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個社交平臺上出現頻率較多的詞是“躺平”。我原來以為這就是一個躺著的姿勢罷了,躺一會還能起來,后來結合上下文以及說這話的背景看,這個詞說的是人生態度的問題。
好像一開始是因為騰訊的某個高管發的一條微博才引發了網友們對這個詞的熱烈討論。
就是那條“他們忙著,青年人在睡覺”的微博,有的人就說反正競爭不過同齡人,怎么自己連躺平的權利都沒有了嗎?還有人說,發這條微博的人本身歲數大了,覺少,所以很反感看到年輕人睡覺。
但很多年輕人選擇“躺平”這樣一種不管世界如何,內心早已毫無波瀾的人生態度,根本原因或許是覺得努力奮斗沒看到什么希望,倒不如讓自己活的輕松一點。
這些年輕人或許有真的努力過但是發現并沒有多少用的,也或許是努力不得法,方向不對,導致最后只有靠躺平這條路救贖自己的;好像還有是努力一會攢夠錢然后選擇躺平般的生活,等沒錢了再去賺或者請求父母支援的……
不管我們選擇怎樣的人生態度,最后想實現的結果都不能全由自己說了算,至少是天時地利人和都得具足了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盡管總有我們控制不了的地方,但我們依然可以把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控制好了。
不管怎樣,得有一個好身體吧,要不然你在家里躺著都躺不快樂。這樣不就有鍛煉的動力了嘛,然后就運動唄,或許在運動的過程中精氣神就上來了,會去想想自己今后怎么才能更有底氣地隨心所欲生活。
在你一無所有的時候選擇躺平真的只是一種逃避而已,若是你真特別有實力,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就是不愿意天天坐班,那就算成天躺著也能有睡后收入(當然這樣的人也不可能成天在家躺著,總會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繼續修行)
后邊說的這個例子可能不那么恰當,但我覺得這是更有底氣的躺平——我是某個領域的不可替代的人,只做自己覺得值得的事,剩下的世間紛擾與我無關。說實在的,我真的更喜歡這樣躺,也逐漸讓自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那些逃避式的躺平,雖說能短暫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但長時間下來只會帶來無盡空虛。咱也不說什么雞湯,就是人生那么長,試著多給自己找點樂子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你躺太久總會累的,想不起來做點別的什么可以試著從放下的相對健康的愛好開始,畢竟也是自己喜歡的事,做起來會更有動力,大不了就當躺久了起來活動活動唄。
為了長久的幸福甚至生命最后一刻別后悔考慮,躺會得了。暫時喘口氣可以,但人生真的不止喘氣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