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適之時,獨自在家看了《七月與安生》,對于一個單身的姑娘來說,選一部感興趣的電影,獨自欣賞,不被打擾,邊看邊思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七月和安生,這兩個名字,首先從感官上就覺得是嫻靜的、乖巧的,尤其是安生,給人一種安安靜靜,本本分分的感覺。我相信很多人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了共鳴,在整部電影中,我都不知道自己想到了多少次自己和閨蜜,我叫她大迪,因為有太多共性,同一個星座、同樣自我要求極高、同樣喜歡閱讀、喜歡同一種類型的男生、同樣容易想太多……或許正是因為這些極高的相似性,才會引發諸如閨蜜搶男友、男友愛上閨蜜這種屢見不鮮的事件吧。我也極為理解,當安生和家明之間產生微妙的情愫的時候,左邊是自己深愛的閨蜜、右邊是曖昧著閨蜜男友那份無賴,自然只能把男女之愛扼殺在搖籃中,所以,換到顯示生活中,和閨蜜的男友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擦槍走火,保持在安全界限內不失為明智之舉。
我也相信很多人像極了安生前期的生活狀態,一個人到處流浪,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因為內心一直存在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躁動,是的,我就是一個這樣的姑娘。本科在春城昆明完成四年學業后,很幸運得考上了北京的研究生。于是屁顛屁顛去到北京——一所造夢的城市的,雖然停留的時間不足兩年,但已經足夠去體驗這座古都獨特的韻味。五道口的棗糕、海淀區的高校、老北京的腔調……南鑼鼓巷的小店、后海的夜店、簋街的小龍蝦……盡管北京的秋冬讓我一度陷入抑郁的心情中,但是,哪些美好的記憶已經刻進我的生命中,融入我血液中。
一直在路上的感覺真的會孤獨,但更多的是發現新事物之后的喜悅與開懷,不知為何,出身于小城市的我,特別害怕一輩子身陷小城市、心卻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不得而終。
因此從北京畢業之后,我回到了成都,另一所具有獨特味道的城市。沒錯,春熙路確實有很多美女,他們代表了大多數的川妹子,玲瓏小巧、精致瘦削、時髦靈動。這是我很多次周末去上法語課路過春熙路最直觀的感受,然而我總是步履匆匆,來不及做過多的停留,因為真的有種緊迫感,我更愿意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就像安生那樣,我不停得走。因為讀研沒能考上廣州的學校,想彌補那份不甘心,帶著這樣的執念,我輾轉來到深圳,隨著內心的推動,也跟隨命運的安排。來之前,我恐懼過、猶豫過、焦慮過,然而一切安頓好之后,卻從未后悔過,因為我能感受到深圳的活力、熱情、創新的氛圍,一份幾塊錢的腸粉都能讓我吃的很滿足、幾句能聽懂的粵語就讓我很開心,我越來越愛這座年輕的城市。下班路上總是能看見夕陽的余暉,云層和晚霞美的不像話,總能把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而這時候大迪也就成了我的七月,總是在成都盼望我早點回去,在微信中說的最多的就是“你快回來”。我也成了爸媽心中那個不聽話的孩子:總是瞎折騰、像一只跳蚤一樣東跳西跳。但愿他們最終都能理解我,我真的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想主宰自己的命運,因為我的生命軌跡只可能是我畫出來的。
或許到最后,我會像安生那樣,走到了世界的盡頭,我開始思念大迪,想念父母,最終回到成都,和以前的七月一樣,想結婚生子、安安穩穩過一輩子。
也或許,我會像后來的七月那樣,一直在路上,一直去找自己、走不到世界的盡頭,因為,我真的還有很多夢想要去一個一個實現。
愿所有的安生最后都能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