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了兩個節日,教師節、七夕節,關于禮物的話題,眾說紛紜。
怎么說呢?對于教師節,我希望孩子和家長送尊重、送配合、送執行力。
作為學生,上課認真聽課,課后認真完成作業,遵守紀律,配合學校里的活動,這是他的本職。作為家長,做好家庭教育,配合老師的工作,從內心理解并尊重老師,比什么都重要。
比如,老師也是一個平凡人,并沒有三頭六臂,有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一些小情緒,在沒有面面俱到的情況下面,家長要多理解老師。這種尊重呢,也應該表現在平時對孩子的引導上面,一定要在孩子的面前多肯定老師的付出和努力,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的付出,當家長在孩子的面前由心的去理解、贊美老師,這樣,孩子一定更加配合老師的教學。
另外,就是家長要傾聽老師的反饋,努力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其實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有時好有時壞,對于老師的反饋,有些家長就會選擇踢皮球,他覺得孩子交給了老師,老師就要包干,甚至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也不管不問,這往往就會讓作為老師的我們很無助。
在前幾天的教師節,我特別表揚了在綏寧奶蜜鹽讀書會里參與共讀的家長:在節日里,看到家長能和孩子齊頭并進,堅持學習,讓學校和家庭合力護航,這是老師收到的最好的節日禮物。這些家長的孩子,自然的也會讓我更關注他們。
張文質老師在《奶蜜鹽》一書中寫到:父母對學校的事物越關注越參與,孩子的學業成績就越好,孩子的成長也會越好。這是真的!這樣的禮物效果更好。
至于七夕節呢?我覺得最“高光”的節日問候,就屬那句:老公,你今天共讀打卡了嗎?然后我老公故意說:“今天過節不送禮,送禮只送打卡禮。”然后,在一片笑聲中,老公跑到臥室里關上門打卡去了。在我加入奶蜜鹽讀書會的這三年,我每天打卡,從不間斷,后來慢慢地把我的母親、老公、老公的姐姐、姐夫、妹妹、妹夫“策”到讀書會的群里,并不斷旁敲側擊督促他們打卡。以致于,后來,老公一見到我就主動“匯報”,“今天我共讀打卡啦”,或者說“哎呀,今天還沒共讀打卡,馬上馬上啊”。那一瞬間,感覺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太可愛了。共讀,成了我和家人情感鏈接的紐帶,也是送給親朋好友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