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瀟灑姐出了一本新書,必然是要入手的,有簽名版,嘻嘻,那必定是簽名版了。可惜年前下單得比較晚了,來不及發貨,年后才收到,不過想來過年期間發生的種種,加之瀟灑姐書中的內容,愈發讓我相信也許就是命運讓我晚點看到這本書,讓我對于人生有了更多不一樣的想法吧!很喜歡瀟灑姐的前言部分,那種真實的窒息和恐懼感我也有過,卻不太懂得如何描述,瀟灑姐的文字,讓我能夠感同身受,又讓我有種找到了同類的感覺,所以瀟灑姐這個前言的標題真真是扣題啊。我曾經有過難找到同類的糾結而矯情的感受,每當這個感受出現我都喜歡聽孫燕姿的《同類》。今天看完瀟灑姐的書再聽這個音樂才發現,自己當時理解的同類過于矯情了。自己沒有找到同類,源于自己還夠上她們的同類。?
她看上去得到了計劃中的一切“我一直都在問自己,是不是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活法的步驟:1. 觀摩活法;2.研究自己;3.發現意義;4.踏上征途;5.循環往復。
是不是特別簡單。我看到的時候也覺得超級簡單,自己細細想來,道理簡單也容易理解,也許能否做到就沒有那么簡單容易了。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按照步驟回想,連第一步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做到了,忽然間自己的年齡,有種心驚的感受,一種迫切的緊張感。觀摩活法,最起碼我要確定自己想要的是哪種活法,對照自己的榜樣(突然感覺這個詞好陌生哦),分析自己與榜樣間的差距,深刻反問自己這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在路上行進,中途偶爾停歇偶爾遲疑,循環往復的堅持下去。我想堅持一次,因為姐妹生病的事情,以前的我從未想過的事情,開始偶爾浮現腦海,若隱若現,我描述自己的第一個關鍵字“矛盾”也體現的愈加明顯,我會時而感到時間緊迫,愈加珍惜時間,加速成長;時而完全放縱自己沉迷在言情小說中,只為逃離而沉迷,我內心的矛盾加深,可是自己又沒有找到有效的方式來緩解。
還有人會問,如果把一切都計劃了,那么生活中的驚喜呢?事實上誰也無法計劃一切,只能籌備好基礎條件——計劃負責“萬事俱備”那部分,驚喜負責“東風”那部分。生活的現狀是所有外力和內力共同選擇后的合力,是所有變量疊加經過意志決定后的共同結果。計劃就是大局觀和整體結構,是去處,是意義,他們才是最重要的出發點。我一直隨性而為的原因就是這句“如果與驚喜”,看完瀟灑姐的話內心真是想說,活得不夠明白,想得不夠徹底啊。我總是安慰自己說,不要過于計劃,否則人生還有什么樂趣,你還能體會到意外的驚喜嗎?那我少了多少意外的快樂啊。之前和姐妹們出去玩,我不是跟團就是當甩手掌柜,因為這樣貌似處處都是驚喜。偶爾想來總感覺哪里不對,又找不到哪里不對,今天想來是我的旅行缺少了那種了解與認知之外的驚喜,我所謂的驚喜其實是因為無知帶來的知道了而已。這種驚喜怎能與計劃與認知外而獲得驚喜的純粹與震撼相比呢?想來我是把無知當做了驚喜,在這個年齡還犯這種認知的錯誤實在是……,不過還好現在的我發現了。
當初每一個輾轉迷茫的選擇,都可以使用歸納法清爽地分為四大要素:追求、痛苦、啟迪、決定性瞬間。而其中最神秘的,一定是決定性瞬間。與其說是那些時刻召喚了人們,我寧愿相信是人們通過漫長的執念召喚出了那些瞬間。
人往往確實有些重大決定是瞬間決定的,我是平常人,可是平常人也有自己的重大決定。比如我畢業的時候義無反顧的要進去化妝品行業,因為我喜歡瓶瓶罐罐,在這瓶瓶罐罐中我隱約能看到的是一張張美麗的笑臉。工作近5年,對于自己的認知也愈加明晰,我確定自己喜歡文字,想一直與文字一起,故而工作也開始逐漸轉型。每次的決定在我身邊的人看來都是一瞬間的事情,我也感覺是,事后想來是源于長期關注與對于自己認知的加強才做出的決定。這種決定看似瞬間,卻潤物細無聲。
如果不刻意想辦法,Tomorrow is a same day。
看到的這句話時,猛然想起我曾經特別喜歡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總是讓我相信明天一定會好的。也許當我漸漸長大,現實并沒有這樣,這句話就慢慢遠離了我的腦海,我喜歡瀟灑姐的這句。我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感覺自己的每一天好像都是一個樣子,懶得起床、匆忙的吃過早點、忙碌的工作、夜晚回家、看電影刷微信、吐槽雜七雜八等等。有時候自己甚至懷疑自己就像生化危機中的假人一樣,每天按照固定的程序生活。實話每當看到這類電影的時候我內心都有種深深的恐懼,害怕電影中播出的就是當下我正在經歷的。我只是有感觸而已,謝謝瀟灑姐的這句話,讓我更明晰自己現在真實的情況。我是一個如此喜歡新鮮感的人,長時間如同靜止般的生活讓我找不到方向,貌似好像每天都沒有什么可以開心的事情,有甚者居然也漸漸不知道該如何愉悅自己了,這挺可怕的,生命最怕的就是沒有那抹鮮艷的色彩。
