱讀、學習、思考轉化而得出來的。
這大概也是為什么一直以來很多人反對碎片化閱讀,提倡閱讀原著、經典著作的原因吧。學習時間的保證,能給予你更深入思考的機會。
當然,更重要的也是你必須要能夠實踐,不斷鞏固你所得出的真知,然后分享出來。
2
深度思考之后,你可能會逐漸梳理自己學習體系,把所有相關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思維方式。
網名“同人于野”,前物理學家,現科學家萬維剛的“精英日課”,就經常分享他閱讀完一本國外書籍后的感想,為我們提供不一樣的解讀視角。
比如他今日談到的中文書名叫《巨富》一書提到:
現在一種普遍的“致富”模式,就是設法把過去只有富豪才能享受到的服務普及給大眾。新一代巨富同時也是個人奮斗的結果——他們往往出生就開始競爭,贏了起跑線,然后一直贏,贏到今天。這些巨富雖然得到來自家庭的幫助,但最主要的財富都是自己工作賺來的!
世界的大趨勢,是貧富差距將會越來越大,而作為普通人還有什么機會?首先必須得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真正的巨富大部分人生活很正派,工作很努力,思想很先進,賺錢不是主要靠腐敗,而且都有遠大理想。
同人于野以“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之前發表過的文章也常常引發大眾思考,掀起諸多話題討論。我想這都是得益于他的閱讀并不是淺嘗輒止,而是深入地閱讀、思考、理解所看到的觀點。
3
“你每天看那么多文章,可以轉述出來嗎?”
我尷尬地笑了:“剛看完或許可以,隔幾天可能就慢慢遺忘了,只能記住那個人,那個標題。”
”你就是在淺閱讀。“
判斷自己是否是淺閱讀還是深度閱讀的方法,如此簡單,也就是要把別人的知識變成你的知識。也正是為了此,我們要不斷借助各種學習工具:思維導圖、印象筆記、手賬日記……
“以后,你每天把你看的文章通過語音轉述給我,看看你能說出多少。”
同樣,如果你愿意,我也邀請你一起玩這個游戲,把你每天看到文章通過語音轉述給我,測測自己記住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