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中的第二篇 讓人喜歡的六種方法,一個大標題很吸引我,畢竟比起讓人討厭誰都想讓人喜歡。有的父母給孩子物質條件,有的父母給孩子精神食糧,而我一直認為,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從小的陪伴和教育,教會她如何獲得身邊人的喜歡。當然,小孩子的這種受歡迎不是要她成為討好型人格,是指對她性格興趣的培養,在無形中可以具有吸引到別人的注意。
下面羅列出六條原則:
處處受人歡迎的秘訣——原則一? 真切地關注他人
給人良好印象的簡單方法——原則二 微笑
避免麻煩的方法——原則三 記住,一個人的名字是任何語言中最甜美、最重要的詞匯
優雅談吐的簡單方法——原則四 做一位優秀的聽眾?
吸引他人的方法——原則五? 為他人的利益說話
讓人立刻喜歡你的方法——原則六 讓他人自覺重要,且必須做得真誠
這六條原則總結得都很到位,但是讀第三條?原則引入的故事時,總感覺有些變扭。它的意思是記住別人的名字很重要,讓別人感覺到被重視,會很大程度上增加自己的機遇。這也沒錯,可是,在我們國家,我覺得記住別人的“姓”更重要。這種知識還是應該“因地制宜”,作者是美國人,他們直呼父母的名字也沒什么,所以該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在我們國家的職場中,對上級、對前輩都是“姓”+稱呼,否則覺得怪怪的。
還記得去找系主任簽字,剛入校第一次跑辦公室?,禮貌地敲了敲門,工位就一位老師,“老師您好,請問荊xx教授在嗎”,那位老師抬起頭,很不情愿地回答“荊主任不在”,而后的回答都是不知道。被那位在工位上老師冷冷的態度給憋紅了臉,反思了半天,終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許,一句“老師您好,荊老師在嗎”,得到的回復態度就會不一樣。在那件事情之后,關于對別人的稱呼引起了我的注意。還有一次,老師讓我去找王院長簽字,雖然不知是哪個王院長,我還是應了下來,學校官網查了礦大的王xx院長,看是管理學院的就準沒錯了。
特此,在此處對第三條原則做出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