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讀到了一本書百歲人生,給我帶來了更多思考,昨天的寫的文章文末我也向大家推薦了此書。面對未來,尤其是退休后40年的時間黑洞,我們應該如何度過這漫長的退休生活,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也可以現在思考一下如何面對未來更加長壽的人生。
本書作者:
林達·格拉頓(Lynda Gratton)是倫敦商學校的管理實踐學院教授,也是世界上關于人力資本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她的書已經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她的研究組織“未來的工作”,以及每月通訊“熱點”,吸引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追隨者。 林達也是世界經濟論壇的成員,每年都會參加達沃斯論壇。
安德魯·斯科特(Andrew Scott)是倫敦商學院經濟學院教授和副院長,牛津大學萬靈學院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成員。先前在哈佛、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以及牛津大學教書。除此之外,他在英國政府、下議院、英格蘭銀行和英國財政部做顧問,并定期為世界范圍內的公司提供經濟環境信息簡報。
本書簡易思維導圖:
本書最佳觀點:
傳統的三段式人生: 上學、工作、退休三段式的人生被替換成多段式人生。
多段式人生被分為兩類:
1.對于之前所做的職業感到厭倦,想換個工作。或者本人不想改變,但被行業顛覆了。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改變,我們都需要學習新技能,構建新的人際網絡,展開新的職業生涯。
2.有些人的人生不同階段希望實現不同的平衡,比如之前的工作都是為了錢、還房貸、攢養老金。幾年后,你想放緩節奏,不想那么忙碌,這一個階段被稱之為“探索階段”。放空自己,給自己一個GapYear,去旅行放松一下。之后進入下一個階段,就是“創業階段”,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滿足日常開銷即可。
人生的重新探索階段:
你可能在60歲左右,重新回到學校,重新學習,很多技術已經發生了改變,年輕時學的東西,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需要進行知識更新、知識迭代。后續會有大量這種幫你升級、更新知識的學校伙食網校、夜校應運而生。在轉型的過程中,會進行重新的洗牌,包括你的人際交往也會重新洗牌,你會主動接觸比你年輕的朋友,與他們廣泛交流、學習,以便適應新時代的轉型需求。
人工智能的出現大量職業將會被取代
人工智能的出現,會使未來社會分工出現更嚴重的兩極分化,這種現象被稱之為“中間行業被掏空”,最頂層的、需要大量原創性工作的行業、教育業等會被保留,原創性行業會被保留,內容生產者或許在人工到來的時代,成為最有競爭力的那一批人。智慧型城市和超級大城市的行業資源優勢、人力資源優勢會越來越分明。人才匯聚效應會更加明顯。
終生學習、持續升級、連續迭代是未來人生格局對個人成長的必然要求
你的學習、經驗、知識甚至是三觀都將會被重新梳理,反復被顛覆和重建,將會成為一種生活的常態。你將在未來不斷被刷新,不斷被改變。
重新定義老齡化:
人們對“老齡化”這個概念理解并不準確。大家都知道人口平均壽命在增長,但重點都放在老化上,忽略了長壽這個角度:人類并非年紀越來越大,而是活得越來越久。
未來看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還可以學習更多想學的東西,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才不會因為壽命延長而孤單,60歲重新回到學校,70歲再去創個業,80歲寫幾本暢銷書,在未來都會成為一種常態,人們會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重新洗牌自己的認知,通過不斷的學習升級自己的觀念和知識架構,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或許,我們的婚姻也會因此發生新的轉變,一切都會在轉型或轉變中,獲得新的機會,激發出新的可能性,收獲更多意外的驚喜。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這種古人的人生境界將會被未來的百歲人生徹底顛覆。你的選擇更多元,隨著經驗、閱歷的增長,你的選擇也會變得更慎重。同時,缺乏專業技能的低收入群體,有可能在長壽的人生中,體驗不到快感,依舊在三段式人生中惡性循環。依舊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幾乎體會不到百歲人生帶來的無限精彩的可能。
禪定時刻
** 山就在那里,路也在那里,歇息片刻還得要出發。想清楚自己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能和無窮無盡的塵勞,內心翻滾不休的情緒對戰,反而覺得一下子安寧了許多。長路漫漫,我們繼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