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說起我的朋友,可能分幾種發小、閨蜜、網友(哈哈,沒錯,網友)!
? ? ? ? 說起發小,我突然開始例數,一直保持聯系能稱為發小的大概有三兩個。一個是男生,從小學一直到研究生,我們都在同一個學校上學(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青梅竹馬”哈哈)現在在寧波,自己經營著一家生態農場,養鴨種水稻。可能你無法想象一個剛剛畢業的研究生,帶著妻子全身心投入到一個民營鴨廠,連續約七八年,每天四五點鐘起床,中午簡單睡一下,到了臺風天有時還連夜工作。他利用讀研時積累的人脈,為自己經營的鴨廠建立了合理的免疫接種和飼養計劃,使得鴨廠免于疫病威脅而順利運營。隨著鴨廠的順利開展,生態農業的想法在他腦中也漸漸成熟,開始實施。這張棒棒糖和去年的蝴蝶,都是她女兒執筆設計,他實施,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女兒。
? ? ? ? 實際上我的這位發小在上學時期并不是很突出,而今天提到他也是因為他抱定目標,踏踏實實的實干精神時刻在鼓舞我,告訴我人不一定出類拔萃,但找準方向堅持做好一件事,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 ? 第二位發小是一個女生,目前定居青島,我們是那種無話不談,哪怕20年不聯系都不需要任何寒暄,直奔主題的朋友。每每見面或者微信聊天都有一樣的心有靈犀,從不怕在對方面前丟臉,哈哈。
? ? ? 大概在2007年左右,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小學的同學都陸續聯系上,他們在老家的、在國外的、在全國各地的都有,只要回到老家都會聚一聚,聊一聊生活和工作近況,聊一聊這些年的變化,一起追憶一下小時候的囧事,相互揭短,一起大笑。這些年都各自有了孩子,必然相聚也減少了,彼此的聯系和關注基本是在微信里。
? ? 說起閨蜜,那是各個階段都有,常聯系的有四五個,高中不同階段的、讀研期間的、上班后的。總之還是保持著不同的聯系。
? ?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大概兩三年,就是從懷孕到孩子兩三歲這段時間,或許因為需要適應家庭成員上的變化,感覺整個人精力都在家庭和工作上,幾乎沒什么時間跟朋友聚會。 ?
? ? ?我的第一批網友大概是行業群里的一些朋友,當時對所謂弱鏈接沒有概念,只知道通過我們的行業群,了解到全國各地本行業有關的技術情況、體系運行情況等,幫助一些行業伙伴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和應對不同問題的能力。第二個轉折點是遇到葉武斌老師的“易效能”,開始了解時間管理、開始了解弱鏈接、開始明白那些一天到晚精力充沛的達人每天都如何安排時間和管理時間。。。。,當時也是第一次認識了阿果!當這顆種子種下,大概過了一年,開始報名阿果的思維導圖課、ME+自我提升科、精力管理精品課等等,最大的變化來了!我的朋友圈開始更新,真的在更新,加入了很多每天早期打卡、認真為孩子做早餐、潛心研究育兒并樂于分享、讀書分享、運動分享的新伙伴。而你知道,圈子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我的觀念開始改變,我的生活開始改變,注重時間的合理安排,利用思維導圖整理思路和幫助小朋友學習、堅持學英語、每天利用碎片時間多一些新知識。。。。。。。。總之往前推5年,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朋友群體之一就是我的微信朋友圈,我的弱鏈接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弱鏈接中的個別,會因為我們彼此的需要變成強烈建議,進而更進一步發展。
? ? ? 感謝朋友,感謝圈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概是有道理的!感謝遇見我們這群一起筆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