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 ,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詩人故事
坎坷人生路
李商隱9歲那年父親去世,他隨母親護送父親靈柩回到河南鄭州。家鄉有一位不肯做官、知識淵博的堂叔父。守喪期間,李商隱就跟這位堂叔父學習古文,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喪期滿了以后李商隱搬到洛陽居住,靠給別人打雜維持生活。到16歲那年李商隱就寫出了《才論》、《圣論》兩本書,一時名聲大噪。
天平軍(今山東東平)節度使令狐楚看到了李商隱所著的《才論》、《圣論》后,非常欣賞李商隱的文才,就把他召到幕府任職。
在令狐楚的幕府里,因為李商隱當時還是個平民,又與令狐楚意氣相投,所以和幕府的人相處都很融洽。
太和六年(832年)二月,令狐楚調河東(治太原,在今山西)節度使。李商隱又跟令狐楚到了太原幕府。這時,令狐楚給他辦了行裝,讓他進京應考,因為考官看李商隱不順眼,所以這次沒有考上。
又過了兩年,他第二次上京應試。這年高鍇(kǎi)為禮部侍郎,是主考官。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為左補缺。高鍇問令狐:“你的朋友當中你和誰的關系最好?”令狐绹一連說了三次“李商隱”。這樣,李商隱考中進士。
可以說,這十年是李商隱為科舉功名奮斗的十年,也是令狐氏家族培養和關心李商隱成長的十年。
李商隱中進士以后,繼續在令狐楚的幕府中任職,不久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隱為了謀生,進了王茂元幕府。王茂元看他很有才華,把女兒也嫁給了他。但這件事,引起了令狐绹對李商隱的誤會。
因為令狐楚父子屬于牛僧孺黨,王茂元屬于李德裕黨。令狐绹認為李商隱入王茂元的幕府,就是對他們父子的背叛,是忘恩。令狐绹這時已經升任宰相,還兼任禮部尚書。為了解除誤會和尋求令狐绹的推薦,李商隱多次向令狐绹陳情,希望解除誤會,推薦自己。在再三陳情之下,令狐绹總算給他一個太學博士,雖然令狐绹推薦李商隱任太學博士,但在這以后,令狐绹已不大理睬李商隱了。
李商隱先靠令狐楚而發跡,后靠令狐绹而保持仕途的鞏固和升遷,得罪了令狐绹以后一直受到朋黨的壓制。
所以,最終李商隱也當不了大官,于是,他只好就信奉道教以求得精神解脫,郁郁而終。
詩作精讀
登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注釋】
- 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漢初年。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
- 向晚:傍晚。不適:不悅, 不快。
- 古原:指樂游原。
- 近:快要。
妙筆生花
李商隱為了仕途,先投靠令狐家族,后來又轉投王茂元,又回到令狐绹這里。你對他這樣的行為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呢?請寫一段文字評價一下。
披沙揀金
字詞
- 靈柩
- 護送
- 淵博
- 維持
- 幕府
- 融洽
- 培養
- 謀生
- 誤會
- 屬于
- 背叛
- 解除
- 博士
- 理睬
- 郁郁而終
- 意氣相投
豆知識
李商隱為什么寫了很多無題詩?
以“無題”作為詩的題目是李商隱的獨創。這類詩并非成于一時一地,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但性質和內容并不單一,其中有的可能別有寄寓,也可能以戀愛本事為依托。情思婉轉沉摯,辭藻典雅精麗。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名為“無題”。
李商隱政治上的坎坷,家庭的不幸,人生的悲苦,為無題詩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同時他的無題詩,也用精巧的比喻,纏綿的意象,展示出他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深遠寄托,以及客居異地的孤寂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