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止汀
1.
小燕退學的消息在班群里炸了鍋。所有人都是一幅黑人問號臉,這大學讀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決定退學去復讀啊?我就更厲害了,我還多一個問題,你的志愿者證還沒下來呢,這就走了?
我和小燕并不算熟,只一起參加過賣報活動,做過搭檔。小燕皮膚黝黑,長發烏黑亮麗,個子和我差不多高。
她看起來很內向的樣子,總是靦腆的笑著,卻總是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她成為了院組織部的干事,跟著舉辦各種活動的同時,也抽時間做點志愿活動,我是青協成員,自然也就和她有更多的接觸。
我其實很不喜歡推銷活動,但當時部門為了籌集捐款,主要靠賣報紙賺錢,我只好跟著去參加。
第一次便是和小燕一起去的。那天我和她脫離了組織,因為她覺得菜市場好推銷,我們兩便單打獨斗跑去菜市場。那天我被拒絕得很慘,便有些怨她。卻看到她賣得很快,又很敬佩她。最后還是她主動幫我分擔報紙,我才得以完成任務。
那是16年的11月的中旬,大學開學已經將近三個月,賣完報紙沒過幾天,就聽到了小燕要退學的消息。第二天,小燕就帶著一個行李箱和一大團打包起來的被褥,和母親一起離開了學校,回到老家貴州,準備不足一年的備考。
她把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拋棄掉了,保底的一本大學,相處三個月的朋友,好不容易進去的組織部,還沒來得及發下來的補助金,以及她應得的志愿者證。
“對不起大家,我沒有勇氣當面和大家說分離,只能趁夜色已深,和大家說聲再見。復讀這個決定,是我考慮了很久做出來的,事實上,高考分數一出來,我就想去復讀,可是家里困難,父母始終沒有答應,我只好來上這個我并不是很滿意的大學。
這三個月來,我在學校體驗了很多,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讓我深深地意識到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已經失去了那種奮勇拼搏的感覺。我還是想去復讀,我聯系了高中的校長,他很同意我的想法,并且幫著我說服了我的父母。我終于可以去復讀了,我很開心,希望一年后的我能變得不一樣,感謝你們,盡管只有短短三個月的相處時光,但我會記住你們每一個人,后會有期。”
小燕夜里十一點多發了這樣一段話到班群,好長時間,大家都沒有回復。我盯著這條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確定自己不是在做夢。腦袋里面跟炸了一樣,只有一句話清晰地顯露出來,“開學三個月才去復讀,你是瘋了嗎?”
群里開始陸陸續續地發出小心翼翼的安慰和祝福,沒有人敢去質疑她,也沒有人有勇氣去打壓她。
這個瘋子般的決定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柔柔弱弱的農村女孩子做出來的,除了鼓勵,我們說不出其他的話來。有些話也沒必要去說,她既然在這個節點仍然決定復讀,她必定早就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氣。
2.
復讀不是什么新鮮事,所有考上學和沒有考上學的畢業生大多都有過復讀的沖動,不管考場上發揮好壞,我們都會遺憾沒有發揮得更好一點,沒有多考十分進入一個更厲害的學校。所以我們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地方在吶喊,快去復讀吧,復讀后,你將有二次選擇的機會,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但是絕大部分人不會真的選擇復讀,我們很膽小,一邊臆想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邊又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頂住復讀的巨大壓力。如果失敗了呢?不敢去深思。
而小燕卻選擇了復讀,而且是在開學三個月,習慣了大學慵懶的生活以后,決定去復讀。她一定是瘋了,我這樣想著。心里卻有另一個聲音在說,她真勇敢。
“難道你沒想過復讀嗎?”我問自己。
“想過,天天想,一直想。”
“為什么想去復讀?”
“心里有遺憾,總覺得得復讀來彌補這個遺憾。”
“為什么不敢去復讀?”
“害怕高三的壓力,害怕承受了那么多壓力以后發現自己是真的沒能力。”
我何曾沒有后悔過,口中說著不遺憾了,這就夠了,好歹是個一本。每每入夢,卻總會夢見高三層層疊疊的試卷,再次下降的排名,和那些解不開的數學題。夢醒后,一身汗,望著周圍不一樣的光景,驚覺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慶幸和遺憾不知道哪個比重更大。
高考的陰影并沒有因為畢業而消失不見,每次我以為我已經放下的時候,它都會在夢里卷土重來,囂張得告訴我,放棄吧,你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張沒做完的數學高考試卷。
我怎么可能沒有想過復讀。我想的快瘋了,我真想再考一場數學,考個明亮亮的分數,告訴曾經的自己,不要哭,我給你爭氣了。可是,可是,比起雪恥,我更怕等來的是再一次打擊,所以我拼命得想走出高三,再也不要回去,我害怕,我怕得要死。
想起高三那些失眠的夜晚里,我一邊流淚,一邊逼自己趕緊睡覺,我害怕第二天白天狀態不好,我害怕下場考試排名又往下滑,可是,我睡不著,喝了牛奶也睡不著,我腦子里全是那些理科題目,自己出題,自己解題,都不給我停歇的機會。我再也不要經歷一次那種痛苦!
盡管現在看來高三實在沒必要那么緊張。我現在可以輕松地告訴別人我高三失眠得厲害,我可以自嘲高考數學失敗。那是因為這道坎,我不去重走,我們都相安無事,甚至可以回頭嘲笑自己怎么那么傻;而我一旦重走,我還是會再次被絆倒,再次被傷得體無完膚。
3.
第二天上課,小燕沒有出現,我買完飯回寢室,隔著一條馬路看到小燕和她媽媽。小燕穿著紅色的棉襖,還是烏黑的馬尾辮,背著一個大書包,手上還拉著一個粉紅的行李箱;她和她媽媽正搶著拿那個很大一團的被褥。回想和她的第一次見面,她好像什么都沒有變,大學的三個月仿佛只是為了讓她下定復讀的決心。
我看著她們母女倆越走越遠,離開了校門,我始終沒能鼓起勇氣上前和她說聲再見。在她毫不退縮的勇氣前面,我自慚形穢。小燕寧愿冒著落榜的危險,仍然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而我為了逃避痛苦的回憶,愿意放棄抵抗,接受現實。我,實不如她。
過了幾天,青協的同學告訴我,小燕的志愿者證做好了,卻聯系不上她人。我說,她回去復讀了,這個她已經不需要了。同學很震驚,卻沒有多說什么。想必我們都能懂,看起來瘋狂的決定,在我們心里卻都上演過千回。而小燕做到了,我們應該為她加油。
今年的6月30日,我收到小燕的一條留言,“愿歲月靜好,愿你一切都好。”
我回復她,“你也是,一定要得償所愿。”
請帶著我的遺憾,實現你更優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