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公眾號:自由行走的星座(id:youtiji)
東非野生動物的遷徙,要經過坦桑尼亞和肯尼亞兩個國家的領土。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應該算是角馬的故鄉,因為全年四分之三的時間,它們都會生活在這片廣袤草原上。只有每年的7月至10月間,才會逐步遷徙到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
角馬群一年四季都在不斷的遷徙中,它們遷徙的大概路線,恰好與兩個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邊界基本重合,距離約3000公里,并且年復一年的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順時針運動。
在整個遷徙途中,有80%以上的時間是在坦桑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也就是上圖中坦桑尼亞境內深色部分。在7、8月份到達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交接處:馬拉河。遷徙隊伍通過馬拉河也被稱為:天國之渡。也是很多人理解的動物大遷徙的主要場景。這也是每年7、8月全世界超過20W人涌入肯尼亞馬拉河邊看動物遷徙的原因!
在漫長的旅途中,動物們將經過塞倫蓋蒂的三個主要的棲息地--南部草原(包括矮草原和長草原),北部林地,以及格魯米提河、塞隆勒拉河、以及北部的馬拉河地區。
過了馬拉河以后,就進入肯尼亞境內,也即是著名的馬賽馬拉草原!在馬賽馬拉,動物們將會割草2個月左右。為什么是兩個月?因為馬賽馬拉面積大概1500平方公里,只有塞倫蓋蒂草原的十分之一左右。近300萬頭動物兩個月就把馬賽馬拉啃的差不多了。割草機們9月就要向南重新越過馬拉河進入塞倫蓋蒂,開始新一輪尋草之旅。
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的隊伍構成如下:
前鋒是30萬頭左右斑馬,最喜歡長草,也就是吃草莖頂部。
中軍主力是超過150萬頭的角馬。在走在斑馬后面,吃斑馬啃過的草的底部。
150萬頭是什么概念?下張圖大家找下感覺:
最后是50萬頭左右的瞪羚。角馬吃完后新長出的來嫩草是瞪羚的最愛。
三大種群加上靠捕食食草動物為生的食肉動物,浩浩蕩蕩兩三百萬的隊伍在東非草原上年復一年的一路吃過去。遷徙隊伍就像一個巨大的割草機,是的,世界上最大的移動割草機!移動在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中。除了將草原一掃而過,每天還留下450噸的糞便!你沒看錯,450噸的糞便!
每年7-8月全世界超過20W人去肯尼亞看動物遷徙這一自然界生命的旅程,而肯尼亞自然風光同樣是魅力無窮!在整個動物遷徙過程中,最壯觀的場景毫無疑問是:天國之渡。馬拉河水更深,更急,鱷魚捕食角馬的過程更加直接、生猛---雖然不常見到。這也是全世界游客蜂擁而至的原因。而納庫魯湖的火烈鳥,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safari都是非常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