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一定比工作辛苦嗎?
是不是你會刻意強化那些創業的失敗?
你會不會是為了合理化你的認知而說工作比創業辛苦?不然你不就成了個選擇辛苦工作而不選擇輕松創業的傻子?我們往往會盡力合理化自己所做的事。(大盤不好,房價太貴,在虧股和不買房時會這么講)
工作不用負責任,創業要全權負責。
當時巴菲特在講解財商方面的相關知識時,有個學生向他請教:“您能不能講一些有關您投資失敗的一些經歷呢?”
巴菲特聽后微微一笑道:“我們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講這個的。”
他投資失敗的經歷可能也有很多,還是歷史選擇了遺忘罷了。
你在自我合理化和避免認知失調的過程中,你在做什么?
比如我們每個人都傾向于和身邊最親近的人差不多的水平,一個寢室三個學渣一個學霸,學霸肯定不太好過,不一定要改變,但起碼我們先去認識到這一點,特朗普如果只有幾百萬美元,他可能會不想活了,因為他的目標起碼也是幾十億啊。再比如美國硅谷,市值十億美金以上的公司被稱為獨角獸公司,如果你是硅谷企業家,那你的目標可能是十億左右,但如果你在特朗普身邊,可能目標就是幾十億了。
有沒有人賺得很多卻一點也不累的?
北京拆遷戶,頂級黑客,暢銷書作者,發展線下直銷,自己坐等。
接受新的事實而產生新的知識。與之相反地為不斷合理化自己的狀態,排斥新生事物。
比如你認為別人肯定特別幸運或者天賦異稟才做到那些的,而我只是個普通人,以此來掩蓋自己的不努力,而下意識忽略學霸的努力;當然也有人強調學霸的努力而不去承認學霸的聰穎之處,以此來不承認自己的智力不足,不過,在學霸貓看來,人人都是平常人,都不過是后天發展形成了不同的自己。
我們對此能怎么樣呢?顏布施就好了。
記住,上網的目的是為了接受新的知識。
有錢人有什么不同呢?也只是有錢,對錢的思考方式不同罷了。
設定,想法,感覺,行動
造成人的三觀不同的差異。
通過別人講話可以了解到他的內在設定。當然我們也可以反思自己的經歷,了解自己的設定。
每一個討厭他媽的女孩子最終都成為了他媽媽的樣子。
人類的學習是一種典型的模仿行為。
學得更多是演給他看的。
特殊事件:運氣好,第一次賺很多錢/運氣差,第一次賠本了。
小時候看新聞聯播覺得有錢的都是當官的,因為只能接觸到這些,于是設定就是當官,成為市長等。
因為只有這個設定,小孩子相當宇航員,科學家也是一樣的,只有這個設定。
很多女孩子都曾想做個女白領,因為看都市劇只能了解到那幾種設定。(東京女子圖鑒)
曾子墨(鳳凰衛視)迷金融投行等,每代人小時候都有各自的設定,那個時代都想當個華爾街金融家。
這個設定流傳甚廣。
但考敗來浙,這個設定改變了。
義務,溫州,浙江的老板,一個有正式工作,一個開廠辦生意,那里的人多是中國的隱形冠軍,你的同學會悄悄告訴你:“我家也沒多少錢,就是開了個圓珠筆心廠,中國的圓珠筆基本上都是我家做的。”
溫州的那些小的農村,每家每戶都是搞五金件的,而有的地方做童裝,包攬了全國的多數生意,那些同學都表示:家里有個幾千萬很正常啊,我們家很窮的,就那么點錢。
這是我在浙大了解到的很多同學的情況,在金華娶親,是拿扁擔挑著金條去的。
浙江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
無戒365訓練營極限挑戰第7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