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馬
說實話,在從前我并不愛陰翳生活,也就是細膩沉靜充滿故事感,細節感的生活!簡單說就是光影婆娑,點滴水聲,一花一草,一字一畫,一茶一味!我也知道那種生活沉靜養心雅致,可對于我,總覺遠些,有點矯情,只想一門心思往外奔,看世界!
忽然之間,開始厭倦了舟車勞頓,每天奔在路上,趕赴一個又一個地方,活動或者工作,日復一日,夜深了趕回這個隱于城市某個角落的家!我厭倦了一直在路上,在動,卻沒有沉靜的心整理的過程,我幾乎好多年沒有認真聽過清晨的鳥鳴,第一縷陽光撒下,好些日子家里沒有濃郁的菜香,熱騰騰的鍋灶。我甚至不知道家里的調料,新鍋都放在哪里?
很多年,我的心在外面,燈影下,梧桐樹下法租界,大樓里接受訪問的專家,老板!還有路上一個個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在我看來都是鮮活的美好的,更別說出去旅行看到的美好了!
可是一旦靜下來,我方知陰翳沉靜之美好,我對陰翳的更深理解,來自一本書,最近在讀的陰翳禮贊,是日本作家的小品佳作!若放在從前,我是斷不能體會本書之妙處,寫傳統日式廁所之沉靜,悠然自然中,極干凈卻又帶著清香,光線暗淡,卻引人無限遐思!在這樣的地方入廁比白色的瓷磚要優雅的多,甚至令人神往,可見月光,森林,還有別致的設計,簡直是當園林來欣賞了!
曾說我們的古人倪云林,他可是我一個親戚的祖先,入廁還要買諸多蝶翅蓋上,我們盡可以說這多么奢侈又矯情啊……
在生活只有吃飽穿暖的時候,我們的確沒法講究生活的細節之美,陰翳之韻,因為吃飽最重要,明亮最關鍵,富麗堂皇最引人矚目,可是當生活發展到一定階段,是不是想要變的有一點不一樣呢?
欣賞一些建筑的厚重,精細的木雕,讓一些園林的漏窗光線輕輕觸碰到自己的心,靜靜地寫一些書法,在燭火中體味那份美好!
又或者,我們根本還不懂得那些老物件的美好,漆器太過艷俗,紅木家具太沉重,哪怕是玄關也要明亮一些,房間一定要通透敞亮!可我們不知道,漆器是在微光下的設計,自然會有一種震懾的幽靜光亮之美房間也是一樣的,未體會那真實的亭臺樓閣,怎知其中轉折奧妙呢?
一個現代的意氣風發的人如我,怎么會喜歡陰翳之美呢?暗淡的,陳舊的,微光,一眼看不透的……
只是我現在開始慢慢體會這份美麗了,暗淡是一種內斂,陳舊是一種古樸,微光是一種溫柔,一眼看不透的是一種故事感!
金屬的,明亮的,潔白的,固然惹人喜歡,可是玉琢的,沉暗的,膚色的,是否更接近熱愛天地自然的我們呢?
古時候的中國人,就熱愛天道自然,如今盡管斗轉星移,骨子里大概還是喜歡更自然的生活吧,在背朝黃土的背景下,總不同征戰四方的游牧生活吧,親近自然,光影輪回更能打動我們的心!
我想我開始喜歡那光影,鳥鳴,水沸,果香,有陰翳有陽光的生活了……最近開始朗讀陰翳禮贊,也想多讀些此類生活方式文字,靜心的時光讀書也是,寫字也是,一體了……