我還知道,“人一切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每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都會默默的點頭認同,卻從未認真的想想自己為什么認同。為什么認同又不思考呢,因為我怕痛,也怕對自己愈加憤怒。從小學開始就學習英語字母,初高中我的英語曾經還是不錯的,可以說曾經也優異過。這些都抵擋不住高考中我英語的滑鐵盧,讓我憤恨吧。從那時起,我就基本就放棄了英語,大學也就是看看劇。卻不會認真的學習英語,哪怕偶爾認真一下,我總是無法堅持下去,總是想放棄。可想而知,我的英語現在到底有多差了。所以有時候姐妹之間說起工作,提到英語,我的態度都會隱約變得很奇怪,內心總是有一絲絲煩躁,想來是憤怒了,對自己英語無能的憤怒。今天把這種感受寫出來的原因是我想正視這個事情,不再逃避,既然因為不好而憤怒,那就好起來嘛,今年的新年愿望加上一個英語,網上說英語流利說要掌握5000個單詞左右,看看剩下的時間,估計我每天要記20個單詞才可行。不想對于自己無能憤怒,就奮發起來吧!
我停了幾秒回了他:”我最懊悔的事之一,就是年輕時候,以為這些都離我太遠。“
我不知道的其他人怎么理解的,我依據上下文想到的就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工作吧。我是從培訓講師轉為培訓助理,再做到市場策劃的。做培訓助理的我了解并基本掌握了培訓整體安排與進度的掌控,做市場策劃是我了解到了一個行業中一個品牌運營的主要支撐點。那個時刻我開始意識到原來其實想要了解一個行業一個公司,其實最好的職位是總經理助理。我的一個朋友畢業第一年做的就是這個職位,理所應當,她了解到的、觸及到的,比我知道要多要細。我們是同一年畢業,因為在最初工作意向的不同,引導我們工作的走向也不同,我因后面的機緣巧合也走向了跟她相似的工作。在這種不同中,我親身印證了,工作做到好與壞沒有捷徑可走,然而想要了解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公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還是有捷徑的,助理這個職位真真是一個好選擇,可以迅速了解公司的大小事宜,從中可以斷定適合不適合自己。
無論我們的生命還有三個月,三年,還是三十年,難道不都是有限的嗎?三年難道才應該珍惜嗎?三十年難道就應該稀里糊涂過下去嗎?我們無論現在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本質都是向死而生。趁早精神是:一個人應該有信念、有權利、有能力、有方法按自己的意愿過一生。當初寫:“要么旅行,要么讀書,靈魂和肉體,至少有一個在路上”這樣的句子,就是為描述朝向終極理想路上的某點,因為旅行和讀書通常是通向那點最接近的手段。還有另一種手段,可遇不可求,通常是高峰體驗,是一顆圓滿和一刻空無,或是憤怒和狂喜,或是瀕臨瘋、瀕臨死。人們為追尋它們找到一個方法,就是預先寫入Bucket list,遺愿清單。
以前的我,確切的說,哪怕是去年2015年的我看到這段文字,也只會匆匆掃過,嗯,有道理。可是今天的我感觸頗深。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一個勇敢的人,事實發現自己還是蠻懦弱的。為什么匆匆略過,因為從來不敢正視。現在卻逼得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我最要好的姐妹生病了,在一切美好正緩步走來的時候病了,病的那么突然又迅猛。去年看什么《滾蛋吧,腫瘤君》,現在的她居然也湊熱鬧生病了,我心里時常想來就酸酸澀澀的。實話,她已經接受治療了,可是有時候還是恍惚的以為她沒有回廣州,只是請假在家玩,而不是病了。記得有次她微信跟我說,她現在想的比較明白了。人其實就算不生病,也許也會有其他的意外,現在她好好聽醫生的話、配合治療。10年20年都不成問題,再說醫學還在發展,后面會有更有效的藥。未來誰會怎么樣,誰都說不準。因為她,瀟灑姐的這段話我理解的更深了,那條路是我們每個人的歸路,有長有短、有精彩有平淡。我們改變不了歸路,那就讓這條路上開滿鮮花,當我們回首往事時,不留遺憾。
親愛的,加油!本來還想說因為介紹這本書給你,所以寫的認真點,可是思緒還是太亂了,希望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